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隴安
摘要:元情緒是個體在情緒體驗的同時持續不斷地對自身產生的情緒實行評價、監控以及調節的過程。高職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面臨著一系列的心理問題,由此而出現較多的迷茫和困惑,因此高職學生不僅需要提高自身修養,同時也需要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元情緒在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包括以下幾種:感知和體驗能力的作用、表達和評價能力的作用、監控和調節能力的作用。元情緒不僅可以讓學生感知了解多種情緒,同時還可以幫助其將情緒控制于正常范圍內,從而促進學生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元情緒;心理健康教育;高職學生
一、緒論
高職學生正處于求學階段,是其人生觀、價值觀樹立以及促進自身發展的重要時期,是對社會初步認知的關鍵時期。高職學生自身情緒控制不佳,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干擾,對待人和事想法單純且容易沖動。另外,高職學生面對學業枯燥、未來迷茫、就業形勢嚴峻等諸多問題,上述問題給高職學生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作為一名高職學生,要想適應社會、在社會中生存,就需要提高自身修養,同時也需要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因此,高職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綜合素質,從而幫助高職學生確定未來發展道路。
二、元情緒在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一)感知和體驗能力的作用
人們對自我情緒進行有效調控的基礎主要為元情緒的感知和體驗,這個基礎能夠促進入們向好的情緒偏移。只有人們對自身某一情緒或者心情感知和體驗后,人們才會明確這種情緒,從而才會主動思考和調節該情緒,而且人們準確感知情緒會大大增加自身對情緒的調節能力。高職學生元情緒還沒有形成,而且有學習成績差、自卑感、就業困難等諸多負面情緒,高職學校應該設置關于元情緒認識的心理輔導課程,從而提高高職學生對情緒的感知和體驗能力,幫助他們分辨各種各樣的情緒,理解情緒所代表的意義,理解情緒所導致的行為的含義。
元情緒感知和體驗能力可以使學生敏感的感受到周圍環境發生的變化,不斷向大腦輸入有效情緒信息,而大腦通過對多種情緒的處理分析,會讓人們采取積極的行為、表情、和肢體語言等等。
(二)表達和評價能力的作用
自我情緒的表達和評價是元情緒從感知和體驗情緒到監控和調節情緒這兩個水平的中間環節。它能夠讓人們更好的感受自身情緒的產生,并且能夠通過語言、面部表情或者是肢體動作表達自己的情緒內容。自我情緒的評價是自我情緒反思的過程,人們可以從中反思這種情緒的利和弊,并且可以更好的認識某種情緒,從而判斷自己該采取何種處理措施。
所以,高職心理輔導老師需要促進輔助學生分辨自身的情緒,同時還需要教導高職學生根據自身體會來描述、表達以及評價各種各樣的情緒。自我情緒的評價是自我情緒反思的過程,是學生對此時此刻的情緒進一步認知的過程,只有正確認知了該情緒,學生才可以判斷自己是否應該控制、調節或者是維持這種情緒。倘若高職學生長時間處于自閉的情況下,那么該學生就沒有積極描述情緒的欲望和機會,從而導致其缺乏表達情緒的能力,形成“情感滯結”。對于這類學生,高職心理輔導老師需要通過舉例、開導等多種教學措施,讓學生明白負面情緒是需要向其他人表達的,負面情緒宣泄出來以后,其內心負擔和煩惱會隨之減少。此外,高職學生還可以通過對情緒的描述來增強對周圍學生情緒的影響力,提高其人際交往能力,通過對情緒繪聲繪色的描述,加之以形象的肢體語言,可以讓周圍學生感同身受,讓學生感受到該同學的真誠和親切。
(三)監控和調節能力的作用
元情緒監控是指人們在評價自己感知和體驗到的情緒后,判斷其對自身利和弊以后,將情緒有效控制起來。元情緒的調節是人們將感受到的情緒進行自我表達以后,然后根據周圍人及環境對情緒進行調節,使得自己更加融入進去。元情緒的監控和調節能力能夠幫助人們將情緒控制于正常范圍內,而對于情緒的正常控制可以有利于人們健康的生存和發展。
元情緒監控是通過人們主觀意識來控制情緒,元情緒監控的主要方法之一為讓人們將自己積極或者是消極的情緒宣泄、表達出來,只有人們敢于直面情緒,才可以更加清晰的了解和認識情緒。監控不止止是將情緒全部簡單粗暴的壓在心底,而是通過正確的引導方式,選擇怡當的時間向合適的人通過合適的方法傾述自己的情緒。簡單的控制情緒可能會在當時具有一定的效果,然而長期以來會對人們產生負面影響。
高職學生年齡比較小,遇事比較沖動,有的學生甚至會做一些極端的事情。通過專業心理老師細心輔導后,大部分高職學生是可以控制自己情緒發生的時間,一般事情所引起的憂傷、難過、生氣等情緒不會對高職學生的心理產生比較嚴重的問題,并且上述情緒會慢慢消失,一般不會影響學生的生活和學習。但是,倘若學生情緒波動比較大,而且長期不進行疏解,學生心理易發生惡變,容易產生抑郁癥等各種心理疾病。
三、結語
高職生作為一個特殊的學生群體,需要積極進行心理健康指導,元情緒在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不僅可以讓學生感知了解多種情緒,同時還可以幫助其將情緒控制于正常范圍內,有利于學生健康的生存和發展,因此,元情緒值得在高職學生心理輔導中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喬建中.情緒智力研究的前沿動向[J].中國臨床康復,2004(36):242-243.
[2]許遠理.元情緒理論的建構及其作用[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02):71-75.
[3]鐘華華.高職生心理健康輔導的層級化構建——以閩西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閩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29-33.
[4]姜英杰.元認知研究的歷史源流與發展趨勢[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02):157-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