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藝術教育是美育有效實施的必要手段,小學音樂教育教學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中占據重要位置,必須強調有效音樂教學實現。教師要圍繞小學音樂學業質量測評情況,采取切實可行的對策,高效改進音樂課堂教學,推進音樂課程發展的同時有效提升學生音樂能力素養。
關鍵詞:音樂學業質量測評;課堂教學;改進對策
在小學音樂教育教學中,教師要采用多樣化可行的手段,科學測評班級音樂學業質量,在全面、深入剖析中優化創新音樂課堂教學,在理論聯系實際過程中有機聯系課堂內外,為班級學生提供多樣化的音樂實踐平臺,在感知、理解、應用音樂理論知識、音樂技能技巧中發展音樂綜合實踐能力,在張揚個性中健康、快樂成長,客觀展現音樂有效教學實現中音樂學業質量測評的現實意義。
一、 深化調整測評內容,規范課堂教學內容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以班級學生為導向,科學深化音樂學業質量測評內容,在協調統一過程中規范融入音樂課堂的教學內容,在提升科學性、趣味性、生活性等過程中引領各層次學生輕松、愉快學習音樂知識,在培養興趣、積累知識中展現音樂課堂教學質量。
以《茉莉花》為例,教師要在分析學情的基礎上深化調整《茉莉花》課題學業質量測評內容,客觀測評班級各層次學生對“茉莉花”民歌風格以及在對比、剖析不同地方《茉莉花》歌曲中深入了解各個民族地方音樂特色,包括對民族音樂文化了解、掌握情況等,豐富班級學生音樂學業質量測評內容的同時使其更加全面、客觀,是對《茉莉花》課堂教學情況的客觀折射。在音樂感受測評方面,教師要將學生對《茉莉花》歌曲情緒與情感體驗、感受作為測評內容,在音樂欣賞方面,歌曲體裁、歌曲風格、歌曲形式等都是重要的測評內容。教師要強調從音樂創造角度出發,將即興創編、創作實踐等作為《茉莉花》歌曲學習中對學生學業質量進行測評的內容,客觀測評學生是否能根據歌曲風格、內容、主題以及提供的音樂材料,進行相關的即興音樂創編,科學化把握學生學習情況的同時也能對其想象力、創造力等高低有全新的把握,便于優化音樂課堂教學。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問卷調查、知識問答、歌曲獨唱等形式,將深化調整后的《茉莉花》測評內容巧妙貫穿到測評各環節,在內容與形式有機銜接中營造良好的音樂學業質量測評環境氛圍,在科學化、層次化、系統化測評過程中全面、客觀把握班級每位學生《茉莉花》音樂課題學習情況,明確課題教學中存在的具體化問題。隨后,教師可以在優化完善音樂學業質量測評標準、指標過程中科學規范音樂課題教學內容,滿足小學音樂新課標標準下提出的具體化要求,在豐富音樂教學內容的基礎上讓音樂教學課堂煥發生機活力,更好地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中實現高效音樂學科學習。
二、 注重音樂能力考查,深化課堂教學方法
教師要強調音樂學業質量測評中對學生音樂能力的考查,客觀剖析考查結果的同時深化引入到音樂課堂的教學方法,科學構建高質量音樂課堂,便于學生在課內教學實踐中有效破解教學重難點的同時促進音樂基本素養發展。
以《可愛的家》為例,教師要立足音樂學業質量測評,科學把握《可愛的家》課題知識、技能與情感目標,包括教學要求、教學重難點等,在堅持因材施教原則基礎上注重并優化對班級學生音樂綜合能力考查環節。教師要從音樂力度、音色、節奏、旋律、節拍等方面入手規范化考查班級不同層次學生在學習音樂知識中音樂感受、聽辨、反應、記憶、表現等能力提升情況。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可愛的家》歌曲難易程度,將課外同類型的歌曲引入其中,在合理化整合基礎上巧用現代化教學設備設施,優化音樂能力考查環節,采用欣賞、演唱等相結合的方法,全方位深入考查班級學生音樂能力。以“音樂演唱”為例,在《可愛的家》歌曲學業質量測評中,教師需要從歌曲知識、演唱方法、準確度等方面入手進行測評,包括和唱歌相關的知識,歌曲表現情況,對自己與他人演唱評價。教師要對測評各方面進一步劃分,從姿勢、呼吸、聲音等角度出發,對每位學生進行《可愛的家》歌曲知識、演唱方法層面的測評,從音準、節奏、完整性等考查學生《可愛的家》歌曲演唱準確度,從力度、流暢度、速度、表情等入手考查學生該首歌曲表現能力等,綜合把握、剖析不同層次學生音樂演唱能力高低。在此基礎上,教師要客觀剖析音樂學業質量測評結果,深化音樂課堂教學方法,將情境教學法、分層教學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巧妙融入音樂課理論與實踐教學中,在科學化銜接教學各環節中深化課堂互動,有效彌補傳統單一而滯后教學方法缺陷,最大化提升音樂教學質量,為班級各層次學生高質量學習音樂學科知識提供重要保障,讓學生在感受、享受音樂美過程中促進音樂綜合能力進一步發展,實時打造高效音樂教學課堂,順利展現音樂學業質量測評重要價值。
三、 強調音樂實踐測評,提升課堂教學實效性
教師要在優化音樂學業質量測評過程中強調學生音樂實踐測評,綜合把握出現的各層次問題,深化音樂課堂內外實踐教學,在延伸拓展課內的基礎上開展多樣化的課外音樂實踐活動,促使班級各層次學生不斷整合、應用音樂理論知識,在完成音樂實踐任務中培養音樂核心素養,實時提升音樂課堂教學實效性。
以《編花籃》為例,在音樂學業質量測評過程中,教師要強調學生音樂實踐測評,要在科學化把握《編花籃》課題內容基礎上從欣賞、演唱、演奏、角色表演等方面入手科學化開展《編花籃》歌曲實踐活動,尊重班級學生個體差異的同時優化設置不同層次的音樂學業質量測評標準與指標,合理化設置音樂實踐任務,符合班級學生音樂實踐客觀要求。在此基礎上,班級學生可以根據自身音樂能力素養,自由選擇對應的實踐任務,也可以讓教師幫自己指定。教師要科學組織班級各層次學生參與其中,確保課外學業質量測評順利進行。教師要從演奏姿勢、演奏方法、準確度、表現力等層面入手客觀測評并標注對應的分值,確保測評結果更加精準、全面,在細化分析的基礎上深化革新音樂課題教學,在深化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基礎上優化完善構建的教學制度體系,在科學化銜接音樂課堂內外教學過程中提升音樂課堂教學實效性。此外,在《編花籃》實踐測評中,教師綜合把握音樂感受和欣賞、音樂表現、音樂創造等進行學業質量測評,甚至包括和音樂相關的文化、其他學科知識。比如,在音樂表現測評方面,教師可以從演唱、演奏、識讀樂譜、綜合性藝術表演四大層面對班級學生進行《編花籃》學業質量測評,也可以將難易度適中的同主題但音樂體裁、音樂形式等不同的教材之外歌曲融入其中。以“綜合性表演”為例,教師需要圍繞歌曲主題,設置多樣化的實踐任務,結合音樂游戲、集體舞等形式進行音樂實踐,客觀測評不同層次學生借助身體動作以及不同藝術形式表現音樂的能力,包含對自己以及表演同伴的評價能力。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在音樂教與學過程中不斷深化音樂實踐測評環節,在等級標準、量化標準作用下,對班級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高層次音樂學業測評,科學化打造高效音樂課堂,使其在音樂理論與實踐教學融合中高效理解、掌握音樂理論知識、技能技巧,在發展音樂感知、審美、表現力等過程中培養音樂學科核心素養。
總而言之,教師要深化把握小學音樂學業質量測評和音樂課堂教學水平提升之間的關系,以音樂學業質量測評為核心,在歸納、總結教學實踐經驗中優化創新改進路徑,實現高質量音樂課堂教學,在音樂教與學科學化銜接中促進學生音樂綜合素質發展,為進入更高階段音樂學習奠定基礎。以此,在有效改進音樂課堂教學中提升音樂學業質量測評重要價值。
參考文獻:
[1]張小麗.小學音樂學業評價的實踐與探索[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8(1):137.
[2]鄧忠清.創新教育評價制度,提高小學音樂教育質量探究[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6(6):250.
[3]魏瑩瑩.小學生音樂素質測評,提升學校音樂教學質量[J].科學咨詢,2017(2):31-32.
[4]梁華.加強音樂學業監測提高課堂教學質量[J].音樂天地,2018(2):10-13.
作者簡介:
劉蕓珊,福建省南安市,南安市溪美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