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商法和我國公民的生活息息相關,涵蓋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民商法中的連帶責任也對公民有著重要影響。基于此,本文首先簡單的闡述了連帶責任的含義,然后對民商法中連帶責任存在的問題展開了分析,最后針對問題提出了應對策略。
關鍵詞:民商法;連帶責任;問題分析;有效對策
一、連帶責任介紹
經過多年法律條文的完善,連帶責任逐漸融入現行法律條文中。尤其是民事糾紛或者商業矛盾中,連帶責任的作用極為突出。連帶責任主要是指超過兩個以上的當事人,要共同承擔債務,也包括債務造成的民事責任。案件負責人超過兩人,負責人要共同承擔清償債務的法律責任,責任人之間的關系稱作連帶關系。我國應用連帶責任的范圍比較廣,對連帶責任法律邊界的劃分缺乏指導方向,存在較多的問題,亟待解決。
二、民商法連帶責任存在的問題分析
第一,隨著民商法規則的變化,連帶責任在司法中的解釋存在本末倒置的情況。民商法和實體法之間存在著一定的互相輔助的聯系。在民商法實施的過程中,還需要將民事實體法考慮進去,如果沒有考慮實體法內在價值,而是讓民商法程序單獨運轉,將會造成實體法流于形式。
第二,未經過審理的共同侵權行為不會追究侵權人責任分擔。從司法實務角度分析,不起訴全體侵權人,法院也能確認共同侵權責任以及相關賠償范圍。如原告對一部分侵權人展開起訴,原告同樣需要確認侵權事實,確認損失范圍,而侵權人的數量以及各自侵權行為,是否能夠接受訴訟,則不需要再過問。
第三,原告選擇權設置不合理。為了訴訟審理更加便捷,處理共同侵權行為期間,一般情況下要求原告能夠將全部侵權人展開同時起訴。但是這個權利在原告身上,行使權在原告手中,而不是法院手中。當事人處分的對象存在兩種,一種是民事訴訟法基礎上產生的訴訟權利,另一種則是實體法基礎上產生了的權利。
第四,在一般的法律案件中,對訴訟時效進行了規定,一般為兩年時間。也就是說,判決書中做出債務判決時期到了履行期的時候,進行兩年的計算。在我國《擔保法》中,債務訴訟對執行時效做出了明確的規定,主債務的履行期限為六個月。對于連帶責任設定的訴訟時效還沒有明確的規定。
三、解決民商法連帶責任存在問題的相關對策
(一)在《侵權行為法》中添加共同訴訟
必要公共訴訟最主要包括兩種,一種是固有必要共同訴訟,另一種則是類似必要共同訴訟[1]。在固有必要共同訴訟中,也就是訴訟標一致的時候,可以讓當事人展開同時訴訟,法院審理案件依照共同訴訟事實進行審判。若存在多數當事人訴訟標相同的情況,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必須要數人進行共同起訴。另外,類似必要共同速凍也就是說將客觀牽連性充分考慮進去,法院則需要審理數人的共同訴訟,將訴訟由散整合為一。這樣,多人可以共同訴訟,也能夠展開單獨訴訟。在此同時,數人也能夠共同被訴和單獨被訴。
(二)協調民商主體關系
從我國民商法的發展情況出發,民商主體之間存在一定的平衡關系,其中最為關鍵的環節是要從當前經濟情況,從當前科技水平出發,對兩者的關系進行衡量。如果出現了新連帶責任人,或者出現了新的債券問題,調整主體關系將是重點關注的問題,需要能夠保證權力和義務得到落實。在目前的情況中,以法律關系作為主體展開調解比較困難,需要根據實際情況,找到科學的調節方法,推動民商行為主體能夠得到權力的平衡協調。
(三)執行實體權利原則
根據相關程序法,為了保障原告、被告以及連帶責任人各方的合法權益,我國要在必要共同訴訟中添加一類共同侵權應當承擔連帶責任的內容。由于連帶債務中,一個人就能償付債務人債權請求權。因此,原告需要從連帶債務人中間選取一個人,要求這個人進行連帶債務的清償。同時債務人中一部分人員的個別請求權,以及全體連帶責任人的請求權,兩者能夠獨立存在,因此也應該認可連帶債務人行使獨立請求權。
(四)提供必要的制度空間
為了讓當事人自身合理的需求能夠得到滿足,當事人選擇程序的時候,需要為其準備必要的制度空間,讓當事人的合理需求被滿足。在設計制度的時候,需要對平衡訴訟以及訴訟效益展開平衡,需要以這兩大價值作為設計的根本,以此為基礎展開設計。其次,需要在立法程序中,以及在實體法程序規則中,使用更有效的手段,保證當事人權利得到保證。在設計和制定程序法的時候,需要綜合考量實體法的規定,也需要考量實體法程序性。實體法能夠更好的規定責任人義務和權利,能夠和民商法互相結合,對案件進行進一步判定。程序法作為實體法的保障,審理案件需要共同作為參考展開審理。
結論:綜上所述,本文先是簡單的分析了民商法連帶責任的含義,然后進行了民商法中連帶責任存在的問題分析。最后提出了解決民商法連帶責任問題的相關對策,需要在《侵權行為法》中添加共同訴訟,協調民商主體關系,執行實體權利原則,提供必要的制度空間。
參考文獻:
[1]田慧先.對民商法連帶責任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的分析和探討[J].法制博覽,2017(35):209.
[2]陳禹希.論我國民商法中連帶責任的認定和處理[J].現代交際,2017(23):56-57.
作者簡介:
宋鵬(1984.11.06),籍貫:天津,職稱和學歷:在職研究生,研究方向或專業:法律會計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