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思研
摘 要: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不僅為學生展示自我創建了良好舞臺,還為教師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提供了重要途徑。為了充分發揮中小學實踐活動的重要教育功能,需要中小學教育者深刻認識相關活動教學的內涵,并在實際活動開展期間,有機的培養學生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實踐能力;培養
1 前言
在中小學教育中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主要目的是培養中小學生問題解決能力,提升其價值體認、責任擔當和創意物化等能力,促進中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對中小學生組織綜合實踐活動,需要按照自主性、實踐性、開放性、整合性、持續性的原則選擇并組織活動課程內容,并在綜合實踐活動開展期間有機的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為了充分發揮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教育價值,有必要對中小學實踐活動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進行深入探究。
2 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概述
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性質,是基于學生發展需求和生活實際,挖掘生活情境當中的問題,并將相關問題設置成活動主題,以體驗、制作、探究以及服務等方式,培養學生良好的實踐能力。該課程設置的目標培養學生綜合素養,提高學生的學科知識運用能力,對現實問題進行深入分析、認識和解決,逐步提升個人綜合素質,促進核心素養的發展,尤其要重視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社會責任感,使學生快速適應變化迅速的職業世界、社會生活,促進個人自主發展。課程設置總目標,是促使學生在與大自然接觸,參與到社會生活、個體生活期間,積累更多實踐經驗,從而更加深刻的認識自我和社會、自然之間的內在聯系,獲得創意物化、問題解決、責任擔當以及價值體認等方面能力與意識[1]。
3 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策略
3.1 結合學生興趣開展實踐活動
中小學教育中開展實踐活動,與教學活動既有相似點又有不同點,雖然與其它課程教學同樣需要學生通過課程活動學習到什么,但是更重要的是強調學生通過綜合實踐活動可以體會什么。所以,為了使學生充分融入到實踐活動當中,并在實際動手實踐期間體會實踐活動帶來的樂趣和滿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需要實踐活動課程設計環節,對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綜合考慮,以學生內在需求為基礎,設計與學生興趣相符的實踐活動內容,促使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到相關活動當中,獲得事半功倍效果。中小學生受到年齡限制,其自然事物表現出較為強烈的探索興趣和欲望,比如大自然中的昆蟲、小動物、花朵與樹葉等。所以,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展期間,教師可以對校園內的自然資源實現充分利用,將學生帶到校園內,引導其自主探尋自然環境中的植物、動物、昆蟲等,并將自己尋找到的植物、昆蟲制造成標本。通過組織這樣的實踐活動,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使其全身心的投入到實踐活動當中,并通過實踐操作逐步提升自身實踐能力[2]。
3.2 組織多樣化實踐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興趣
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對學生組織一些實踐活動,為了避免學生單純的在實踐環節嬉鬧玩耍,不能真正領會實踐教學的內涵,逐步達到實踐活動目標,需要課程教育者在課程開始之前,采取有效措施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使學生在興趣帶領下全身性的投入到活動關鍵環節,按照教師的引導自主探究活動內容,逐步提升自身實踐能力。在實踐活動開展之前,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趣味無窮的小物件,并同時在講臺上展示一些真實物品,使學生通過直觀的觀看和觸摸,對物品產生濃厚的興趣。此時,教師可以及時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制作相關物品,調動學生的探索欲望和自主制作興趣,進而有效提升實踐教學效果[3]。
3.3 實踐活動中適當提出激發性問題,培養學生實踐探究能力
中小學在組織實踐活動的時候,要注意適當提出一些激發性問題,調動學生的探究欲望,在自主探究過程中有機的提升實踐能力。比如以“吃的學問”為主題設計實踐活動,教師可以先通過問卷調查、提問、討論等方式了解學生早餐進食的相關情況,掌握學生是否吃早餐、幾點吃早餐、在哪里吃早餐以及早餐吃什么等,結合調查結果實現全面分析。在該實踐活動開展期間,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激發性問題,比如“幾點吃早餐最科學?”“不吃早餐有什么危害?”“你吃的早餐食品是否安全?”等,引導學生對相關問題進行深入探究。在逐步探究過程中,學生可以了解到很多路邊攤小吃并不衛生,即便它非常美味,但是也可能危害身體健康。這種以學生實際生活為中心設計的實踐活動,并在活動中提出一些探究性問題,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探究興趣,逐步提升其問題探究能力和實踐能力[4]。
3.4 利用社區服務延伸實踐活動,直觀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展,不能將活動局限在教室或者校園范圍內,還要積極拓展活動范圍,向社會層面延伸,使學生更加真實的感受與體驗社會實踐生活,積累豐富的生活經驗,切實提升實踐能力。比如可以組織學生參與到社區服務實踐活動中,使學生在公益性社區活動參與下,逐漸形成樂于助人和積極奉獻的優良精神與品質,并有效培養其主人翁精神、社會責任感、公民意識以及參與意識等。這種活動還有助于學生更深刻的了解社會環境與社會生活,掌握更多社會生活需要的知識和技能,提高自身社會適應能力。比如在“垃圾”這一內容展開的實踐活動中,教師可以先通過多媒體展示社區環境中存在的垃圾污染問題,并播放一些不良的衛生行為習慣。之后組織學生走進社區,真實體驗社區環境中存在的各種垃圾問題,通過真實場景的刺激,學生會受到較大觸動。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垃圾清掃活動。教師及時把握學生的情感變化與情緒波動,適時地對其加以引導“滿地垃圾真的是太糟糕了,也嚴重增加了清潔人員的勞動負擔,我們以后一定不要再亂扔垃圾,也告訴我們的親人和朋友,不要再亂扔垃圾,也少用塑料袋。”。通過這樣的社區活動,能夠使學生建立正確的環保意識,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培養其實踐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3.5 構建多元評價標準,促進學生全面成長
中小學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時候,還要對活動效果進行科學評價,而傳統以分數或者以結果為標準的評價體系,不適用于該課程,所以需要教師結合實際情況,全面的構建多元評價標準,從多個角度對學生活動過程與成效加以評價。在評價標準建設中,需要多關注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呈現出來的閃光點與創造性,促進學生進一步發揚和繼承。同時,還要全面記錄活動過程,加強反饋和反思,逐步提升活動組織效果,更有效的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4 結束語
為了充分發揮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教育價值,實現課程教育目標,需要相關教育者充分認識課程內涵,基于學生興趣創設綜合實踐活動,保證實踐活動的多樣性,并在活動中適時提出激發性問題,利用社區服務延伸實踐活動,構建多元評價標準,有機的培養學生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職小艷.淺談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J].綜合實踐活動研究,2017(3):00132-00132.
[2]呂勇松.淺析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J].小學教學研究,2017(14):28-28.
[3]鄭艷.有效開展活動提高學生綜合實踐能力[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7(4):156-156.
[4]周立英,韓禮秀.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有效指導——以“廣豐'馬家柚'的調查與探究”為例[J].學周刊,2017(12):118-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