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教育部門結合時代政策調整了教育模式。大學生作為人才培養基地,對大學生開展思想教育屬于我國高等教育中的重點模塊,將人文關懷融入其中非常關鍵,有利于提升思想教育的有效性,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大學生;思政教育;人文關懷;實效性
在多元化潮流趨勢發展中,加強對大學生思政教育具有重要意義。當代大學生的綜合素養直接關系到國家的發展,學校應基于人文關懷積極落實政府新要求,引導學生承擔社會責任,從而提升大學思想教育質量。
一、大學思政教育中人文關懷的意義
人文關懷思想通過強調人的重要性,將人文關懷精神滲透于大學思政課程中,能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幫助學生在生活理念中認真思考,也能增進師生間的關系,建立融洽友好的關系,使學生在良好的課堂氛圍中認真學習。人文關懷的課程能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良好的關注社會的習慣,能在充實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更加生活化。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通過人文關懷提高實效性的路徑
(一)完善思政教育理念
思想指導行動,思想理念的構建對思政教育工作具備影響。大學需要引導學生創設科學的價值觀念。教育目標是教師開展課程的出發點,為了順應時代發展的需求,教師應改善傳統的教學模式,將知識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相融合。為了使教學生活化理念有序落實,教師不僅需要關注學生的理論成績,還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人文素養等方面發展。思想教育課程要求學生掌握中國政治、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觀點、方法論等常識。哲學知識點生活氣息濃厚。在目標制定時,應突出生活氣息,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生活經驗相融合,達到學以致用的目標,凸顯政治課程的實用性與趣味性,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價值,調動學生對思政課程的積極性,為今后融入社會奠定基礎。
(二)積極促進學生自身發展
由于教育事業的性質特征,將人文關懷融入大型思政教育課程中,能影響學生的未來發展。使學生意識到社會責任感的重要性時,將會積極的投入社會建設中。
大型思想政治課程大多數內容與生活實際聯系密切。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認真生活屬于新課標的重要精神,生活化的教學模式能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幫助學生在生活理念中認真思考。譬如在熱詞“黃標車”中,即一項統稱,體現在新車定型時排放水平低于國I排放標準的汽油車和國I排放標準的柴油車。“黃標車”在用車前通過環保部門定期檢查后,才能上路行駛,同時需要帶有用車排放標準、核發黃色環保檢驗的標志。在當前環境中,黃標車單車排放高,政府部門必須優先管控與淘汰。
(三)將社會價值和個人價值結合起來
為了提升大學生思政課程的實效性,教師應關注對學生的未來發展提供服務。在課程開展中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與社會責任感。大型思想政治課程生活化的教學目標不僅是完成教學目標,更關鍵的是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構建正確的三觀,在今后的人生發展中有良好的目標導向。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完成“社會調查”、“實踐分析”等活動,同時在課堂上展示研究成果,隨后進行點評總結。在教學期間應創設良好的平臺來產生課堂生成性資源,隨后對其進行優化整合與升華。基于特色內容生成資源,引導學生從實際生活出發來凸顯政治課程中的人文元素。如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社會熱詞“工匠精神”,比喻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象征著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理念。國人在當前社會中追求物質的速度較快,處于模式化與標準化的階段,過于注重結果導致難以制成精致的作品。學生應學習“工匠精神”,通過講解社會典例:王震華前后耗時5年,不用一顆釘子,不用一管膠水,歷經10萬多道步驟,共7108個零件,其中最小零件僅有2毫米,用全榫卯結構復刻了天壇祈年殿。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收集與“匠人精神”相關的例子,并且在課堂上與同學們分享,從而深入理解其內涵。
(四)提升教師綜合素養
教師是課堂的引導者與實施者,政治教師的教學能力與教學水平影響到生活化教學的質量。通過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才能提高教育質量。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教師應改善教學觀念,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教師僅注重教學成績,難以用公平的態度對待學習成績優秀與不佳的學生。人文關懷教學理念要求教師注重學生的生活實際,鼓勵學生的個性發展。大學思政課程應明確學生的主導地位,在互動交流中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能力;教師應提升教學資源優化整理的能力,教學素材源于生活,能使課堂更加豐富有趣。教師要改善照本學科的態度,在教學期間尋找理論知識與教學資源的契合點。當前環境下,教材也隨之更新,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也更拓寬。政治教師應緊跟時代的潮流,結合教材變化、學生的身心特征開展生活化教學。譬如在“自由貿易協定”熱詞中,其作為多國間起法律約束力的契約,貨物貿易作為關鍵內容,直接體現在減免關稅、相互開發市場等重要層面,能促進經濟一體化,產品與服務能流通在國家間。語言是人類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文明保存的載體。教師為了在課程講解中應充分發揮其優勢,讓生活課堂變得更加詩情畫意,需要定期學習熱點詞匯。
三、結語
綜上所述,人文關懷思想依據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給予人全面關心,符合當前大學思政教育理念,能為思政教育的有序開展提供指導建議,從而實現現代化教育目標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周雪.人文關懷與高校思政教育實效性研究[J].生物技術世界,2013(11):107-107.
[2]王璐,尹燕.自媒體時代大學生網絡思政教育的人文關懷——理性自覺與實踐策略[J].欽州學院學報,2015(12):51-54.
[3]賈江.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方法與途徑探討[J].河南牧業經濟學院學報,2014(5):116-118.
作者簡介
鐘薏(1990.01—),男,漢,湖南岳陽人,助教,碩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