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婷
摘 要:隨著當今社會的迅猛發展,互聯網在各個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在教育領域也被廣泛的應用。在高校會計教學過程中,互聯網模式的應用,有效實現了教師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但是,如果教師在高校會計教學中對互聯網的應用不恰當,就會對教學過程和效果帶來負面的影響。基于此,本文對于如何在互聯網的引導下,對高校會計教學進行科學地改革與創新,從而發揮互聯網最大的價值做出簡要分析,并提出幾點建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會計教學;改革創新
引言:當代社會是一個信息化的社會,生活中到處都可以見到網絡的普及,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促使人們在生活中的各個方面都進行著改革和創新,教育方面更是如此。“互聯網+”的含義就是在社會的各行各業中普及互聯網技術,如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通過互聯網技術促進行業的發展。基于此,社會更需要學校為其輸送綜合性的人才,在高校會計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學生對會計知識的掌握程度,就必須要對會計教學的內容、模式、方法等方面進行不斷地改革和創新,來適應時代發展。要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的發展,不能停留在過去的教學模式下,這樣會阻礙會計教學的效果和質量。
一、“互聯網+”的背景下,進行會計教學改革創新的必要性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互聯網技術的不斷進步,各行各業都已經開始借助互聯網的優勢進行企業辦公,引領企業向信息化、自動化方向前進。很多企業已經告別了過去的純紙質辦公的模式,而倡導員工用計算機來進行日常工作,因此,學校對于會計專業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式也必須進行改革創新,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滿足企業對招聘人才的要求,符合社會的發展方向。目前很多高校針對會計教學的改革和創新上已經開始落實,但是尚未得到較理想的結果,并不能滿足社會和企業對會計人才的要求。基于此,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進一步研究和探索會計教學改革和創新的方式,對于學生和教師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當前會計教學改革創新的問題
(一)教師教學理念落后,無法與學生產生共鳴
很多高校對于會計教學的模式還停留在過去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處于主導地位,教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教師單方面的向學生傳授知識,忽略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這會讓學生很難集中注意力,久而久之,對會計知識的學習興趣越來越低,這樣不僅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會影響課堂教學質量,降低教師教學效率,不能完成最初定下的教學目標。例如,在這樣的傳統模式教學課堂上,教師很容易失去學生的喜愛程度,導致很多學生在課堂上都無法集中注意力學習,而是將注意力放在睡覺、玩游戲等與課堂無關的事情上。
(二)缺乏互聯網知識,“互聯網+”思維薄弱
當代社會是一個被互聯網全面覆蓋的社會,各行各業都離不開互聯網的應用,合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不管對每個行業,都將是一件具有創新意義的事,教育事業當然也不例外。因此,教師在對學生的會計教學中,也必須要樹立正確的互聯網思維,跟上時代互聯網信息化的發展,將互聯網有一定的了解,并且愿意且主動地將這些互聯網科技應用到會計教學中。然而,現階段的會計教師,有一些年紀稍大的,對互聯網并不是很了解,并且也不樂于主動去學習,主動去接受新鮮事物,這些教師對互聯網的接受能力差,大多數在會計教學課堂上采用的還是傳統的教學模式,就會讓學生對于會計的學習產生抵觸和厭煩的情緒,無法培養出具有互聯網思維的全能會計人才,無法滿足當代企業對于人才的要求。
(三)會計課程安排不夠合理化
高校對于會計課程的安排是怎么樣的,是否合理,這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接受程度。因為現代很多高校推行全面化發展,所以開設的課程和專業都比較多,學生需要掌握和學習的知識內容和體系自然也很繁雜,壓力較大。導致很多高校為了在有限的課時內講解完所有的知識點,所以在課堂上對知識的講解速度就會變快,并且會對一些知識點進行壓縮,從而忽略學生的接受能力,學生對知識無法進行全面地理解和牢固地掌握。除此之外,會計課的知識本身是比較枯燥乏味的,教師如果只是單純的進行理論知識教學,會讓學生很容易在課堂上進入睡眠狀態,可是現在很多高校對于理論課程安排的很豐富,卻不注重實踐課程的安排,導致學生不能夠真正將所學的知識進行靈活運用和轉化,無法將知識學以致用。
三、當前會計教學改革創新的對策
(一)利用互聯網思維創新教學思維
首先,在會計教學中必須教師必須要加強對多媒體互聯網的應用,將互聯網與會計知識結合對學生進行教學,讓會計的理論知識變得更加生動形象,利于學生理解,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也可以加強自己的社會實踐能力;其次,教師要在會計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地更新教學思維和教學模式,走出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因為傳統的教學模式很難滿足當代對人才發展的需求,為此,教師必須將創新教學思維和教學方式加以重視,才能為社會、為企業輸送專業全能的會計人才;最后,學校要培養會計教師培養自己的“互聯網”的教學思維,明確對當代會計人才培養的目標,多去了解當代企業對人才的要求,從根本上改變教師的教學思維。
(二)對教師組織定期培訓,提升教師互聯網知識及操作能力
現在很多會計教師不具備對互聯網知識的基礎了解,更不具備對互聯網設備的基礎操作能力,所以高校必須要加強教師的互聯網知識儲備,提高教師的互聯網實操能力。高校要組織并鼓勵會計教師多去參加互聯網培訓的課程,多去學習才能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多去學習互聯網知識,就能在學習的過程中理解互聯網的含義,培養互聯網教學思維,提升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這樣,教師就能對學生進行更高效地會計教學,在不停地學習和鉆研下,提升會計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同時要注意傳授理論知識的同時也要注重實踐知識,更加注重學生的會計能力培養。
(三)對會計課程重新安排,加強課程的合理性
在當代“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教師對會計教學的方式不應該僅僅停留在理論知識的教學上,也要注重對學生實踐應用的教學,多安排實踐活動,讓學生能夠真正地做到學以致用,而不是只是學習了理論知識,卻不知道應用到哪里,如何應用。合理地安排會計教學課程,相應的減少理論教學,增加一些實踐教學,讓學生能夠通過更多的實際操作來增強自己的會計實踐應用的能力,讓學生能真正做到知識的學以致用,將所學知識活學活用。同時,教師在講解理論知識的過程中,要充分利用互聯網來進行教學,這樣既能壓縮理論知識的講解時間,又能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將更多的時間放在學生的會計實踐教學中。
結束語:
總之,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對于學校會計教學,會計專業全能型生的培養必須要結合實際情況,不斷地創新教學思維和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合理應用互聯網的優勢,發揮互聯網教學的最大價值,構建全新的、科學的教學體系,培養教師的互聯網思維,從而為社會輸送專業的會計人才,實現校企的深度合作。同時,在向學生輸送理論知識的同時,也要注重對學生實踐課程的教育,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而為社會、為企業輸送綜合能力強、具有競爭力的專業會計人才。
參考文獻:
[1]楊雨杉. 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會計教學改革探析[J]. 財會學習, 2016(23).
[2]周雪琴. "互聯網+"背景下的高職會計專業實訓教學改革探討[J]. 財會學習, 2016(8).
[3]畢方喆, 林少娟, 余向群,“互聯網+”背景下會計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J]. 商業會計, 2016(18):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