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展妹
摘 要:音樂可以放松身心陶冶情操,激發人們對美的認知。在小學教育中,開設音樂課可以激發孩子的思維,充分釋放孩子的天性,讓學生的身心得到放松,有利于學生的成長。所以,保證音樂課的教學質量是重要的。音樂作為一個輔助科目,沒有考試和升學的壓力。在教學過程中,老師一般采用先讓同學聽幾遍錄音機里的歌曲,熟悉旋律,再親自帶領孩子唱幾遍。這樣下來,同學們基本可以隨著伴奏唱下來,但這種方法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樂感。在我看來,教師應該教學生學習音符,指導孩子學樂譜,進而讀懂歌譜,從而讓學生自己對照歌譜演唱出歌曲。這會加深同學對歌曲的理解。本文將從如何激發學生識譜的興趣、怎樣培養學生識譜的能力這兩方面介紹音樂課堂中的識譜教學。
關鍵詞: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識譜
樂譜是音樂的基礎。不以樂譜為依托的音樂,就如同沙漠里的海市蜃樓,再美麗壯觀也不過是一場幻景。樂譜廣泛應用在音樂的每個部分,幫助人學習樂器,表演以及鑒賞歌曲,不識樂譜的人學音樂就如同沙漠中孤身行走的旅客遺失了指南針,找不到正確的方向。真正學會識譜要能分清節奏,掌握聲音的高低,了解音調是否準確。所以,識譜的過程是漫長而又復雜的,它需要循序漸進,不能急于求成,這對于天性活潑好動的小學生來說是件枯燥乏味的事,學習它更是一件困難的事,這就要求教師找到合適的方法去引導學生,培養學生的識譜能力。
一 如何激發學生識譜的興趣
對于沒有專業系統地學習過音樂的同學來說,根本沒有機會接觸到五線譜,更不要說學習了。樂譜中包含著許多復雜繁亂的知識點,這些瑣碎的樂理知識令同學們感到厭煩,不愿進行記憶,而有的老師又強制性地要求同學們背誦樂理知識。這更加強了學生對于學習識譜的逆反之情。因此,老師應該采取措施來改變這種局面。比如引入情境,給同學講故事,或者采用分小組合作討論的方式。這些方式在活躍課堂氣氛、加強學生之間交流的同時也促使學生進一步學習了樂譜,更好地激發了學生識譜的興趣。
例如在學習音階時,老師可以先引入數字1.2.3.4.5.6.7,問同學們這是什么?學生們可能并不知道他們是音階。會說它們是數字。這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孩子意識到音階的存在。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七個小組,每個小組分別扮演一種小動物,自己制作動物臉譜,模仿所扮演動物的叫聲。如第一小組扮演小熊,第二小組扮演鴨子,第三小組扮演小羊,第四小組小牛,五六組分別是青蛙和小蛇。通過每個小組的扮演,同學們可以更好地理解do.re.mi.fa.so.la.xi.這七個音符。小學生們喜歡小動物,因此將音階化抽象為具體,配合著動物的情境,同學們在玩耍中不自覺地就記住了音符,更能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動力,為以后的識譜做充分的準備。
二 怎樣培養學生識譜的能力
(一)正確的學習順序培養學生識譜能力
在教學生識譜的過程中,不能急于求成,樂譜知識大都難以理解,不利于背誦,強制性地要求同學背誦記憶,會造成同學厭學的心理,更加不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因此,在課堂上,老師應先教學生將歌曲唱會,再弄清歌曲的節奏,最后過渡到樂譜的學習。教師應在課堂的開始,先通過錄音機播放歌曲,讓同學們對歌曲的旋律進行感知,再帶領同學一句句地唱,讓同學們學會演唱這首歌曲。但是這樣跟學的方式,只能讓同學隨著伴奏簡單地哼唱下來,并不能長久地掌握這首歌曲。所以還要讓同學們了解這首歌曲的節奏,節奏可以脫離歌曲單獨存在,節奏可以與肢體動作相結合。教師可以編排一個和歌曲節奏相似的小舞蹈。同學們在運動的過程中就記住了歌曲的節奏。掌握了歌曲的唱法以及節奏,學習識譜就會事半功倍,更加輕松,易于被同學所接受。
(二)將識譜能力與其他課程進行融合
對于小學生來說,因為其年齡小,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只能教一些簡單的樂理知識,識一些簡單的曲譜。這只能讓同學們做到日常哼唱幾首簡單熟悉的歌曲,并不能真正意義上提高學生對于音樂學習的興趣。所以教師在教授識譜的過程中應當和聲樂等課程聯系起來,這樣不僅讓同學學會了識譜,同時可以培養學生對于樂器的認知,使學生對樂器產生興趣。并且不會因單獨學習樂譜而感到枯燥,又培養了同學們對藝術的感知和對音樂的理解。
很多老師會覺得對于小學生來說識譜沒有必要,只會加重他們的負擔。其實不然,讓孩子學會識譜是培養他們音樂素養的基石。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增加他們對于學習音樂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借助多媒體工具,讓其圖文并茂,有助于學生理解,還可以采用分組教學,角色扮演,創建情境等多樣化授課方式。帶動學生學習樂譜的積極性,充分利用孩子的天性,使學習樂譜對于孩子來說更加輕松。教師還要因材施教,根據每位同學的學習情況以及學習特點,找到不同的教學方法。盡自己的最大力量讓每位同學對于音樂都有自己獨特的感知。
參考文獻:
[1]穆園園.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大眾文藝,2014(01):229-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