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承娟
摘 要:青島版小學數學不同之處在于,能夠基于現實生活,根據其情景提出相對應的問題,隨后以大量生動有趣的圖片進行展示,引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知識。青島版數學教材的素材經過精心選取和合理安排,其內容與知識很好地相互對照依托,足以讓學生清晰地了解數學的學習目標。與此同時,能夠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讓教材不再枯燥無味,反而更加生動有趣。知識與生活的有效結合,讓學生明白知識是取之于生活、來源于生活,甚至是可以運用于生活的,有效改變學生的傳統思考方式與學習思維模式,有助于促進學生自主思考探索,充分發揮自我的想象交流能力,教師在授課的同時也能夠自主增加與學生的互動,對其教育工作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青島版小學數學教材;自主學習;思維方式
一、激發自主學習的動機
小學是為學生今后學習打下基礎的重要時間段,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端正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此時的重中之重。數學學科相比其他學科是更加枯燥的,在數學學習中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動機是非常正確的選擇。著名教育家贊科夫說過:“教學方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心理需求,這種教學就會變得高度有效。”而青島版數學教材就致力于為學生提供大量貼近學生學習實踐生活的事例,根據學生心理運用學生喜愛的生動有趣的教學方案,有效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動機。
想要對數學產生自主學習的動機,生動有趣、活潑新穎的事例與貼近生活的情景、大量簡單鮮艷的圖片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這樣學生才會認為學習并不枯燥,反而是有趣的,感受在情境中學習知識、完成題目的樂趣。一年級下冊的第六單元中,就以大海邊為背景,將抓螃蟹、撿貝殼、參觀水族館、購買紀念品等學生非常感興趣的大海的元素集合在一起,根據學生愛玩的心理與對大海向往憧憬的心理,讓學生想象在海邊玩樂,帶領學生感受大海的美麗。借用大海的貝殼、螃蟹、水族館、紀念品等元素來進行一百以內的加減法。讓學生知道生活中加減法是無處不在的,在購買紀念品、數貝殼、捉螃蟹等有趣兒的小事中也需要擁有獨立計算的能力,很好地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動機。并在此基礎上有效地梳理信息,形成問題,自主探究。
二、創建自主學習的空間
想要為學生創建自主學習空間的前提是學生能夠自主理解題目背景,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激發學生理解創造興趣是基本條件。具有挑戰性卻又不超出學生能力與理解力范圍和能夠讓學生對其產生較強的吸引力是關鍵問題。而青島版小學數學教材選擇了貼近學生校園生活、社會實踐,以構造學生感興趣的環境為背景的素材,豐富教材素材內容的多樣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能夠自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數學學習永遠不是一個被動接受的過程,良好的學習方式有利于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自主提出問題,并能夠在老師的適當提點下想方設法地自己努力解決問題。數學解決方案永遠沒有一個標準模式,教師應鼓勵學生自主思考,創建自己的學習空間,有自己的思考方式方法,而不是老師家長們一味地強制其接受知識。
青島版教材中五年級下有一章,列出了古今中外各種具有代表性的交通工具的圖片,學生很快就產生疑問:為什么從古至今所有的交通工具的輪子都是圓形的呢?老師可以誘導學生自己思考,并且讓大家談談自己的想法,集思廣益,這個問題恰巧與圓形的特點概念有著密切的關系,在大家表達自己的看法中,很快就能夠非常貼近圓形自身的特點。以此方式切入教學,學生能夠自己發現問題所在,就能夠對圓形的特點印象更加深刻,同時留有充分的自我探索空間。
三、構建自主學習模式
傳統的學習中教師往往充當著學生學習的拐杖,拉扯著牽引著學生往前走、向上爬,一旦脫離了老師,學習不夠扎實的學生就會無所適從,不知道如何下手學習。因此在如今的教育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應當被重視起來,自主學習模式能夠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形成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哪怕脫離了老師也能夠自我思考、自我學習反思。
老師首先可以引導學生學會通過已知推未知,即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進行合理的猜想、大膽的假設。例如在學習三角形的面積過程中,在已知矩形面積求法的前提下,可以通過聯系實際情況,通過實踐檢驗后找出直角三角形與矩形的關系,大膽猜測直角三角形的求法。再通過直角三角形的求法引導學生思維,大膽推測一般三角形的面積求法。最后,鼓勵學生不斷通過實驗驗證,歸納總結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而學生經過自己思考總結歸納后對公式不必像以前那樣死記硬背,哪怕脫離了書本公式,也能夠自主推算出正確答案解決問題。而自主思考也能夠給學生帶來思考的樂趣。這種經驗不僅僅作用于數學學習,對于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并應用在其他的學科學習中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總之,無論如何,貼近學生生活,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興趣是每一個教師都應當為之奮斗的。
參考文獻:
吳曉霞.小學數學教學改革措施[J].青島教育,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