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重慶商務職業學院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為實例,在分析了產教融合背景后,指出了目前高職高專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取得的成果與存在的問題,并嘗試對高職高專院校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出一些思路。
關鍵詞:產教融合;會計專業;人才培養
1 研究背景及意義
從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發展不斷向前,產業不斷轉型升級,而人才是產業得以轉型發展的重要支撐。其中職業教育在人才培養方面具有非常突出的作用。但是,長期以來,會計專業的人才與企業相關崗位的需要一直不太契合。針對這一問題各方都在積極探索解決的方法與途徑。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由此可見,產教融合成為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方面的重要方向?!秶抑虚L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指出:“加大現代物流、電子商務、法律、咨詢、會計、工業設計、知識產權、食品安全、旅游等現代服務業人才培養開發力度,重視傳統服務業各類技術人才的培養”。因此,在產教融合的背景下高職高專會計專業如何進行人才培養改革,從而提高人才的質量。我國的市場經濟在最近幾十年取得了相當大的發展, 這些發展離不開各類中小型企業的貢獻。從目前我國高職會計人才需求情況來看,中小型企業的需求量較大。
2 重慶商務職業學院人才培養模式概述
重慶商務職業學院目前是重慶市高職高專優質院校之一,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在校生規模已經達到上萬人,而其中會計相關專業的在校生占到全院近33%左右的比例。重慶商務職業學院一直在探索和完善適合自身的人才培養模式,其中財經管理學院始終致力于充分發揮企業在學院人才培養中的作用,讓企業參與到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課程與教材的開發、教學內容的確定等方面。學院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也存在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
3 重慶商務職業學院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建設成果
重慶商務職業學院財經管理學院擁有一支教學經驗豐富,教學質量高,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的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F有專任教師45名,其中,高級職稱教師11人,雙師素質教師比例達到80%以上,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達到90%以上,聘有40名行業企業專家和基層專業技術人員擔任兼職教師。
以市財政支持的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建設項目——會計專業為主干的專業群立項為重慶市一流財會金融類專業(群),專業建設邁上新臺階。財經管理學院始終堅持以人才培養為中心的理念,立德樹人,匠心育人,以滿足社會對職業教育多樣化的需求為目標,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近五年來,學院在國家和省市各類競賽中獲獎20余項,其中一等獎6項,二等獎10項,三等獎10余項,2016年獲得“新道杯”全國沙盤大賽特別成就獎,2017年獲全國大學生沙盤模擬競賽一等獎, 2018年在重慶市“巴渝工匠杯”高職院校技能大賽中斬獲會計、稅務、銀行綜合業務三項賽事的二等獎。
4 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不足
4.1 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存在問題
教學內容上,重慶商務職業學院會計專業的核心課程設置較繁雜,使得學生需要學習的知識太廣而無法鉆研每門課程;除此之外,配合教學的教程不應該選用理論太強的,高職高專的學生本身學習興趣不高,理論性太強更易挫敗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學方法上,太依賴于傳統的課堂教學,填鴨式教學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4.2 實踐教學效果不太理想
從學院的校內實訓來看,存在實驗室利用效果不理想的問題。學生只是對會計工作的流程有個大概了解,對具體崗位的要求模棱兩可,實訓內容也還停留在低級、重復的階段,和實際經濟業務相差甚遠。這樣的實訓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
4.3 人才培養目標未明確
“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目標很容易陷入兩個誤區:一個是只強調高職高專院校的特殊性,只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忽視了理論知識的重要性;另一個誤區是高職高專院校照抄本科教育的培養目標,強調理論教學,對實踐環節教育投入精力不夠,這必然造成學生的技能不夠熟練,影響其競爭力”。
重慶商務職業學院從趨勢上看,越來越傾向于第二誤區,培養的會計專業學生的專業知識與用人單位的相關崗位不太匹配,無法滿足用人單位相關的崗位需要,導致學生畢業后還不能立即成為企業“可用”的人才。
5 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5.1 課程建設的融合
高職學院除了培養為適應企業日常工作需求的人才,如會計、成本、稅務等方面的人才以外,還應考慮學生畢業后可能涉及的信貸業務、工商業務、物流管理、進出口貿易等工作,可適當增設相關課程。另外,財務會計已經開始向管理會計轉型,學院在對學生進行會計內容講解時,應適當側重管理會計的部分。除此之外,當前我國正處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時代,可以適當增設創新創業方面的相關課程,使學生的思維能夠拓展開來。同時,加大實踐課程的課時比例,培養出實操能力和創新能力雙優的學生。
5.2 教學方法的融合
傳統的教學主要有“討論式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和“任務驅動式教學法”等幾種較典型的方法。改進教學方法并不是要求重慶商務職業學院會計專業放棄傳統的教學方法, 而是要求在傳統教學方法中適當加入一些現代教學手段,增加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如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微課”教學、藍墨云教學、利用微信的雨課堂教學等。其中“微課”教學要求學生能夠利用移動終端提前學習課程,遇到難點就在教師實時課堂上解決,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的學習真正實現了事半功倍。另外雨課堂可以輔助教師的課堂教學,它加入了實施彈幕、隨機點名、發起投票、問卷調查等方式,更符合學生的興趣點。
5.3 教師隊伍建設的融合
除了學院自身的專職教師以外,依托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稅友集團浙江衡信教育科技、金碟科技、重慶賢內助集團公司等合作單位的優秀人才,校企雙方將深化產教融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升專業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由合作單位選派優秀兼課教師,在我校完成固定教學工作任務,并與我校專職教師共同參與我校會計專業課程資源庫建設。
5.4 實訓基地建設的融合
我們一再強調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如果沒有相應的實訓基地,一切都是空談,因此學院還應該對校內和校外的實訓基地的建設給予足夠的重視。會計專業的實踐教學不僅在校內要充分實踐,還應盡量走出校門、到企業中去接觸真正的實踐學習。由于會計專業招生逐年上升,實訓基地的供給較為不足,導致一部分學生沒有真正的參與到實訓中來。因此,完善校內實訓環境的同時,還應注重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兩者缺一不可,均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會計專業崗位內容的保密性,大多數企業是不愿意接納頂崗實習的學生的。因此提高學生業務能力的方式最主要的還是靠校內的會計模擬實訓。
參考文獻
[1]范瑩瑩,劉崢.當前我國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視閾[J].經濟研究導刊,2011,3.
[2]顧繪.整合視域下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
[3]王嬌嬌.中國鐵路走出去背景下高校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7.
[4]國務院.《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2010.06.
作者簡介
蔣敏(1987-),女,漢族,重慶永川人,講師,管理學碩士,重慶商務職業學院財經管理學院會計專業,研究方向:職業教育、人本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