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彥林 欒麗梅 魏偉 姜濤
摘要:在當前信息化時代,大學英語教師既要敏銳得注意到信息時代給我們的教學方式帶來的顛覆性的改變,更要深刻洞察它對于學生評價方式產生的影響。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混合式學習模式的推廣突破了教學的時空限制,使得學習資源無限豐富,互動方式更加多元,對學生評價方式也提出了新的挑戰。
關鍵詞:大學英語;混合式學習模式;學生評價
一、混合式學習理論與大學英語教學
混合式學習理論是多種理論精華的集中與融合,例如:聯通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知主義學習理論、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和教育傳播理論等。當前web2.0時代急需教師探索新信息技術條件,總結大學英語混合式學習模式的關鍵要素和方法,以期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混合式學習模式及混合式的評價方式,并能夠將其推廣到大學英語教學實踐中。因此,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方向應該逐步轉向實現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資源共享、即時通訊以及個性化學習等目標,體現英語教學實用性、知識性和趣味性相結合的原則,使英語學習朝著個性化和自主學習的方向發展。
二、混合式學習模式的學生評價方式
混合式學習效果評價采用線上監測與線下考核并進、定性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更加注重對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狀態的監控與評價,強調自主學習能力、團隊協作能力、深度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等能力的提升,并且結合線下傳統面對面課堂教學評價模式,從而得到最終的評價方案。混合式學習模式下的學生評價需要評價學生線上學習和線下學習,包括教育者對學生的評價和學生的自我評價;學生評價的內容包括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以及學習后的情感變化等,并呈現診斷性、形成性和結果性評價等特征。
三、混合式學習模式學生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混合式學習效果評價需要根據評價對象的特點和邏輯結
構構建指標體系,使評價過程有據可依、有章可循、明確清晰。混合式學習學生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使混合式學習各個層次的指標參數構成一個有機整體,便于評價工作的順利開展和實效的取得。
(一)評價對象和評價目標的確立
構建混合式學習評價指標體系的第一步是精準定位評價對象和評價目標。定位得越準確,認知得越充分,則構建得體系就越科學。混合式學習打破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模式,構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范式,充分肯定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混合式學習模式的評價對象為學生。混合式學習為學生創造了一個知識擴散與共享的平臺,能夠提供各種在線資源,為學生自主開展知識挖掘活動提供支持。混合式學習效果評價不但將學生“線下”學習成績納入到評價體系中,而且還將“線上”學習的參與度、積極度等納入到評價體系中,做到全面、客觀、準確的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混合式學習模式下的學生評價指標體系的初建
考慮到混合式學習的適用范圍和特點以及混合式學習平臺的實際建設情況,權衡評價指標體系初建的各個方法的優勢與劣勢,在構建混合式學習評價指標體系時,不但需要考量選取的方式方法、選取哪些可測指標,還需要考慮各項指標間的關聯度,盡量使所選取的指標指向清晰,不漏項、不重復,保證評價目標的各個方面得到全面、準確地反映。
(三)混合式學習模式下的學生評價指標的修正和優選
混合式學習模式下的學生評價體系不是一次性建立起來,而是根據實際需要不斷調整、修正和優化的過程。初建的混合式學習指標體系一般存在指標內容重復的情況,如果不對評價指標進行甄別、篩選、對比、歸類和合并的工作,就會出現評價指標側重于某一方面的現象,而且也不利于評價工作的開展,于是修正調整評價指標體系的環節必不可少。在進行指標優選調整過程中,需要綜合權衡各項指標的區分度、重要性和相關性。
(四)混合式學習模式下學生評價指標的權重設定
確定指標權重是構建指標體系的難點。指標權重反映了該項指標占所有評價指標的比重,體現了該項指標的重要程度。指標權重賦值正確與否對最終評價結果至關重要。目前,常用的權重賦值方法包括專家評分法、德爾菲法和層次分析法。相比較而言,專家評分法便于操作,但過于簡單,并且精度不夠;德爾菲法準確度高、科學性強,但操作困難,需要專家的幫助和支持才能完成;層次分析法是一種多目標決策方法,是目前在確定權重賦值方面應用最為廣泛、最簡捷實用的方法之一。
(五)混合式學習模式下的學生評價體系標準的確定
混合式學習模式下的學生評價標準是教師判斷學生是否達到學習指標要求最低等級的基本準則,是測量學習任務完成情況的標尺,評價標準由強度或頻率、標度和標號構成。強度或頻率指的是評價對象在符合要求的條件下,行為發生的程度或次數;標號是行為發生的程度或次數的標記符號;標度是行為達到標準的程度。評價標準的內容與標度之間聯系緊密,相互制約并相互依存,混合式學習模式下的學生評價標準具有比例性、完整性和可調性特點。
四、結語
日的信息化時代,尤其是英語這種實用性極強的學科,需要充分利用技術的發展來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全面評價的平臺。在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混合式學習平臺可以跟蹤和記錄學生學習的全過程,為動態評價混合式學習過程提供重要依據,因此,開展混合式學習模式下的學生學習評價研究,建立規范的、科學的,和操作性強的評價體系,是混合式學習宣傳推廣和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參考文獻
[1]黃榮懷,周躍良,王迎.混合式學習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黃榮懷等.基于混合式學習的課程設計理論[J].理論探討,2009(1):9.
[3]王守仁.當代中國語境下個性化英語教學的理念與實踐[J].一語與外語教學,2015⑶: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