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燕
摘 要:計算是小學生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小學生從簡單的口算,到較為復雜的混合運算,再到綜合應用里所牽扯的計算,都屬于數與代數中計算的范疇。由此可見計算在小學數學中占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小學生計算能力呢?在一、二年級的數學教學中,訓練學生的口算能力;在三、四年級的數學教學中,訓練學生的四則混合運算能力;在五、六年級的數學教學中,指導學生對計算題進行分類,學生利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不同類的計算題目。
關鍵詞:口算能力;計算能力;不同方法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經歷數與代數的抽象、運算與建模等過程,掌握數與代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計算是小學生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小學生從簡單的口算,到較為復雜的混合運算,再到綜合應用里所牽扯的計算,都屬于數與代數中計算的范疇。由此可見計算在小學數學中占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小學生計算能力呢?根據自己十年的數學教學經驗,我有以下幾點看法。
首先,在一、二年級的數學教學中,訓練學生的口算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能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和表內乘除法,能口算簡單的百以內的加減法和一位數乘除兩位數”。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在學校里,我借用自習課時間給學生布置五道口算題,然后讓學生采取小組比賽的方式完成,對表現好的學生進行獎勵,這樣做一方面避免了純粹口算的枯燥無趣,另一方面也激發了學生的口算興趣。在家里,我會每天給學生留一些實踐任務,就是在你家里找數學問題,和家長練習你問我答的游戲,這樣長此以往,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口算能力就會提高一個層次。
其次,在三、四年級的數學教學中,訓練學生的四則混合運算能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三、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基本學完了的加減乘除、帶小括號、帶中括號的混合運算。因此,平時我們除了練習口算以外,混合運算應做為計算中的重點進行訓練。在學校里除了上課以外,我會利用數導課給學生布置十道混合運算題,并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一小組在組長的帶領下,開展比賽,一個周進行一次總結,在總結中獎勵好的學生,然后對大家普遍認為難的題進行講解,分析錯誤的原因,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在家庭作業方面,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把學生分成小組,給每一小組出不同的十道小題,然后讓學生回家去做,最后大家把不能解決的問題留下來,來學校后,我統一來解決,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計算能力,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最后,在五、六年級的數學教學中,指導學生對計算題進行分類,學生利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不同類的計算類型顯得尤為重要。在不同類型計算題中,有的時候要依據運算順序來做的,這就要求學生必須了解該題目的運算順序,在此基礎上在進行計算。有的時候需要利用簡便方法來計算,我們要先看它借用那種運算定律,再考慮怎么計算,比如,在計算0.2×21+0.2×79這道題的時候,應用乘法對加法的分配率來計算比較簡單。學生先找出公共的乘數0.2,用21和79相加的和去乘0.2,就能很快算出結果是20。這一階段的學生,我們主要是通過每天的練習,讓學生充分了解每一種類型會用那一種方法來解決,最后熟練掌握各個類型的解題方法,這樣一來,學生的計算能力自然會得到提高。
總之,在小學階段,幾乎每一種題型里都會牽扯到計算。因此,我們要時時刻刻鍛煉小學生的計算能力,讓他們的計算準確性一步步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