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艷
摘 要:小學數學教學中,概念是數學知識內容的基礎,教師在教學中要及時為學生理清概念的內涵。小學數學概念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由于認知發展的限制,同學們在學習時需要教師將抽象化的內容具體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牢記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進行教學。
關鍵詞:概念;小學數學;認知能力
概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師要及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概念教學的方案,使所有學生都能夠掌握數學概念知識。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在教學過程中采取適當的措施進行合理教學,發展學生的數學素質。
一 采用具體形象化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
礙于認知發展規律,小學生對于抽象事物的理解還不夠具體,但小學數學概念性的知識占據比較高的比例,需要教師將抽象化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便于同學們理解,與此同時不斷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學習數學概念的方式方法,以便以后在進行概念學習時更加便捷。要讓學生能夠自己動手操作,加深學生對于數學概念知識的理解。
例如:學生在學習《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裁剪出之前學過的四邊形,然后再讓學生按照課本上的描述將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根據自己的理解在之前的圖形上進行裁剪,教師在旁邊及時指出學生的不足和錯誤之處,提醒學生在裁剪時要注意思考,保證學生的安全。
二 創設情境,將已知知識內容融合融入情境之中
學生在學習一個新的復雜知識內容時,教師可以將之前學過的相關知識內容與新的知識內容通過構建情境融合在一起,讓學生能夠通過舊的知識聯系學習新的知識內容,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
例如:在學習《小數的乘除法》的時候,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回憶之前學過的關于小數的相關知識內容,讓學生對小數的加減法進行練習,然后回憶之前學過的乘法運算方法,接下來根據學生這些已有的知識,為學生創設一個問題情境:怎樣對小數進行運算?然后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預習課本內容,嘗試計算一些簡單的小數乘法,讓學生自己感受小數乘法和普通乘法之間的區別和聯系,進而加深學生對于新知識的理解。
三 與生活實際進行聯系,加強知識概念的表象呈現
學生在進行概念學習時,教師可以將一些較難理解的抽象概念與生活實際相聯系,讓學生能夠在生活中找出相關知識內容,在頭腦中對于這一知識點有一個表象的呈現。只有在頭腦之中有知識內容的表象呈現時,學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概念。
例如:在學習《角的度量》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認知結構中的已有概念,找出生活中角的存在,然后將這些角大體繪制下來,讓學生學會使用度量器去量這些角的度數。學生在此時很可能還不會使用度量器,需要教師及時糾正學生出現的錯誤。當學生大體理解過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現實中的鐘表,來進行角的度數的測量。讓學生感受到概念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加深學生對于概念的認識,同時能夠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
四 通過動手實踐,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同時鍛煉學生的認知能力
數學概念知識內容的學習,不能只依靠教師在口頭上進行講解,要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了解概念內容之間的轉換過程,讓學生能夠從本源上學習概念,在以此為基礎學習有關概念的延伸內容。這樣能夠讓學生在頭腦中進一步對這一系列的概念內容進行鞏固,加深理解,并且通過這一訓練提升認知能力,有助于同學們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的提高,進而優化概念學習的方式方法。
例如:教師在進行《克與千克》的教學時,學生對于克和千克這一類的比較抽象的概念不是很好理解,教師可以在教學時帶上實際的測量工具,帶上一些容易測量的物品,例如面粉砂糖一類,讓學生自己動手測量或找代表來為同學們進行演示,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測量一克面粉是多少,一百克面粉是多少,進而測量一千克的面粉是多少,讓學生實際感受到克和千克之間的差距,然后教給學生如何進行克與千克之間的單位換算,讓學生的理解更加深刻。并且讓學生能夠了解克的具體來源和延伸的關于千克的知識內容,讓學生能夠將二者進行聯系,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提高,讓學生學會在學習其他知識內容時將相關聯的知識聯系起來,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將概念教學放在至關重要的位置上,讓學生通過概念知識的學習,更加理解數學,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學生將概念學習的內容牢記在腦海中,可以為以后學習更加復雜的數學知識打下基礎,提高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邱冬.小學5-6年級高效率數學學習者的元認知特征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9.
[2]周春鶯.小學生數學運算能力提升的實證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8.
[3]吳桂琴.小學生數學學習的認知發展[J].中國校外教育,2013(31):91.
[4]劉電芝.小學兒童數學學習策略的發展與加工機制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