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磊
摘 要:安全問題是學校工作的頭等大事,語文課堂作為教育學生的主陣地,教師有必要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安全教育。將安全教育與語文課堂有機結合,從語文教學的各個角度挖掘安全教育素材,從豐富安全教育文化、培養安全防范和法治意識等方面滲透安全教育,力求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的特點,建構學校道德與法治生活化課堂,讓生命安全教育滲入學生心田。
關鍵詞:語文教學;生命安全;道德法治教育研究
語文,享有“百科全書”之稱,其內容涉及面較廣。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目標和方向,樹立生命與安全教育理念,利用語文學科的優勢,充分挖掘教材中充滿人文關懷、具有生命與安全意識的課程教學資源,創新教學方法,進行各項安全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使學生身心得到健康、和諧的發展。
一、在語文寫作教學中滲透學生珍愛生命的安全意識
在語文教學中,寫作是一個對學生滲透生命與安全教育很好的平臺。作文中既能體現出學生的寫作水平,也能折射出學生的情感思想。因而,我常將生命與安全教育的內容滲透在學生的作文教學和講評中,以期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如讓學生以《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為題作文,讓學生假設生命只剩下三天,會想些什么、做些什么,感受生命的可貴。學習《我與地壇》時,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關注作者史鐵生的心路歷程,作者思考生死、思考生命。史鐵生在生命最燦爛的季節,雙腿殘廢,命運給他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當他排除萬難振作起來、當成功就要到來時,他的母親卻永遠離他而去了,可謂不幸之極!由此引導學生思考人生、感悟生命。在《秋天的懷念》一文中,讓學生充分理解和反思,進而感悟到:死亡是個必然會降臨的日子。人生關鍵的問題是怎樣“健康”、有成就地活下去,引導學生不管遇到什么困難,都要正確面對,逆流而上,珍惜美好生活,珍愛生命。又如以《我能行》作文,讓學生挖掘自己身上的閃光點,體會自己生命中的亮色,讓生命之舟徜徉于人生之海。
二、挖掘課本素材,引導學生思考生命
現在的中學生接觸社會生活少,缺乏社會和生活經驗,大多是獨生子女,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普遍差,心態容易受挫,因而學生會出現心理健康和安全意識淡薄諸多心理和安全問題。現行中學語文教材中,選取了有許多充滿人文關懷、具有生命意識的課文。語文教學形式多樣,寓于其中的生命安全教育也完全可以不拘一格。如《中學生安全報》《安全知識知多少》等,同時組織學生在學生安全教育平臺學習、黑板報、宣傳專欄、安全知識競賽等,潛移默化中樹立安全意識,掌握安全常識。語文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一豐富資源,充分利用這些課文中的人物形象作為參照,引導學生思考生命、思考人生,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增強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通過課本素材的學習積累,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防范能力,這就需要語文老師在教學中不失時機地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安全防范意識的培養。
三、拓展延伸道德與法治教育途徑,多種形式引導學生敬畏生命
語文教學的資源是極其豐富的。在網絡時代的今天,利用多種方式進行生命安全教育。
1.關注新聞媒體
多媒體的普及運用給語文教學插上了翅膀,教師可借助多媒體手段對學生滲透生命教育。我經常帶領學生收看《新聞1+1》《對話》《今日說法》等欄目,引導學生關注時事,遵守法律,思考生命、熱愛生命。通過觀看視頻,組織討論,給學生上了一堂很好的生命教育和道德法治警示教育課。
2.將生命安全與道德法治教育落實于德育及心理健康活動中
學校要以立德樹人為辦學理念,在我們的生命教育實踐中,既注重生動活潑的理論學習,又注重教學中的學科滲透;既有人文熏陶,又有快樂的活動感受;既有規范化的訓練,又有以身作則的示范。同時,關注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培養學生陽光健全的心智。以西固區為例,建設了西固區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遵循未成年人認知特點和心理發展規律開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工作,輔導站是為提高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水平而設立的公益性服務機構,宗旨是加強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培養未成年人良好心理品質,促進未成年人健全人格的發展。
四、語文教學中應提升中小學生的生命安全與道德法治境界
現代語文閱讀教學理念告訴我們,加強對課文中的關鍵語句的理解、體驗,不僅讓學生口頭上說,而且讓發言學生的再思考、再深入,把有創意的閱讀理解寫下來,并與其他學生信息共享和再創造??傊嘀魅魏腿握n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中及時發現影響學生生命安全的因素,尋找突破口,提高學生的安全自我保護意識,使學生、家長在思想上重視,指導他們在行為上如何去做,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讓生命安全教育扎根于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1]王攀攀.中小學生命安全教育問題探究[D].西南大學,2011.
[2]周定平.安全教育的思考[J].當代教育論壇,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