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素萍
摘要:國家制定的物流管理與工程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致力于培養具備較強的創新精神,能夠在物流管理等相關領域從事應用實踐等工作的復合型專門人才。倉儲與配送課程是實踐操作較強的課程,通過校企合作的模式,提高倉儲與配送實訓課程的教學質量,培養高素質物流管理人才。
關鍵詞:校企合作;物流管理;倉儲與配送;教改
一、引言
倉儲與配送實訓是物流管理專業培養學生掌握物流運作過程相關技能、提高學生在倉儲作業等方面的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團隊協作能力的實訓課程,為培養學生學習專業理論與知識融合貫通,靈活應用于專業實踐中,根據專業教學的需要合理設置實踐教學環節,需要進行教學改革。校企合作模式是一種比較新的模式,該模式下能實現教、學、研的統一,能夠使得學校、學生和企業三方獲益。
二、現有的倉儲與配送實訓存在的問題
(一)理論與實踐脫節
倉儲與配送實訓是物流管理專業配合《倉儲管理》、《運輸管理》、《物流信息系統》等理論課程設置的實訓環節,通過調研、倉儲作業與倉儲管理軟件實操、配送中心儲配方案設計來完成。學生通過教師設置的題目,在校內實訓基地模擬學習。教師設置考核方式,通過判斷學生平時的表現、實訓過程和實訓報告進行打分。整個過程學生只是就題目去完成實訓,只是把該實訓當成普通的課程,沒有重視相關技能的培養。
(二)實踐教學缺乏真實性
整個實訓過程都是模擬環境下操作,出入庫、組托上架、分揀配貨、包裝等作業是在校內實訓基地操作,學生沒有在工作崗位情境中鍛煉,對于作業的流程掌握不熟練,操作時比較懶散,缺乏責任感。實訓中遇到問題時,尋求解決方法的愿望不強烈。
三、校企合作模式下倉儲與配送實訓教學目標
校企合作模式下開展實訓,學生進去企業,在工作情境中,能夠接觸企業中倉儲管理的設備,了解倉儲管理的現狀,熟悉企業倉儲與配送的作業流程,學會合理設計配送線路和運輸調度。當在工作崗位中遇到問題時,鍛煉學生分析判斷能力,培養學生能夠解決倉儲與配送管理中的實際問題。
學生在企業中了解倉儲與配送管理人才需要具備的知識和技能,查漏補缺、努力提升自己成為理論知識扎實、知識面廣、實踐能力強的高素質物流人才。
四、校企合作模式下倉儲與配送實訓的改革與創新
(一)更換實訓場所
原有的實訓方式是在學校的實訓基地,學生通過教師設置的題目,在實訓基地模擬實習。而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實訓,則是把學生帶到企業中,分配具體的工作崗位,進行實際操作。具體的崗位工作必然要求學生學會必備的技能,改變學生在學校實訓基地散漫的狀態,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責任感。
(二)完善課改建設工作
首先了解企業能夠為學生提供的實訓場所,以及每個實訓崗位的工作內容,依照該實訓課程需要培養的能力,對教學內容重新編制。
(三)考核方式多元化
校內實訓一般由指導教師設置考核方式,一般按照平時成績30%、實訓成績30%、實訓報告40%的比例進行評分。而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實訓,考核評定為綜合評定,應該是由教師、企業專家和一線員工共同制定考核方式進行考核。考核的內容覆蓋面廣,涵蓋理論知識、業務能力、職業技能、團隊合作等方面。
(四)擴大師資隊伍
一般一門課程的教學是由教師獨立指導,而在企業實訓,學生即可得到教師的指導,也可以接觸到企業的專家、一線員工,得到他們實操的指導。
五、校企合作模式下倉儲與配送實訓實施的保障措施
(一)協調企業與高校供需矛盾
學校注重知識結構的培養,企業注重的是實用性,兩者存在人才培養與人才需求之間的矛盾。通過校企合作,學校和企業應積極探索,共同培養符合本行業需求的人才,加強理論與實踐的合作,深化課程體系改革,構建合理的培養機制。
(二)重視安全工作
第一,企業、學校、學生三方都要增加各自的法律意識和安全意識;第二,加強學生的安全教育;第三,學校與企業制定相應的安全管理協議,明確企業和學校在學生實訓各階段的安全管理責任;第四,制定科學合理的安全防范措施處理辦法;第五,學校和企業共同建立安全事故應急處理機制。
(三)把控實訓內容
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重新編制的教學內容,應該具有可操作性,在教師和企業員工的指導下,學生花費時間和精力能夠完成實訓內容,并且能夠培養學生具備相應的理論知識和掌握相應的技能。
(四)制定考核標準
可從人文素養、思想品德、職業能力、職業素養、工作績效、創新創業能力等多角度考核,考核過程中,多維度詳細記錄,根據記錄的數據定性或定量進行綜合評價,結合社會實際用人單位的人才需求特點,培養社會需要型人才。
(五)建立“雙師型”的教師隊伍
教師豐富個人的專業知識、增加廣度和深度。在學院的政策支持下,到相關企業進行頂崗鍛煉。在校企合作的平臺上進行實踐教學的思考,反思教學過程的不足,不斷改進。
六、結論
通過校企合作模式共同培養學生,讓學生了解物流相關崗位的工作內容,掌握相關崗位操作技能,有利于提升就業自信。通過校企合作模式改革教學模式,提高物流管理人才培養質量,實現教、學、研的統一,使學校、學生和企業三方獲益。
參考文獻:
[1]徐妍.基于倉儲與配送實訓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納稅,2017(35):180.
[2]李家銳.物流管理專業實訓課程教學改革淺談——倉儲與配送實訓教改探析[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05):139.
[3]趙潔.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職教改策略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5(04):22.
[4]黃超群.基于現代學徒制的三維度多元化考核評價體系的構建[J].教育教學論壇,2019(10):257-258.
[5]李川.校企合作構建“雙師型”團隊的問題與思考[J].衛生職業教育,2019,37(06):26-27.
[6]賀淑玲,劉昱,王爽,劉愛秋,杜偉.物流管理專業本科畢業生就業現狀、問題及對策——以河北農業大學為例[J].時代金融,2018(33):374-376.
[7]杜小桃.校企合作背景下會計專業實訓教學模式構建[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19,32(03):125-126.
[8]邢忠偉.中職院校學生頂崗實習安全管理研究[J].基礎教育論壇,2018(35):54-55.
[9]韋善陽,張松峰,韋負,覃杏湘,鄭功勛.安全工程“卓越計劃”本科生高校培養與企業需求之間供需矛盾與改進[J].教育教學論壇,2018(09):41-43.
[10]賈書媛.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高職學生綜合素質考核與方法[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8(12):12-13.
[11]李曉琴.倉儲與配送管理課程教學設計探討[J].中國商界(上半月),2010(11):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