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景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發展,對教師教育水平的改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導作用,尊重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只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積極轉變教學思維,才能有效激活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激活;方法
初中教師要努力結合新課改的要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開展教學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才能夠打造高效的課堂。筆者作為一名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在此談一談自己的一些認識和看法。
一、現階段對初中生實施法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
由于初中生的認知已經初步形成,故而在該階段極易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初中生普遍對于社會擁有自己的看法,而且體現出一定程度的責任意識。然而,該階段的學生雖然已經掌握了一定程度的認知,但是僅僅停留在較為淺顯的層次上,體現為一定的片面性特征。初中生通常難以抵制社會中的誘惑,行為舉止較為自我且魯莽。初中生最普遍的違法行為,便是校園暴力事件。學生常常缺乏尊重生命的意識,而且對于法律的認知比較淡薄,故而容易出現違法行為。由此可見,教師在課堂中應該積極向學生灌輸法治內容,豐富其法律知識,從而為其綜合素質的提升創造有利的條件。學習法律不僅能夠有效降低學生的違法概率,而且,有利于學生借助相關法律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二、激活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方法與途徑分析
1.重視自身外在形象,發揮教學語言的感染力
教師良好的外在形象能夠有效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聯系。學生對教師了解的第一步就是從教師的形象開始的,教師良好的形象能夠讓學生自然的去親近、主動的去傾聽,潛移默化的產生人格的感染力,對教師教學工作的開展有重要的推動作用。教師在注重自身形象的同時也要注重發揮語言的感染力。相較于外在形象,生動的語言更是提高課堂效率的加分項。教師教學工作的開展必須依附于語言,語言是教師教學工作的橋梁。生動優美的語言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對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重要作用。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中,教師要把枯燥的課本知識轉化為生動有趣的教學語言,根據初中生的學習特征滲透課堂知識,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
2.把教材目標和主題作為中心內容,對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
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設計的內容較多,其中包括文化、政治、經濟等,這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較大的困難,并且也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一定的難度。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想要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教師需要結合教材內容,對教學目標和任務進行合理科學的制定,并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掌握知識的程度,對教學方案進行合理制定。此外,教師需要創新自身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避免被傳統的教學模式和理念所束縛,適當地增加一些可以激起學生熱情和積極性的內容。并且教師需要多提供給學生一些可以交流和討論的空間和機會,組織學生通過合作式和探究式的學習模式進行學習。例如,在講解“敬畏生命”時,教師可以在課前,在網絡中搜集一些和生命相關的事件和案例,并制作成PPT。然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把PPT播放給學生們。在搜集事件和案例時,教師可以搜集一些反面例子,例如過度飲酒、過度吸煙、過度酒駕等,對學生進行教學。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可以使學生意識到生命的可貴,使學生形成敬畏生命的意識,從而有效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3.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為學生創建良好的教學情境
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良好的課堂氛圍可以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并且還可以有效提升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挑選學生感興趣的內容,為學生創建良好的教學情境,通過多媒體設備和微課視頻等教學模式,激起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的學習興趣。并且,通過多媒體教學,可以大大降低學生對道德與法治學習的難度。例如,在講解“認識自己”時,在課前教師可以在網絡中對資料進行收集和整理。然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們播放喬哈里視窗理論的短視頻,并配上文字,向學生們介紹和分析喬哈里視窗理論。最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和交流,使學生在討論和交流過程中不斷地發現自己和發展自己。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意識到發展自己和發現自己的重要性,并在以后的學習中不斷地努力和探索,從而不斷的提升自己。
4.巧妙利用提問,指引學生進行思考和交流
在初中教育中,開設道德與法治學科,主要是為了使學生加深對法治信息的了解,并且使學生可以樹立正確的三觀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法治思想,使學生有一個良好的發展。想要使學生加深對道德與法治重點知識的理解,教師可以巧妙利用提問的教學模式,指引學生對相關內容進行思考和交流。或者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式和探究式學習,并指引學生結合實際教學需求,對相關問題進行交流和討論。學生在小組交流和討論過程中,可以學習其他學生的優秀的學習技巧,從而使學生可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且,還可以把道德與法治知識和發展區概念進行有效結合,從而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例如,在講解法治和法治時,想要使學生可以加深對兩者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并且可以準確地區分兩者,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分組學習,指引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交流和討論。再如,在講解愛在家人間的交流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把自己生活中和家人發生的事情進行分享。教師也可以講述自身的經驗,對學生進行教學。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感受和理解愛的碰撞。
三、結語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對教師的教學方法與教學理念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有針對性、分層次地對學生進行教學,從而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此外,教師還需要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對學生進行教學,從而激活初中道德與法治的課堂。
參考文獻
[1]阿比旦木玉努司.淺談激活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方法與途徑[J].教育科學:引文版,2018(02).
[2]許麒麟.互動反饋系統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