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文
摘要:“黨的十九大”已取得階段性勝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在攀向新的高峰,黨和人民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標準更高、目標更遠、計劃更加科學的新要求。其主要可以概括為:以新的精神綱領、新的時代特性、新的發展要求,深化思想引領工作;將高?!叭M三因”作為時代要求,更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與弘揚作為現實責任;把“以德育人、以德教人”作為工作主線,從而全面推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多方位發展。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 ?引領? ?責任
人才競爭是時代主題,是競爭主旋律,而高校作為人才培養與儲備的核心,是匯集創新思維、創造核心之所。在“五四青年座談會上”,在“全國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向廣大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他進一步指出,在人才培養方式、培養選擇、培養目標的基本目標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發揮關鍵作用、履行崗位職責、踐行責任義務。這就要求在工作實際中,廣大高校思政工作者必須牢固樹立習近平新時代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準則,必須堅持把握教人、育人、發展人的正確線路,必須堅持根據新時代政治思想工作時代性的基本要求,從創新路徑、思想引領、時代責任三個方面解決問題,擔負與完成培養具備政治合格、素質過硬特點的社會主義優秀人才的歷史責任。
一、掌握思想動態,創新工作路徑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更加寬松、開放的網絡環境正深刻影響著廣大學生,大學生是站在信息與咨詢浪潮最前沿的弄潮兒。大學生的文化水平較高,接受新思想的速度較快,這就決定了高校思政工作,既要進行政治標準、法制觀念、理想信念、道德規范方面的教育,又要側重學生的學習作用與接受方法,幫助大學生建立正確的、積極的、具有正能量的價值體系。大學生心智還不夠成熟,思辨力和抵御力還不強,還處于成長階段,社會的良莠不齊的信息與風氣很容易給大學生思想帶來負面影響。新的時代特點,就要求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與時俱進,緊跟時代變化,拓展信息交互渠道,建立大學生思想動態管控機制,工作路徑的建立是其必由之路,其可以從四個渠道開始:主要渠道,政治理論課程系統化建設,把系統化思想政治教學與專題教學有機結合,形成合力;組織渠道,各級組織有效開展工作,將社會主義優秀文化與學生活動有效結合,從實踐中教育學生。行政管理渠道,教學督導部門,強化日常督導,促進學生思想轉變,嚴防消極思想蔓延;科學教育渠道,思想教育深入各專業課課堂,把思想教育穿插至日常教學中,起到激勵作用,強化學生的認同感。
二、堅定思想引領
(一)深刻理解高校“三進”工作的重大意義
貫徹學習黨的十九大綱領工作已深入開展,中國高等教育有了新的思想引領。因此,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武器、指南、引導,成為當前階段高等學校政治教育武裝頭腦、洗滌精神的工作核心。深刻理解高?!叭M”工作對于深化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意義,從教材要素、課堂活動、頭腦思想全方位、全過程有效推進。這既是中國共產黨結合中國現實實際,從人民利益出發,形成的最新理論成果進入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建設的現實需要。從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重要會議中,重點指出了政治思想工作要系統開展、嚴格落實、全面貫徹,這就從目標指引、方法指導上強調了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總體精神,這就從根本方法上、基本理論上確定了高校在“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必須緊緊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主題展開。其主要提出以下兩方面要求:第一,積極引導大學生熱愛崇高事業,堅定青年學生信念,自發維護習近平總書記的領導核心地位;第二,從實際出發,幫助大學生從理論要義、核心觀點、創新思想等方面系統了解、深刻理解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全面貫徹高校“三因”工作落實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會議上做出重要指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這不僅是對高校政治工作的高度凝練、準確總結,也是對其提升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實效性、時代性的重要方法,習總書記從全局出發,高瞻遠矚,為高校思政工作開展提出了總方針、總要求。各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充分了解總方針,對總要求理解要有深度、有廣度、有銳度,從三個方面抓住社會發展、人才成長、教育教學的客觀規律。全面貫徹高校“三因”工作落實具體可以分為:第一、“因事而化”要求高校政治工作者把握大學生具有的學年齡階段特點、成長環境特點、社會因素特點差異而統一的現狀,具備解決現實個案問題的能力;第二、“因時而進”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能夠把握時代脈搏、緊跟時代腳步、緊靠時代變化,思維具備鮮明的時代特征,思考具備時代要求,推陳出新,以順應時代變化;第三、“因勢而新”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站高望遠、腳踏實地、扎實推進,把握當前和平與發展的大形勢,用新的思維眼光、新的教學策略、新的教學方法應對新形勢的不斷發展,積極引導學生領悟時代精神。
三、堅守時代責任,堅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深刻理論認同的根本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目的在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廣泛認同,思想的統一在于理論上的認同,認知的協同,行動的一致。因此,高校政治教育的重點在于促進高校學生理論認知、理論感知方面的進步,其核心價值在于價值體系的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價值目標包蘊著國家理想、社會取向、人生發展幾個方面,是個人與社會、歷史與發展的內在統一。理論認同的重要實現方面在于系統化學習、充分的宣傳和及時的落實等方面的與時俱進,具體表現為,堅持探索與實踐相輔相成的方法毫不動搖;堅持教書先育人,授業先傳道的教學總體策略絕不折扣;堅持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建設培養科學有效。理論認同另一策略還在于育人者先自教,讓師德師風先行,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首先成為示范者、模范者、帶頭者,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信仰者、堅定者、踐行者。
(二)深挖情感認同的促進作用
從心理學角度上講,普世價值觀的主觀認同核心部分為情感認同。滿意的自我需要、有效的自我評價、合理的自我發展正是當代大學生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觀的思索與認定。在情感認同形成過程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產生強大的催化與強化作用,其道德價值體系、思想價值理論從各方面影響高校學生,是成功實現思政工作目標、完成學生人生指引的必經之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培養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觀的親切感,從學生身邊點滴小事入手,讓其與生活相結合,將外化教育與內化意識相結合,自覺接受優秀文化的滋養,強化抵御消極、腐朽文化的能力,將社會主義的選擇作為自己的主觀選擇。
(三)“不忘教育初心”,堅持“育德樹人”的本心
高校辦學目的在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其立身之本、生存之本在于不忘育人初心,堅持育德樹人。這既是社會主義事業對高校提出的基本要求,又是高校發展的本質目的。從“育德樹人”的角度看待高校發展,就是把做好政治思想工作優勢轉化,堅持思想靠上去、人員頂上去的基本思路,將思想政治工作納入中心環節,以大學生核心思想政治素養為根本目標,以強化教師政工隊伍建設為關鍵節點,堅持“育人先育德”的理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由德育展開,以品德建設為著力點與發力點,以政治合格為關鍵點與落腳點,發揮協同創新,建立全員參與的思想政治建設戰線。
四、結語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導向標、指明燈,本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綱領,對新時期、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做了分析與研究,只有對習近平總書記的領導核心毫不動搖,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才能早日實現。
參考文獻:
[1]喬紫荊,馬淑琴.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引領工作新思考[J].農家參謀,2018,(11).
[2]趙倩,鄧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途徑研究簡[J].學周刊,2018,(12).
[3]竇榮壇.淺析新形勢下高校團委思政教育工作現狀和對策[J].濰坊學院報,2018,(04).
(作者單位:山東電子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與軟件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