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金山
摘 要:德育是小學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培養學生的道德素養以及健康心理的重要手段。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思想結晶,千百年來,對中華民族人文精神的塑造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小學生處于人生發展的重要階段,對傳統文化進行深入挖掘,以傳統文化哺育當代小學生的思想和行為,是正確的德育途徑。對此進行研究。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小學德育;結合策略
傳統文化和德育的結合既是新時代德育的重要方向,又是小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保障。隨著當代中國人對傳統文化的育人價值的認識日益深入,傳統文化在小學德育中的作用一定會得到充分彰顯。
一、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涵蓋方方面面。無論是思想行為還是心理建構,無論是個人修養還是人生品位,都有重要的培育價值,是中華民族獨有的精神財富。偉大的中華民族正是在傳統文化的熏陶下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為人類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的。小學生文化素養不高,道德認識不足,通過開展傳統文化教育,能夠幫助小學生樹立崇高志向,提高小學生的文化素養,進而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當代的小學生身處信息化社會,各種不良思潮無時無刻不在沖擊著小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很多小學生因為自制力不足,沉浸于網絡游戲和視頻聊天中不能自拔,既荒廢了大量的時間,又嚴重影響了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更有甚者,由于小學生認知能力不足,而學校和家長又疏于對學生的思想指引,導致一些小學生對自己民族的文化沒有一個基本的認識。這些問題都亟待用傳統文化培育小學生,幫助學生做一個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好學生,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小學德育的結合策略
(一)培養小學生的愛國情操
愛國是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中國是一個有著優秀愛國傳統文化的國家,千百年來,無數仁人志士懷抱著對國家的使命感,把個人榮辱和國家的存亡結合起來,做出一番偉大的事業。霍去病的“匈奴不滅,何以為家”;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則徐的“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等,都是個人家國情懷的寫照,表達了中國人對國家的使命感。小學生是祖國的花朵,是將來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小學生的愛國情操,是小學德育不容忽視的教學目的。為了提升學生對國家的認識,增強學生的家國意識,教師可以經常給學生放映一些有關傳統文化的視頻片段,通過人物的愛國言行,使學生認識到中國人身上那種與生俱來的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感。比如《百家講壇》這個節目就很好,里面很多名家的講課內容都和歷史文化有關,其中就包括了很多古代著名人物的愛國事跡,通過引導學生觀看,學生的思想會被洗禮,對人物產生深深的敬仰之情。還有一部電影叫《林則徐》,也可以截取其中的重要片段讓學生看,從古代士大夫身上感受那種濃濃的家國深情。
(二)增強小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當代小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普遍缺乏,一方面是因為家庭的影響,另一方面是社會中拜金思潮和享樂主義的荼毒。而社會責任感向來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內涵。孟子曰:“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此外,還有我們都熟知的“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箴言,更是體現了中國人身上那種特有的責任意識。為了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教師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如五一節和學生一起大掃除、擦教室玻璃、給校園里的花和樹澆水、擦國旗桿和校徽等,以此加強學生的責任教育。此外,教師還可以帶領小學生走出校園,通過做道路交通協管員、撿垃圾、幫助山區孩子送書送衣服等形式加強小學生的責任擔當。
(三)加強小學生的個人修養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中國人把修身放在第一位,正是認識到沒有良好的個人修養,一切人生使命都是無法完成的。個人修養是最能體現傳統文化在一個人身上的作用和價值的。有的小學生自私任性,爭強好勝,說臟話,甚至打人罵人現象屢見不鮮,嚴重影響了小學生的健康發展。有鑒于此,教師就有必要通過傳統文化對學生自身的道德進行教育。《三字經》《千字文》《幼學瓊林》《聲律啟蒙》這些傳統典籍,既適合小學生誦讀,又能夠以其豐富的思想內涵對小學生的精神和思想進行教育,在早讀或者其他時間,通過帶領學生一起誦讀,只要持之以恒,學生的個人素養就能得到良好的提升。除此之外,教師也要注重加強自身的文化修養,用傳統文化教育自己,做一個道德高尚、充滿愛心、團結學生、愛惜班級的好教師,用自己的言行為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也能夠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道德力量。
三、結束語
傳統文化的傳承是當代德育的重要研究課題。中華傳統文化具有長久的生命力,在任何時代都能煥發出蓬勃生機。當代小學生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任,用傳統文化哺育小學生,對于小學生的將來發展和國家前途命運至關重要,一定要重視起來。
參考文獻:
[1]金艷.提高小學德育工作有效性探討[J].黑龍江科學,2018,9(17):96-97.
[2]李婉嘉.談小學德育中的優秀傳統文化及其滲透[J].好家長,2018(6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