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可林
摘 要: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集文字、語言表達、思維、情感于一體,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思維能力的主要途徑之一。成功的作文教學能牢固學生的寫作基礎,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然而在農村中學,作文教學卻面臨困境。主要表現為學生怕寫、老師怕改,學生作文水平得不到提高。追究其因,主要是農村經濟條件差,相對閉塞,學生生活圈子狹窄,接觸的人和事比較稀少,以及應試教育的大環境導致的方向偏差。要改變農村作文教學的困境,強化積累是基礎,強化訓練是途徑,努力創新是根本。
關鍵詞:作文教學;困境;解決方法
一、農村初中作文教學的現狀與困境
作為從農村初中走出去,大學畢業后又回到農村初中任教了六年的語文教師,我對初中的作文教學一直有很深的感觸。從學生時代到如今,二十多年的時間里,初中的語文教學一直存在著相同的問題,那就是學生作文不知道怎么寫,寫什么。老師教作文基本停留在講方法、技巧,布置作文、學生寫、老師改、評講的模式中,雖然用心教學卻效果不佳。整體來看,與城區初中相比較,農村學生總體作文水平較低,作文教學工作面臨較大的困境,主要有以下幾點。
1.農村學生的生活空間狹窄、相對封閉、見識面窄
農村生活區人口密度小,而且大量人口外出打工,農村基本上剩下老人和小孩,區域內的人員流動和交流比較少。學生活動的范圍往往集中在“村里—學校”兩點一線之間,對外界了解比較缺乏,再加上缺少主動了解信息、留心觀察的意識,學生對外界信息常常一無所知。如我在教學《岳陽樓記》一文后,要求學生寫一篇介紹家鄉風景名勝的練筆作文。我問學生:“你們了解我們桂平有哪些風景名勝嗎?去過哪里嗎?”全班58名學生,沒有人能列出桂平市的風景名勝。有少部分人不了解桂平西山,超一半人不知道大藤峽,更不知道白石洞天,去過的更是寥寥無幾。從交流中可以發現,學生對自己家鄉的了解是極其缺乏的,可見學生接觸事物的范圍之小,見識面非常窄。另外,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缺少發現和積累,沒有培養成留心觀察身邊事物的習慣。發現意識淡薄也是制約學生寫作的重要因素。學生在生活中如果留心觀察,善于發現,在生活中積累素材,那么可寫的素材也是非常多的。然而如果缺乏積累,缺少發現美的意識,就很難寫出好作文。比如,有一次我布置學生寫一篇介紹自家周邊風景秀麗地方的小練筆。大部分學生說不知道哪里漂亮,對村邊的景物細節沒有留意,無法描述。
學生無法感知周邊事物的變化,缺乏素材,陷入了無話可說、無事可寫的狀態。在作文中則表現為“炒冷飯”,素材基本上都是與家人的矛盾和感情、同學友誼,選材難以出新,更無立意可言。
2.作文訓練時缺乏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
由于社會大環境的影響,農村學校要生存發展,就要出成績,而成績最好的體現就是中考。在這樣的情況下,學校教學偏向于應試教育,作文教學也緊緊圍繞中考進行。中考側重于哪方面,教學重點就放在這個方向上,放在技巧訓練上,放在怎樣得高分上。而技巧訓練往往局限在點題、扣題、寫好開頭和結尾,4~6段式作文等。更有甚者,專門訓練一些能在考試中得高分的作文類型,寫作如同科舉時代寫八股文。學生缺乏自主性和創造性,這樣做的后果,是學生寫出的作文千篇一律,缺乏創新和美感。
二、農村作文教學的問題解決方法
正是農村落后的經濟條件、比較閉塞的生活環境、相對較差的辦學條件制約著農村的教育教學活動。作文教學也同樣受到制約,但是時代的發展要求學生的綜合素質相應提高,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是必然的。因此,農村初中作文教學應該克服客觀困難,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積極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寫作能力。改變現狀,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1.強化積累
寫好作文,積累是基礎,沒有深厚的積累,作文就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農村許多學生家長都在外地打工,可以鼓勵學生利用假期多到外面走一走,擴大生活范圍,增加生活積累。同時訓練學生在生活中善于發現的能力,做一個生活中的有心人,培養學生記日記的習慣,解決積累素材、豐富作文內容的問題。
2.利用現有的各種資源,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和知識面,拓展學生的知識
鼓勵學生到圖書館借閱圖書,利用學校的報刊資源讓學生閱讀,以此來了解社會,增加知識量。利用電子信息設備展示,讓學生了解更多社會事件。
3.在積累、訓練能力的基礎上強調創新
在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強化學生積累與訓練的基礎上,還要大力提倡創新。在作文教學中,可以鼓勵學生寫新人、新事、新景、新觀點、新創意,鼓勵學生寫自己的獨特的東西。以此來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
總之,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和思維能力的主要途徑之一,成功的作文教學可以為培養高素質的人才打基礎,縮小鄉村與城市教育的差距。因此,我們要認真思考農村初中語文教學的出路,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和嘗試,想方設法提高作文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管建剛.我的作文教學革命(管建剛作文教學系列)[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2]葉黎明.語文課寫作教學內容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07.
編輯 李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