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進
摘要:當今是一個政治、經濟、文化相互激蕩的世界,也是一個多元文化相互碰撞、相互借鑒的時代。在這個多元背景下的世界,大學生的價值觀收到了極大的沖擊。因此,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已迫在眉睫。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下,探索多元背景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路徑意義十分重大。
關鍵詞:多元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路徑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推進,當今世界發展在經濟、政治、文化等多領域出現多元化的特征,尤其在文化方面,不同的歷史背景、政治背景、經濟背景、民族文化背景等促使了多元化的形成。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用了250多個字,闡述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性。所以,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已經成為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臨亟需解決的問題。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涵與多元文化內涵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涵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科學內涵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這三個層面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要求、發展方向、理念以及中華民主的傳統美德相輔相成的。
(二)多元文化的內涵
多元文化已經隨著歷史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有了多層次的含義。多元文化這個概念開始于美國,但是隨著現代化的進程,多元文化最初是指殖民文化與原住民文化的沖突帶來的文化差異,后來又表現為不同社會形態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差異。馬克思主義觀點認為,文化是人類在勞動中創造出來的,是生產力發展的產物,具有鮮明的地域特點。文化是人類創造的物質和精神等各方面的成果,它凝結在物質之中,又不僅僅只有物質,它還是一定地域的人類普遍認可的一種意識形態。隨著世界政治、經濟全球化趨勢的不斷發展,全球內出現了各國的交流與合作,不同國家、民族之間的界限被及大地沖破。尤其是在改革開放的中國,呈現出不同文化的彼此融合、多元共存的局面。目前,在我國的文化大環境中,有主流意識形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價值觀與各個不同民族間文化習俗的多樣化并存,同時還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比如西方國家所推行的“普世價值”思想、歷史虛無主義思想,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以及宗教思想等等。
二、多元文化給當代大學生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帶來的挑戰
(一)信仰危機
由于多元文化的沖突,使得當代大學面臨著信仰危機。甚至有些大學生在政治信仰上感到很迷茫,對主體意識形態懷疑和動搖。隨著宗教傳播,有些大學生通過信仰宗教尋找精神上的慰籍。隨著新媒體的發展,有些對現實不滿或者別有用心的個人、組織,利用網絡散布政治謠言,從而攻擊政府,當代大學生對這些負面消息缺乏全面理性的判斷,很容易在網絡群體中產生偏激的想法,從而造成嚴重的后果。
(二)理想動搖
在多元文化的背景影響下,有些大學生的理想受到了巨大的沖擊,他們的理想不再是以實現共產主義為終極理想,而是在他們的生活中更加關注的是個人的利益。凡事都是以自我為中心,追去個人的奢侈享樂,不再把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呈現出了嚴重的利己主義或者極端個人主義傾向。現在有些大學生對金錢和權利特別的盲目崇拜,價值追求呈現出明顯的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特點。
(三)精神迷失
多元文化是一把雙刃劍,在大學生吸收借鑒人類優秀文明成果、豐富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內涵的同時,也導致了部分大學生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迷失。隨著經濟全球化,國家的傳統文化遭到了巨大的沖擊,從而導致人們對民族意識和愛國主義觀念淡薄。現在在中國青年大學生中,很多人忽視了中國的傳統節日,有的學生甚至不知道自己國家的傳統節日,而對西方的節日趨很崇拜,西方的商業性文化、功利性文化等觀念都不同程度的影響著大學生的價值導向和道德行為。
(四)道德失范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學生的基本道德規范也受到了巨大的沖擊,誠信缺失,以自我為中心、社會責任感差、攀比風、法制觀念不強,文明禮儀等不夠現象在部分大學生中嚴重存在的。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賭博、色情、暴力等也對大學生的道德規范產生了影響。現在大學生都是以90后為主,大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淡薄,生活自理能力差,自我調節能力不強,自我約束能力差,自我的道德要求比較低等是當代大學生的垢病。
三、當今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培育理念不精確
當前,在大學生校園里出現隨地吐痰、亂扔垃圾等不文明現象屢見不鮮。從這些可以看出來我們大學生整體的素質是有待提高的,但是造成大學生素質低是否與我們的教育有關呢?答案是肯定的。因此,這就要求我們教育工作者進行反思了,為什么學生人學在培育核心價值觀效果不是很明顯呢,是不是我們的培育理念出現了問題?經過調研發現,我們在教育學生過程中,只是培育大學生愛國愛黨、遵紀守法的品行、專業知識和技能等方面,卻忽視了培育學生的文明素養、和諧理念、誠信友善品德、創新能力、自我學習能力等方面的內容部。
(二)培育內容針對性不強
一是培育內容比較單一,缺乏針對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內容沒有做到從一切實際從發,具體培訓對象具體分析,大部分培訓都是不管培訓對象是誰,基本上培育內容是一樣的。二是,培訓內容比較陳舊,沒有與時俱進,缺乏時代特征。在新時代背景下,新問題、新情況不斷出現,因此,核心價值觀培訓也得緊跟時代步伐不斷更新培訓新要求。三是培訓內容繁雜,缺乏層次性和創新性。在中國特色社會新時代背景下,國家對高校教育的學生要求越來越高,必須是各方面都比較優秀的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新型人才。因此,在培訓內容上,要做到系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