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久珍
摘 要:伴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進行,語文的被重視程度在不斷提高。語文是用處最廣泛的學科,對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表達能力,語言能力等綜合能力發揮了重要作用。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語文學習中需要背誦的字詞,詩詞等知識點較多,小學生對一些含義較為深刻的課文理解不夠透徹,學習難度較大,導致小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不高。
關鍵詞:小學語文;激發學習興趣;教學
如何辯證地看待語文教學活動和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活動,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激發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我們將在本文進行重點討論。
一 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
語文的學習是一個長期不斷積累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背幾首詩詞,記幾個句子便可以學好的。一些語文教師每天給學生過多的學習任務,不僅是在課堂上,課下也有很多作業,而這些作業大多是讓學生死記硬背一些內容,或抄寫一些字詞句,再或者是大量的語文習題。這些繁重又枯燥的學習任務使得小學生對語文的學習產生了厭煩的心理。再者現今課堂上很大一部分語文教師都是為學生大致講解一下課文內容后,就開始讓學生抄寫對一些詩詞的解釋,課文的中心思想等,這在無形之中就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如果只是讓學生學習一些套路化的答題模式,死記硬背一些知識,不給學生增添一些富有活力的內容,很容易導致學生對這些冗雜的公式化內容產生厭煩的心理,從而使學生對學習語文失去興趣。
二 如何激發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一)做好課堂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學生能否對教師的課堂產生興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課堂導入工作的好壞。良好的課堂導入可以讓學生從開始上課就進入聽課的狀態,即使一段時間后學生會感到疲倦,由于有一個良好的開端,學生還是會集中大部分注意力在課堂上。小學語文教師可以使用直觀導入法,將本節課的內容提前為學生做一個導入。課堂導入可以以圖畫文字等較為形象的形式展現給學生,小學生的形象感知能力較強,因此一些圖片視頻可以很好地將學生帶入課堂。還可以采用懸念導入法,為學生設置一些與課堂內容有關的問題,這些問題要能夠抓住小學生探索未知的欲望,使學生愿意去思考和回答這些問題。例如,在講到《竊讀記》之時,老師就可以問學生最喜歡的書是什么,是怎么讀到這本書的,然后通過這些問題引入課文。除此之外,也可以將之前學過的課文和本節課要講的有聯系的內容進行結合,為本節課內容做一個鋪墊,使學生在學習本節課內容時更加容易接受,輕車熟路,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加入課外知識,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小學生對新鮮事物往往有著很強的求知欲,因此在課堂中加入一些與課堂內容有關的課外知識,使課堂內容更加豐富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如果課堂內容更加充實,在拓寬學生知識面的同時也有助于學生緊跟老師的節奏。教師還可以在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時候,用一些課外知識將其注意力拉回到課堂中來,例如,在講到《草船借箭》這一課時,課文中對于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赤壁之戰并沒有一個具體的交待,而《三國演義》又是最為著名的小說之一,這時候語文老師就可以為學生加入一些課本之外的內容。將發生這件事的大背景做一個介紹,曹操大兵壓境,孫權和劉備任何一方都無法單獨抵抗,諸葛亮出使江東促成了孫劉聯盟的成立,在諸葛亮屢次施展才能后,周瑜想要除掉他以絕后患。也可以將《三國演義》和作者羅貫中做一個介紹,讓學生對所學課文有一個更加清晰的了解。三國故事本就引人入勝,授課過程中結合課外知識,會使得課堂效果達到最佳,也會讓學生們如癡如醉,感到新奇不已,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運用網絡信息教學,形象直觀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今網絡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使得各行各業都對其十分重視,教育行業也是如此,小學語文課堂上也出現了信息技術的身影。采用信息技術將課堂內容以圖片或者視頻的形式呈現給學生,既吸引了學生上課時的注意力,還可以將一些課本上沒有的內容添加進去。多媒體所具備的將圖文音樂整合到一起的功能,是傳統授課方法所無法做到的。例如,在講《詹天佑》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將當時中國鐵路建設所面臨的不利情況在屏幕上為學生呈現出來,也可以找一些視頻,讓學生了解到當時的艱難,使學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詹天佑所面臨的困難和他的智慧,感受到詹天佑的愛國之心和報國熱情。因此,將信息多媒體引入課堂不僅可以活躍課堂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在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方面也有很大裨益。
結語:
綜上,小學語文教學活動離不開教師的引領和學生們的參與。要培養與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我們需要做的還有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嘗試不同的教學方法,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來,從而提高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的成長。
參考文獻:
[1]韓進忠.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J].教育革新,2019(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