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芳
摘 要:小學階段的數學課程承載著開發學生智力、優化學生思維結構等多種任務,是小學生順應新時代發展需求的必要學習任務,對小學生的一生都有影響。將從組織趣味性的數學活動,保護學生的積極學習心理;組織數學探究與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數學欣賞能力;實施即時賞識與延遲批評,培養小學生的良好品質三個角度分析基于學生長遠發展角度下小學數學的改革探索。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生長遠發展;改革探索
在最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教育部提出小學數學課程并不僅僅是要讓小學生在受教階段考取優異成績,而是要從長遠發展角度出發,根據學生一生所需要的數學知識、學科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組織數學教學,讓小學生明確意識到數學學科的科學價值與應用意義,激發小學生對數學的喜愛與欣賞之情,為小學生的長遠發展做好準備。因此,小學數學教師便要改變以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為主的數學教育,從小學生的綜合素質與長遠角度入手,關注每一個小學生對數學課程的期待與訴求,充分體現小學生作為一個“發展中的人”所需要的數學教育。
一、組織趣味性的數學活動
小學生是一個不善隱藏與自制的學生群體,如果他們不喜歡數學,那么不管教師如何強調學好數學的重要性,小學生都難以以積極進取的態度參與數學學習,而且只要走出數學課堂,他們就會完全將數學拋之腦后,根本無法實現數學教育的終身發展。對此,小學數學教師應該組織趣味性的數學活動,激發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保護學生的積極學習心理,為小學生的終身發展做好準備。
就如在“負數”的教學中,筆者便以“湊零”游戲組織了本課的教學活動。小學生在生活中見到過許多負數,比如-10℃,海拔為-355米等等,但是卻不知道負數的真實含義。于是,筆者先以數軸引導學生分析了正數與負數的關系,然后引入了湊零游戲。在這個游戲中,小學生每人自主設計一個數字發箍,隨機選擇正負數。筆者會打亂學生排列順序,鼓勵學生隨著音樂舞動。待音樂結束之后,小學生便需自行抱團,比如“5”跟“-5”抱在一起,湊成零。如此一來,小學生便可了解正數、負數與0的數字關系,達到了培養小學生數感的目的。
二、組織數學探究與實踐活動
有一部分小學生在家長錯誤理念的影響下對數學產生了不正確的認識,認為學好數學就是為了考取高分,于生活無益,嚴重影響了小學生的數學學習動機。數學探究與實踐活動是讓小學生親自經歷數學發現與數學應用的有意義學習,便于提升小學生的解題能力與創造能力,增強小學生的學習效能感,對小學生的長遠發展大有裨益,能夠培養學生的數學欣賞能力,轉變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態度。
就如在“圓”的教學中,筆者便鼓勵本班小學生利用圓規自主畫出、裁剪一個圓形,然后通過對折、測量等活動初步認識圓,知道圓心、半徑、直徑等數學概念,理解半徑與直徑的數量關系,由此培養小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在動手操作中,小學生可以發現,多次對折圓形會發現所有的對折線都交于一點,而筆者便借此引出“圓心”這一數學概念;然后,小學生便利用直尺測量了對折線的長短,發現所有對折線的長度都是一致的,而筆者便借此引出半徑、直徑這兩個數學概念,還能借助真實的數據關系引導學生理解同一個圓半徑與直徑的數量關系。
三、實施即時賞識與延遲批評
即時的賞識與延遲批評都是為了保護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自信,需要小學數學教師根據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表現確定相應的評級方針。在學校受教階段,教師評價對學生的影響最大。如果教師以表揚、激勵策略評價小學生,那么小學生也會“回之以禮”,以優異的成績不負教師的栽培。但是,每個小學生都會犯錯,毫無底線的表揚會讓小學生產生自負、不能接受他人批評的不良問題,所以教師還應結合延遲批評,培養小學生的良好品質,使其養成謙虛、謹慎、認真、客觀的學習態度,使其終生受益。
就如在“扇形統計圖”的教學中,筆者鼓勵小學生根據“本班學生成績扇形圖”分析數學結論,鼓勵小學生發散思維,從本班學生數學成績比例分布分析本班學生的整體數學水平。在本輪統計分析活動中,我們班的學生一開始不敢隨意發表意見,擔心自己說錯招來他人嘲笑。于是,筆者便一直鼓勵學生,引導學生說出具體的統計結論,還會重點表揚提出高層次問題或者得出創新點的學生,希望每個學生都能放松身心,感受統計圖的直觀性與數據性。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全面關注小學生的數學興趣、學習方式、行為變化等學情資料,及時更新學情信息,讓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產生良好的學習感官,豐富小學生的數學學習經驗,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與數學品質,全面優化小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小學生一生都能在數學引導下健康成長,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參考文獻:
[1]陳來源.關注學生發展,切入多元教學:探討小學數學開放性練習題的有效評價策略[J].小學教學參考,2018(32):70-71.
[2]鐘偉忠.小學數學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N].發展導報,2018-07-17(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