楊斐
摘 要: 學前教育專業是國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維持教育教學系統正常運行的重要環節。與其他教育系統不同的是,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對象是學齡前的兒童,在加大學前教育教學難度的同時,對教育教學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關注教育教學過程,而不是教學結果,重視教育評價。但就教學現狀而言,由于缺乏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指標,教師往往不重視評價結果,家校多方參與力度亦不夠,導致學前教育教育評價模式實施結果并不理想。基于此,本文探討在發展性教育評價理念的指導下,對當前教育評價模式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改進。
關鍵詞: 學前教育 發展性教育評價理念 教學評價
教育評價是學前教育工作中的重點環節,根據相關文件要求,為了更好地促進幼兒發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教師要采用教學評價及時對教育工作進行調整和改進。教育評價工作是教師從專業知識角度反思日常工作,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問題的過程,是實現自我成長的重要環節。發展性教育評價是從教學目的和教學功能的角度出發對教學結果進行評價的過程,不同于鑒別性評價,發展性評價具有客觀性、科學性等特點,一改以往為應試、入學而教的情況,達到幼兒在學中成長、在玩中成長的教育目的。
發展性教育評價體系的發展主要是由于社會的發展進步,教育事業受到的重視程度逐漸提高,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情況在發展轉變,導致教育評價體系發生改變,由鑒別性評價轉向發展性評價,教師更加重視教學過程而不是教學結果。
一、發展性教育評價理念
(一)發展性教育評價的目的
不同于以往的以成績作為指標進行評價的鑒別性評價方式,發展性教育評價體系建立在加德納多元智力理念上,更加強調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智力優勢及風格特點,只要教師找到合適的方式就能夠促進幼兒的發展和成長。基于此,發展性評價的教育目的在于促進發展、實現發展,不僅包括兒童自身的發展,還包括教師及課程的發展。
(二)發展性教育評價的功能
其一,展示功能。“展示”是發展性評價理念中的核心思想,不同于傳統評價體系中的“標準化”“同一化”,發展性教育評價能夠展示每個幼兒的特長和特點,讓幼兒在交流溝通中健康成長。
其二,激勵功能。激勵是實現正向反饋的重要途徑,評價者如教師及時對幼兒的行為進行積極評價能夠促進發展性評價的激勵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發展性評價重視評價的多元化,教師建立多元化的評價內容和評價方式,定期進行成長記錄,幫助教師和家長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幼兒發展,感受成長的快樂。
其三,調節功能。評價結果只能夠反映一段時間內學生的實際情況,并且以圖表或者其他方式反映給教師,為其提供改進方案促進多元化發展。發展性教育評價更強調評價的真實,倡導教師積極參與評價活動,進行自我評價與反思,提高教師的教育質量和教學水平。
其四,導向功能。發展性教育評價是教育改革背景的必然趨勢,其評價內容的改變必然帶來教育目標、教育內容和教學模式的改變,引導教師構建出一套適合學生、教師、課程及幼兒園的共同發展模式。
二、發展性教育評價理念的實踐運用
(一)建立多元化的教學目標
學前教育中教師所制定的教學目標主要包括兩大類:第一類是教師根據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制定出下次活動的教學目標;第二類是教師根據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臨時調整的教學目標。一旦教師受原有教學經驗和教學習慣的影響,將教師作為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制定的教學目標就具有籠統性和不合適性,影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例如教師在第七次活動中設計的教學目標是幼兒在圓上接拍球,但是由于這個目標難度比較大也比較籠統,大大超出中班幼兒的學習范圍,因此教師可以考慮將學習目標內容細化降低活動難度,如可以將接拍球細化為體側拍接球和直線拍接球。這樣既考慮了幼兒的實際情況,又確保了教學目標的可操作性。此外,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貫徹發展性的教學理念,不能僅僅局限于某一階段,如當幼兒掌握拍接球技能實現教師設計的教學目標后,教師要及時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實現教學內容的全面具體。
教學目標作為教學過程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對于整個教學活動起著激勵、指向的作用,因此教師能否根據幼兒的發展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目標,是能否打造高效課堂的前提和保障。發展性教育評價理念能夠幫助教師全面搜集幼兒的表現情況,并且根據搜集的信息進行科學評價,一旦出現教學目標和幼兒行為相沖突的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目標,充分考慮教學過程中幼兒的主體性地位。
(二)建立幼兒教學大綱
在當前的教學背景下,教師所講解的內容不僅要與教學目標相關,更要轉化為教師在課堂中能夠進行實際操作的具體行為及幼兒能夠積極參與其中的活動形式,從而更好地發揮課程價值。以“幼兒拍球過積木”活動為例,前期教師設計的教學大綱為拍球過線,但在實際操作中教師發現一些幼兒還不會拍球,仍然是追著球跑。因此,為了幫助不同發展程度的幼兒更好地發展,教師設計梯度型教學內容,即隨便拍球、原地拍球、直線行進拍球及雙手交替拍球。幼兒在完成第一項任務之后就可以及時提升,進行第二項活動的訓練,將教學內容控制在學生可以理解、掌握和接受的程度。發展性教育評價理念需要教師在掌握了解學生基本情況后對教學內容及時進行調整,設置更加符合幼兒實際發展情況的“幼兒大綱”。
(三)建立多元化的教學形式
教學組織形式是指在教學活動中,師生進行互動的形式,也可以說是教學活動與空間、時間、人員等多因素共同結合的形式。教學組織形式分為宏觀和微觀兩種,宏觀教學組織形式包括個別授課和班級授課,微觀教學組織分為同步學習、個別學習及分組學習三種。不同的教學形式對應不同的教學情況,教師需要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教學模式。教師通過觀察活動過程中幼兒的反應情況,決定將兩種組織形式進行靈活的轉換,將一些在室內配合比較好的項目轉移到室外進行合作,例如排球活動在室內更加合適,一是安全性比較高,二是活動場地比較適中,可以進行一對一及一對多指導。在室外場地比較大,教師不好控制幼兒的行為,容易出現安全事故,加之場地過大一旦錯過教師的指導就很難重新再開始。在考慮所有因素后,教師采用室內課的形式授課。此外,當教師采用分組和同步學習時,首先需要教師為幼兒設置共同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并且根據不同幼兒的個性特點和學習內容的不同分成多個小組。例如在進行拍球活動時,教師可以根據幼兒拍球的情況,分成多層次的學習內容,讓幼兒選擇自己能力范圍內的學習內容進行學習。根據發展性教育評價核心理念可知,任何一種教學組織形式都要根據教師教學的實際情況和幼兒特點進行調整,其并不是普遍和單一的,可以根據教學情況將多種形式進行組合或者優化,從而調動幼兒活動的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
三、結語
在學前教育中發展性教育評價體系的建立仍然處于初步建立階段,值得教育工作者不斷研究和探索。由于評價的對象、內容及方法的不同,不同評價體系會得出不同的結果,但是發展性教育評價理念是建立評價體系必須遵守的核心理念。
參考文獻:
[1]李娟.學前教育評價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對策——基于發展性教育評價理念的視角[J].北方文學:中,2015(6):155-156.
[2]崔龍超,于開蓮.幼兒園教師對教育評價改革的關注[J].學前教育研究,2015(10):32-40.
[3]趙玉華.學前教育的常見問題和優化策略分析[J].新課程(上),2015(7):55-56.
[4]白英.學前教育專業音樂類課程教學評價的理念與方法——以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前教育專科(藝術方向)音樂類課程為例[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6(1):51-54.
[5]王劍君.試論發展性教育評價對中學語文考試改革的啟示[J].好家長,2018(33):68-69.
[6]黎瀟妮.農村學前教育發展問題探討[J].明日風尚,2018(4):97-98.
[7]晏波.學前教育專業實施發展性教育評價的策略探討[J].考試周刊,2016(8):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