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怡 呂萍
【摘 要】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新的經濟形態,在組織方式、生產要素、生產方式等方面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已成為全球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及其新產生的巨大活力,使得各省都意識到數字經濟的發展對于推動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和意義。山東省是中國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的示范點,作為省會的濟南近年來在數字經濟發展方面投入巨大,建立了山東省數字經濟產業園,在智慧城市、社會物流、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績。但是,與上海、深圳、北京和廣州等城市相比,仍然有很大不足,濟南應在人才培養、技術創新方面持續增加投入,繼續發展數字經濟。
【關鍵詞】數字經濟;濟南市;發展現狀;產業園
一、數字經濟的概念及研究現狀
(一)數字經濟的概念
數字經濟是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它興起于20世紀90年代,最早的概念是由加拿大的商業策略大師唐塔普科斯特定義的,他出版了一本著作《數字經濟》,在書中詳細概述了互聯網對經濟社會的影響,自此又有許多經濟學家紛紛對數字經濟進行研究,數字經濟的理念迅速流行開來。進入新世紀以來,國際上對數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關注,數字經濟已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但對數字經濟的定義一直并未有明確的定義。
G20(2016)認為,數字經濟是指以使用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作為重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的有效使用作為效率提升和經濟結構優化的重要推動力的一系列經濟活動。從上面的概念可以看出數字經濟的發展主要重在應用方面,在研究數字經濟時,可從信息經濟、互聯網經濟和電子商務經濟等方面與信息通信技術相關的經濟形態研究。而在這些經濟形態中,信息經濟是與數字經濟概念最為接近的,但信息經濟的一些概念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需要一些新的概念來更好地解釋這種新型經濟形態。
(二)數字經濟的研究現狀
1.妥善發揮平臺優勢實現高精度經濟治理
中國政法大學法治政府研究院副院長趙鵬認為,數字經濟平臺是經濟治理的關鍵,數據是新時代重要的資源,而數據存貯在平臺內。合理科學安全地運用數據、管理平臺能夠實現高效低的經濟治理。
2.數字經濟模式給傳統增值稅征管帶來挑戰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數字經濟具有流動性、數據依賴性、網絡效應等特征,并具有多層面商業擴展、壟斷或寡頭壟斷的傾向,這些特點為跨國公司規避增值稅提供了可能。李淼焱(2017)討論數字經濟模式給傳統增值稅征管帶來的挑戰,借鑒歐盟經驗,為完善我國增值稅管理制度提出建議。
3.發展數字經濟必須搶占產業制高點
陳疇鏞(2018)根據浙江大數據發展狀況,提出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必須搶占產業制高點,深度融合實體經濟,打好“三大攻堅戰”。
4.“數字技術”和“文化創意”兩條腿走路實現未來產業升級
李鳳亮和潘道遠(2018)研究討論了在數字經濟時代下的文化和經濟。他們認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過程中,技術創新雖然非常重要,但是不能忽略文化方面的創新, “文化創意”也是未來產業升級的途徑。
5.數字經濟發展指數的測算
由雷、李修全(2018)對北京數字經濟規模和發展水平進行測算,探索北京發展數字經濟的產業模式和路徑。張雪玲、焦月霞(2017)通過對數字經濟內涵的界定,構建了數字經濟發展評價指標體系,運用熵值法與指數法測算2007-2015年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狀況;運用灰色相對關聯度分析了信息通訊基礎設施、ICT初級和高級應用、企業數字化、信息和通信技術產業發展之間的關聯性。
6.濟南數字經濟研究現狀
李義宏(2018)從構建智慧城市角度出發,在大數據視角下分析了濟南各行業使用大數據的現狀、濟南智慧城市建設的現狀和已經取得的成果,指出濟南在智慧城市建設中面臨的問題,初步提出了濟南建設智慧城市的對策建議。李興家等人(2018)在分析“四新”產業的分布狀況與發展趨勢中簡單分析了濟南部分行業融合數字經濟發展變化情況,闡述了通過把握大數據態勢對經濟發展、促進高質量就業的重要意義。
二、數字經濟發展現狀
(一)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現狀
自21世紀以來,中國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服務業發展及創新驅動的新時代。中國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的發展,而且數字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持續上升。數字經濟已經進入新的裂變式的發展階段,創新成為了當今中國發展的首要驅動力,數據變成了新的生產要素,數據的獲取、處理和共享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數字經濟的發展也對區域經濟的發展格局產生了影響,數字經濟的發展程度從東到西呈階梯型分布,數字消費主要分布在廣東、江蘇和浙江,其發展也為中西部的發展帶來了重大的戰略機遇。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已被黨和政府納入工作報告中。
目前全球市值最高的前20名企業中,數字經濟企業占了近一半。2018年全國網上零售額首次突破90000億元。全國數字城市建設明顯提速,已有442個城市將生活繳費等服務搬上了支付寶平臺。
(二)山東省數字經濟發展現狀
山東省目前已成為數字消費大省,在2018年,山東省的數字消費能力居全國第四位,僅次于廣東、浙江和江蘇。山東省深入開展“互聯網+”行動計劃,不斷加強與阿里巴巴、京東等互聯網公司的戰略合作,互聯網廣泛融入各行各業,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不斷涌現,“兩化融合”“智能制造”“數字經濟”“電子商務”等互聯網經濟蓬勃發展,為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提供了強勁動力。數字經濟也為市場提供了更多就業崗位,2018年,阿里巴巴國內零售平臺提供直接就業崗位1558萬個。其中,山東省提供的就業崗位數量,在全國各省份中位居第六位。
(三)濟南數字經濟發展現狀
2018年濟南數字經濟規模達2600億元,占全市經濟總量的36%,高于全省全國水平。目前濟南市數字經濟發展的現狀如下。
1.城市排名
新華三集團數字經濟研究院于2018年3月公布《中國城市數字經濟指數白皮書》,評價了中國100個主要城市的數字經濟發展水平,以滿分100分進行評分。排在最前面的四座城市分別為上海、深圳、北京和廣州。濟南排在第24位,同省的青島以74.9分排在第11位。以青島和濟南為中心的山東半島數字經濟熱點區域已經初步形成。雖然濟南作為一個二線城市,能有這樣的成績值得肯定,但是與2017年的排名相比,濟南下降7個名次,評分從73.9下降到65.4分,青島排名上升4位,評分升高1分。2017年排名落后濟南的貴陽、佛山、東莞、大連在2018年的排名均超越濟南,說明各地區數字經濟發展方面的競爭激烈。
2.數字經濟產業園
要發展數字經濟,必須結合自身資源稟賦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聚焦數字經濟重點發展領域。隨著產業園區從規模化走向功能化的發展,建立數字經濟產業園有利于實現高端要素聚集。
2017年7月濟南市市中區與2627家覆蓋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行業的公司、協會等簽約,打算建立山東數字經濟產業園。規劃面積為160萬平方米,預計總投資將超過300億元。整個項目共分為三期。一期為濟南“互聯網+”型雙創綜合示范園和山東大數據產業園;二期4個項目,分別為山東智能產業大廈、雙創大廈以及另外兩個片區,將布局人工智能、創業孵化器、智能硬件、云計算和大數據等產業。三期5個項目,將布局智能制造、數字內容、體驗中心、青創營等。2019年1月16日,山東數字經濟產業園已經正式開園,集聚了30余家數字經濟相關企業和機構,包括多家國家級產業支撐機構及一些企業。該產業園旨在建立數字經濟產業的一園多集群。
3.智慧城市
大數據的智能化技術手段帶來了加強政府治理能力建設的機遇。實現智慧治理有利于促成數字經濟更快更好發展,也能從需求方面促成數字經濟的內涵式發展。
2018年濟南在智慧城市方面的建設取得較大進步。濟南榮獲2018中國領軍智慧城市,成功舉辦全國首個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國際峰會,政務云獲得全國最高等級評估,政務數據開放和企業上云走在前列,榮獲中國云計算大數據最佳實踐獎。
4.政府規劃
政府的重視程度對數字經濟的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2019年1月8日,濟南市新聞辦召開發布會,正式發布《濟南市促進先進制造業和數字經濟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該政策措施共分為八大部分:培育壯大市場主體、支持集聚發展、支持創新發展、支持技術改造和數字化轉型、支持工業互聯網發展、支持試點示范、統籌組織實施。文中對每個部分進行了細化,指明了責任單位,并對符合條件的個人和企業做出詳細的資助、補貼、補助資金說明,資助力度很大。
5.數字經濟企業發展狀況
2018年,濟南市有5家企業(產品)成為全國制造業單項冠軍,培育43家“瞪羚企業”、48家“隱形冠軍”企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預計達46%,居全省首位。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獲批山東支柱產業集群,汽車及零部件集群成為全省主導產業集群,獲批建設全省首個高端數控機床產業基地。社會物流總額由2015年的全省第5提升為全省第3。5A級物流企業總數達到11家,國家級物流示范園區2家,均居全省第一。
三、濟南市數字經濟發展建議
從上文中的分析可以看出,近幾年濟南市大力推動數字經濟產業的發展,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成績。雖然濟南市的數字經濟規模在2018年達2500億元,但與廣州、上海沿海一帶的城市相比,仍然有很大的不足,政府相關部門仍然要加大推動力度。
(一)政府要優化數字經濟的發展環境,通過數字元素驅動創新
在日前最新公布的《中國城市創新競爭力發展報告(2018)》中藍皮書中顯示:2018年中國城市創新競爭力排名中,濟南在全國排名第25位,遠遠落后于北京、上海、深圳和青島等市。可見在數字經濟的發展中,優化發展環境是至關重要的,政府應大力優化數字經濟產業布局,抓好數字經濟園區的建設,為數字經濟的發展提供載體。大力實施數字技術項目帶動戰略,通過數字元素驅動創新,增強拉動數字經濟的投資作用。
(二)企業要加快數字轉型,將數字技術融入企業項目中
企業的發展能突出帶動整個地區數字經濟的發展,在這個時期,應該扶持數字企業。對于企業自身,要做到放眼全球,敢于展望未來,敏銳地找準定位,果斷地改進和升級產品,充分意識到數字化的重要性和大勢所趨,推進產品走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加快企業商業模式的數字轉型。
(三)加大對互聯網人才的培養和技術研發
互聯網人才對于數字經濟的發展特別重要,而在濟南,軟件研發、網絡安全、數據技術、產品運營等方向的高端人才尤為缺乏,高校資源相對匱乏,人才流失比較嚴重,所以政府應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引進人才,并加大對科技項目的資金投入,加大企業技術研發的力度。
【參考文獻】
[1]馬化騰.數字經濟:中國創新增長新動能[M].北京:中信出版集團.2017.5.
[2]李淼焱. 數字經濟給增值稅征管帶來的挑戰及應對思路[J]. 國際稅收,2017(7):51-53.
[3] 陳疇鏞. 加快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著力點與推進舉措[J],決策咨詢,2018(4):18-23.
[4] 李鳳亮,潘道遠. 文化創意與經濟增長:數字經濟時代的新關系構建[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 (1):77-83
[5] 由雷,李修全. “數字經濟”背景下的地區創新驅動發展模式研究—以北京市為例[J], 中國經貿導刊,2018(3):26-29.
[6] 張雪玲,焦月霞. 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指數及其應用初探[J],浙江社會科學,2017(4):32-39.
[7]李義宏,大數據視角下的濟南智慧城市建設對策研究[J],環渤海經濟瞭望,2018(3):98-101.
[8] 李興家,楊風,盧召民,董雪,宋付艷,侯羚, 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對產業工人隊伍的影響及對策建議—以濟南市為例[J],山東工會論壇,2018(2):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