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行,越來越多新穎的教學方式被教師應用于教學實踐中,在高中語文教學中也不例外,許多教師開始嘗試利用“群文閱讀”的方式教授學生語文知識。其中古代詩文作為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也在進行著教學創新,將“群文閱讀”應用于高中古代詩文教學就是一種比較新穎的教學方式。因此,本文就針對這種教學方式的應用進行探究,并對此提出具體教學策略,期望對高中古詩文教學工作的開展起到幫助。
關鍵詞:高中;語文;古詩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群文閱讀”的全稱是“群文閱讀教學法”,這是一種比較新穎的教學方式,雖然興起時間不長,但是卻已經有許多教育者從理論、實踐等角度對其進行了系統性探索,并且它在教學應用中確實能夠起到比較好的效果,幫助學生從另一種角度閱讀文本。“群文閱讀”一般是在確定的主題下選取多篇文本進行探索,這里的確定主題不一定是指一個,也可能存在多個。學生和教師針對這些文本進行探索后達成共識,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通過比較、聯想等多種形式提升自己的語文技能,而在古詩文教學中,學生則能掌握更多的古詩文賞析技巧和學習方式。總而言之,這是一種由一篇文章的學習轉向多篇文章共同學習的教學方式,能夠達到不同的教學效果。
一、 設定教學目標,了解古詩文背景
學生在學習古詩文時往往會存在這樣一個問題,即由于對古詩文的背景了解不清楚,僅能從詩文的表面意思來了解其內容,但是這種理解方式往往也存在一個很大的缺陷,即文中許多內容都與現代漢語的意思有所偏差,因此學生僅依靠表面意思不能使自己深入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容。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轉變自己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在了解古詩文的背景基礎上學習其內容,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與作者以及作品之間產生更親密的關系,拉近他們之間的距離,這樣學生在理解起來也會降低難度。但是如果僅憑一篇文章就讓學生對作者的生平以及寫作背景了解得十分透徹也并不現實,并且學生在學習完這篇文章之后,等過段時間再學習這個作者的其他作品時可能會對以往學習過的內容印象不深刻,甚至還要從頭再學一遍。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在教學之前就應當設定好自己的教學目標,讓學生了解作者相關背景的同時,對他的其他作品也有一個大概的了解,這里就運用到了群文閱讀這一教學方式,讓學生通過作者這一切入點了解不同的文本,進而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例如筆者在講授杜甫《登高》時,同時布置學生閱讀《蜀相》《泊岳陽樓下》,讓學生通過對比閱讀來學習杜甫的寫作風格以及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通過知人論世,學生能更深刻的體會杜甫漂泊困頓和憂國傷時之感,對杜甫在亂世仍懷抱報國豪情、期待傾盡才華實現匡時濟世的鯤鵬之志欽佩不已。筆者以為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應用在古詩文的學習中,還可以在現代文以及其他類型的文學作品中進行應用。
二、 通過研讀內容,掌握古詩文賞析技巧
在古詩文的教學中,教師一般都會為學生總結出相應的賞析辦法,這些辦法都具有相對固定的思路,學生在遇到不同類型的古詩文時一般可以直接套用,但是這種教學方式卻并不能在根本上提升學生的賞析能力,學生在死記硬背的基礎上也不會對古詩文的內容有自己的感悟。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應當讓學生通過不斷的練習提升自己的賞析能力,而不是通過固定的解題技巧來解決相應問題。例如在一些古詩文中,同一個字可能會代表不同的含義,這要依據作者的寫作背景、詩文意思以及不同的情感表達等多個方面進行考慮,這也往往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內容。為了鍛煉學生的這一技巧,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多閱讀類似的古詩文,訓練他們了解字的不同含義,根據自己對于詩文的理解,將它放在句子中解釋出它的特定意思。
除了這一點,教師還可以通過日常訓練學生的“煉”字法以及其他方式來提升學生對于不同古詩文的理解能力。例如在教學《蜀相》時,讓學生解釋“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中的“自”和“空”字使用的絕妙,并與唐詩《春行即興》中的“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兩句對比理解。這樣對詩歌的解讀也有了更深一個層次。當然為學生選取的古詩文內容,筆者以為應當符合學生現階段的學習水平。相對于一些比較晦澀難懂的詩文,不妨將學生以前學過的文章拿過來與現在學生將要學習的內容進行對比,這樣就大大降低了學生的理解難度,同時又能夠達到訓練學生對不同詩文中同一個字的理解能力。
三、 通過小組合作,降低對古詩文的理解難度
將“群文閱讀”這種教學方式融入古詩文教學中是一種比較新穎的教學方式,通常情況下,“群文閱讀”材料的準備都是由教師本人來完成,但是為了達到更好的效果,教師不妨讓學生也參與到“群文閱讀”的材料收集中。這樣能夠對學生之前所學的文章以及現階段對古詩文內容的理解程度有一個更深的了解,并且通過這些反饋教師也能更好的安排自己后續的教學環節。但是僅憑學生個人的能力讓他們對古詩文的相關材料進行收集還有一定難度。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讓他們通過聯想自己課外自學的內容以及之前學過的古詩文的相關知識,對同一主題的文章進行整理。這一過程最終將以小組分享的形式展示出來,這樣也符合學生在這個年齡階段表現欲強的特點,能夠讓他們的成果得以在全班面前進行展示,對于表現良好的小組教師還可以采取一定的激勵模式,使學生對這一環節更加重視,進而小組探究結果也會更好。這種方式就將“群文閱讀”的中間過程也放手交給學生完成,更加符合學生在學習中應占主體地位的這一教學要求,更能體現學生的個人智慧以及集體智慧的發揮,同時也使教師的指導更具針對性。
四、 結語
將“群文閱讀”融入高中古代詩文閱讀教學中是一種比較新穎的教學方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不適應的情況,但是隨著教學的不斷深入,他們會從中收獲更多的知識,在基礎知識不斷積累的前提下,學生學習古詩文會變得更為簡單;同時教師在進行教學方法的探究時,也不妨向一些有經驗的教師請教,從而創新出更有益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不斷提升學生的古詩文理解水平。
參考文獻:
[1]馮廣建,王巧紅.“群文閱讀”“五步法”在高中語文詩歌鑒賞中的應用例談[J].語文知識,2017(3):80-82.
[2]王雪艷.“群文閱讀”在古詩詞學習中的運用[J].赤子(上中旬),2017(5).
作者簡介:劉艷,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三明市寧化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