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良
摘要:隨近幾年我國城市建設的發展,使得建筑行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因而對城市建設設計也越發重視。關于建筑設計這個環節,其在影響城市面貌的同時,還會對整個城市的發展規劃帶來較大的影響。因而需要相關建筑企業注重對這兩者之間關系的協調,以此能夠更好的推動我國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的發展。
關鍵詞:新形勢;建筑設計;城市規劃
一、城市建設的基本要求
城市建設的基本要求:①城市建設應按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原則,正確處理人、建筑和環境的相互關系,以人為本,滿足人們物質和精神的需求;②必須保護生態環境,防止污染和破壞環境。貫徹節約用地、節約能源、節約用水和原材料的基本國策。符合當地城市規劃的要求,并與周圍環境相協調;③建筑和環境應綜合采取防火、抗震、防洪、防空、抗風雪和雷擊等安全防火措施;④方便老年人、殘疾人等人群使用的無障礙設施;⑤在國家或地方公布的各級文化歷史名城、歷史文化保護區、文物保護單位和風景名勝區的各項建設,應按國家或地方制定的保護規劃和有關條例進行。
當今中國城市化建設要求較高,為滿足不同人需要,不僅要求建設時間快,而且要求建設更全面、更具體的城市化附加配套設施,公共建筑等。公共建筑也有醫療、教育、金融、商業、娛樂等具體劃分,使得城市化更為具體、透明。同時也要求要有景觀綠化,使城市化的建筑更為舒適、環保。人們也樂于利用城市現有的空間開始新的城市化積累,使之更有城市感。更符合適用、經濟、安全、衛生和環保的要求。
為保證人們生活、工作或者生產活動有適宜的空氣環境,也要求各類建筑物通風排氣,使空氣質量滿足衛生、安全、舒適等要求,這是近些年來城市進程不斷提高的結果。建筑的總體布局也要求設計者結合當地的自然與地理環境特征,不破壞自然生態環境來規劃設計建筑物,使之具有持久性。同時也要考慮建筑物與周圍環境的空氣、土壤、水體等不會構成對人體的危害,確保衛生安全的環境。
滿足以上要求后,還要考慮建筑整體造型與色彩處理與周圍環境相協調,與建筑周邊順利過渡。對于建筑物使用過程中產生的垃圾、廢水、廢氣等廢棄物也有要求,需要處理;對噪聲、眩光等進行有效的控制和處理,確保不會引起公害。做好環境的綠化、美化設計、完善室外環境設施,讓人們舒適、安全的生活。中國城市設計的目標和價值要維護公眾利益,增強人類對于城市環境的適應性。既要滿足以人為本的基本要求,也要考慮持久性、環保性、美觀性等要求,從而使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們更舒適更健康。
二、新形勢下的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存在的主要問題
2.1規劃管理實施手段不夠合理
根據國家的法律規定,城市規劃必須經過核準才能實施,因此,我們通常會發現有些城市的規劃設計與國家政策存在不相符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通常需要對規劃作出調整,以確保規劃符合國家的法律規定。未經審批的規劃,一旦被執行,將會存在違法違規的可能性,通常也不會被政府所認可。然而,受經濟利益的驅使,有的房地產商鉆法律的空子,擅自制定和執行未經審批的規劃,導致出現嚴重問題。
2.2對文物古跡的保護力度不夠大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每一座城市都有著時代久遠的歷史建筑,這些建筑是過去一個時代的見證,是民族文化的積淀,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維護和保存。然而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各地都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加大了城區改造的力度,有的地方單純追求經濟利益,將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老建筑拆除,導致歷史文化遺失,土地開采無序。這些問題歸根結底在于,政府部門缺少對城市規劃的重視,沒有把保護歷史建筑提高到確保城市和文化的可持續發展上來認識,不僅沒有成立統一的領導機構,而且沒有制定相關的配套制度。
2.3公眾參與積極性不高
一個城市的發展應該由城市居民來決定,城市居民才是城市真正的主人。但是在當前情況下,一方面政府缺少對居民的有效組織,另一方面居民的主人翁意識不強,導致在城市規劃的過程中,總是政府相關部門說了算,很少有居民參加到城市規劃中來。這樣導致城市建設的話語權集中在了少數決策者手中,居民不能對城市建設提出合理意見,也未能較好地履行監督職能,一定程度導致了城市規劃不合理現象的產生。
三、城市規劃和建筑設計之間的關系
3.1建筑設計遵循城市規劃設計
隨著城市的不斷建設完善,在自然環境、人文環境以及功能性上都有所提升和改善,但是從我國的當前城市規劃以及建筑設計工作實際情況來看,更多的是采用傳統規劃設計方案,與新時代下的城市建設需求沒有更好的滿足,建設過程中一些設計人員沒有與城市發展的個性化特點相結合,形成了一種城市建設千篇一律的形勢,因此針對這些問題,設計工作人員應該從自身做起,加強對自身所在城市景觀、人文、地理情況和自然環境的認識和了解,針對性的采用設計方法和方案,使其不僅能夠滿足城市發展的需要還能夠充分體現出城市的個性化特點,設計工作中要嚴格關注與周圍環境的和諧發展,以達到整體建設的美觀性與協調性。
3.2城市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相互聯系
城市的規劃以及建設設計之間是相互依存和相互發展的,如果僅僅是將建筑設計工作追求,那么將無法形成更好的城市規劃協調性,而如果只是對城市規劃予以關注而沒有關注建筑物本身的功能建設就會導致城市規劃發展存在巨大的滯后性,因此城市規劃以及建筑物設計中需要保證其兩者同步統一化發展,另外城市規劃工作中對建筑物之間存在的共性以及個性予以關注,從整體上對城市以及建筑物進行設計,保證整體設計工作的協調發展,設計中個性化的特點要以城市作為基礎,在體現城市個性化的同時促進城市整體功能的建設。
3.3鞏固建筑規劃為設計提供參考
建筑物進行規劃和設計工作要對所在區域的發展和功能實際需求進行提升,對此發展情況加以預測和分析,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建筑物介入到城市規劃中提供了更好的基礎,保證了建筑物規劃的科學合理性,更是能夠將建筑設計工作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加以預測和控制,形成最為優化的控制對策,提升了建筑物的空間規范和設計質量。建筑規劃工作作業的保障和提升,還需要嚴格關注建筑規劃的理念與規劃水平的全面提升,將有關于建筑規劃的知識了解清楚,最大限度的實現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的統一性,形成質量、性能以及特色上的協調。例如我國四川省成都市對下屬五城區及安徽省巢湖市對市區所采取的統一規劃建筑色彩的辦法,通過建筑規劃的指導作用實現,提供給了建筑物設計的思路和理念,也顯現出了城市的規劃魅力。
四、結語
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具有密切的聯系,簡單來說就是城市規劃需要立足在建筑設計的基礎上,而建筑設計需要城市規劃予以相應的支持。為此,則需要相關建筑企業在城市建設中注重這兩方面,注重對兩者之間關系的協調。與此同時,其還要針對當前建設設計與城市規劃存在的主要問題,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予以解決。對于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相關人員則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對策,如加強對建筑規劃的鞏固,以此為建設設計提供參考、建筑設計要滿足建筑規劃的要求、規劃與設計時要加強建筑與周邊自然環節的協調等方式進行。通過這些措施,不僅能夠更好的保證城市規劃符合現代城市建設的布局要求,還進一步推動我國城市化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汪一美.新形勢下的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8(4):133.
[2]謝軼凡.新形勢下的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問題研究[J].科技視界,2017(33):131-132.
[3]潘立群.新形勢下的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J].建筑技術開發,2017,44(9):25-26.
(作者單位:山東華科規劃建筑設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