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恒躍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小學生的語言使用能力,為小學生打下良好的語言基礎,是培養小學生基礎素養的主要途徑。小學生正處于人生啟蒙階段,這個階段的教育對學生今后的成長、發展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并且在語文教學中,包含了中國悠久歷史的傳承,匯集了上下五千年的傳統文化精粹,這些對小學生樹立健康的人生價值觀及世界觀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小學階段對學生進行正確的語文教育,對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不可或缺。本文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進行了系統研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培養
一、前言
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新課程改革已經滲入到每名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樹立起健康的價值觀,是所有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所共同面對的問題。目前,在以往陳舊的教育模式中,教師過分看重分數忽略學生核心素養所帶來的影響揮之不去,學生的核心素養沒有得到培養,綜合素質無法得到改善,使得素質教育的口號不能落到實處。所以應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做到以下幾點,以此來整體提升小學生的核心素養。
二、全面了解核心素養
學生的核心素養主要涵蓋了基礎文化、自主發展和參與社會等方面。其中基礎文化又包含文化底蘊和科學精神,自主發展包括學會學習和生活健康,參與社會囊括了責任擔當和創新實踐。由此,各學校各學科也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提出了具體規范。小學語文的核心素養包括語感、正確學習方法、科學學習習慣的培養等。語感指的是主體對語言文字或現象的感知和領悟能力。語感是構成語文能力的關鍵要素,是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關鍵。正確學習方法是指有利于學習語文的各種途徑和心理。科學學習習慣是在長期語文學習中養成的一種不易改變的學習方式和心理傾向。下面將結合小學語文教學實際,粗略討論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
三、改善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積極性
目前,課堂教學效率低下主要在于教師的教學設計并不精心,盡管大多數教師在課前都能專心備課,摸透教材,但備課只是停留在對教參、教案的死記硬背上,并沒有精心探索教學的目的和方法,無法超越教材。所以,在確立教學目標時,要做到上下兼顧、難易適中。就像投籃一樣,籃筐設置過高的話學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進,也就失去了信心;籃筐設置過低的話,學生毫不費力就能投進的話,也就享受不到克服困難的成就感。還有,教師要盡可能從現實生活中引出問題,使學生明白語文知識源于生活,也應用于生活,以至于了解到語文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師應明確自己作為一名引領者的定位,努力構建一個更為生動和諧的學習氛圍,來誘導學生主動學習。小學生具有較為強烈的上進心和榮譽感,可以在課堂中規劃一些趣味性的比賽模式,寓教于樂,能夠激發全班的學習熱情,從而達到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的目的。同時也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保持學習的興趣。建立起新的師生關系,縮短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適當的包容與鼓勵更能夠保持學生的學習熱情。課堂上應該是平等互動的,切忌將自己的思想強行灌輸給學生,引導學生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要有足夠的耐心去發現每個學生身上所隱藏的閃光點,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準確培養。
四、積極課外拓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雖然小學語文是小學生自幼接觸的語言文化,但僅依靠課堂上的教學并不能全面掌握,所以積極開展課外拓展活動很有必要。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完全可以規劃各種形式的課外拓展活動,給學生開闊眼界、陶冶情操、提高學習能力。豐富的課外活動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積累學生的文化底蘊,是豐富學生精神生活,促進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途徑。
對于小學生來說,更重要的是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自主學習,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能夠做到在接觸每種只是的時候都能融會貫通。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著重培養、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讓學生在課前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預習不是簡簡單單的看看書而已,還要試著去獨立思考一些問題,這個講的是什么,為什么會這么講,這和之前學過的知識之間有著怎樣的聯系等。帶著這些問題,學生更容易在課堂上掌握知識。可以對比下自己在預習中的理解和老師的講解之間有何不同,這樣聽起課來也就更有興趣了。
五、科學規劃作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在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通常會給學生布置一些簡單、重復的作業讓學生反復抄寫、背誦、默寫之類的,這種模式的作業學生早已習以為常,不再能夠提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只會采用應付、敷衍的態度完成作業。作業是對課堂學習內容的延申、補充,這樣的作業絲毫不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對于核心素養的培養更是無從談起。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以更加科學、更加多樣、更加具有趣味性的方式布置作業,為學生創造跟多能夠提高自身能力、豐富自身感情、培養自身核心素養的機會。
課后及時復習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途經。學生通過課后及時有效的復習不但能鞏固課堂上學習的重點、難點、知識點,還能夠對課堂上的知識進行延申拓展。所以,教師要不斷培養學生課后堅持復習的習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科學的布置一些能夠鞏固拓展課堂知識的作業。讓學生在生活中尋找類似于文章中的人和事,然后在課堂上進行溝通交流。這樣的作業,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還提升了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培養了人與社會、自然和諧相處的正確觀念,從而達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
六、結論
歸根結底,僅僅依靠課堂上的教學是不夠的。身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還要著重鍛煉小學生的核心素養、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在日常教學與課外拓展中不懈努力、勇于創新,給學生創造更好的學習氛圍、更優異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更加健康的環境中正確成長,日后為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