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姣月
摘 要:本文簡要介紹了系統功能語法的含義,概述了大學英語的寫作教學現狀,并闡明了如何使用系統功能語法的三大元功能指導英語寫作教學。
關鍵詞:系統功能語法;三大元功能;現狀;英語寫作教學
1 引言
“一種理論的科學性要在實踐中檢驗,其價值要看它在實際功能中所獲得的解釋和在實踐中所起的作用”[1]所以說,語言和人類的社會實踐分不開,而語言的實際使用正是系統功能語法的一個研究對象,系統功能語法本身也是在應用的過程中,通過各種客觀檢驗而得到不斷的完善,因此,系統功能語法具有極強的科學性和實踐性,這一理論也隨之逐漸被廣泛應用于英語寫作教學。
2 系統功能語法
系統功能語法發源于倫敦學派,代表人物有馬利諾夫斯基(Malinowsky)和弗斯(Firth)等人,他們認為探索語言的著眼點要放在語境和語言的用途上。20世紀末,弗斯的學生韓禮德(Halliday)在繼承前人理論的基礎上,創立了系統功能語法,他認為語言是一個多層次的系統,由語義、詞匯和語法以及音系三者構成相交疊的三個層次,語義層體現于詞匯語法層、詞匯語法層體現于音系層,所以語義是語言符號對外界的最直接的體現。
系統功能語法包括“系統語法”和“功能語法”兩個部分,但這不是兩種語法的簡單總和,而是一種完整的語言理論框架的兩個不可分割的方面。[2]系統功能語法是一門既研究語言系統又研究語言功能的語言學理論。語言作為符號的一種,在表述說話人想表達的語義時。必然要在語言的各個語義功能部分進行相應的選擇。[3]語言系統的形成正是人們在長期交往中為了實現各種不同的語義功能所決定的。[4]
3 系統功能語法在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3.1 系統功能語法的三大元功能
韓禮德認為語言的功能具有無限的可能性,但可以把它們歸納為若干個有限的抽象的更具概括性的功能,這就是系統功能語法的“元功能”:它有三方面:
1)概念功能,是對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中發生事件的反映,是建立于說話人對外部客觀世界和內心主觀世界的經驗。如:所涉及的人、物、時間地點等因素。
2)人際功能,反映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即人們通過語言的溝通建立起關系,表達自己的看法或影響他人的行為,指語言所具有的表達說話者的身份、地位、動機及其對事物的推斷等方面的功能。
3)語篇功能,即人們在語意層中把語言組織成語篇的功能,實現思想表達的完整性。韓禮德認為這三個純理功能是相輔相成的。英語寫作教學的目的就是使得學生能夠選取與語境相一致的語言形成相應的語篇以達到相應的交際效果。通過系統功能語法這一工具,教師對于寫作教學的內容和方式可以更好地進行選擇,以推動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3.2 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的現狀
我國的英語寫作教學在20世紀末仍注重傳統的基于語法的翻譯,而現在這種現象依然存在,但如今社會對英語寫作人才的要求專業性更強,許多學者認為老式的寫作教學方法培養出來的學生不能滿足社會實戰的需要。所以,諸多英語教育工作者逐漸轉變教學思想,不斷嘗試新的寫作教學方法,如結合西方流行的情境法、交際法等。通過實踐證明,雖然這些教學方法使得英語寫作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觀,但由于實際情況的不同,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仍不理想,有的學生記憶力雖好,但卻不能把寫作的語言與具體情境很好的融合。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有兩種:一是中式英語的干擾較強,二是教學條件有限。而雖然傳統語法翻譯法教出來的學生寫作能力很強,但此種方法卻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系統功能語法為解決這方面的難題提供了理論依據,為大學英語寫作教學開辟了新的視野。
3.3 如何將三大元功能應用于大學英語寫作教學
1)將概念功能應用于大學英語寫作教學。概念功能主要由及物性系統和語態系統來實現。韓禮德(2000)認為及物性系統是一個語義系統.它把人們對現實世界和內心世界的經驗用若干個過程表達出來.并指明過程所涉及的參與者和環境成分。在這個系統中.韓禮德分別闡述了六種過程類型:物質過程、心理過程、關系過程、言語過程、行為過程和存在過程。每個過程都由三個成分組成:過程本身、參與者和環境成分。內容不同,體裁不同,文章所使用的過程和參與者就會不同。如對一篇文章參與者的分析,可以得出文章的中心話題的判斷,如一篇人物描寫,其中出現的人物就是它的主要參與者。通過對實現經驗和邏輯功能系統的分析可以幫助學生在寫作方面根據體裁要求恰當地使用過程和參與者有一定的指導作用。系統功能語法以參與者為基準把英語語態劃分為中動態和非中動態即有效態兩大類.有效態又分為主動態和被動態,如主動態多用于記敘性的文章;而被動語態多用于說明性的文章。這對指導教師合理安排寫作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
2)將人際功能應用于大學英語寫作教學。Thompson(2000)認為人際功能包含作者和讀者的互動關系,即作者運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繼而影響讀者的態度和行為。人際功能包括語氣系統、情態系統和基調系統。教師可以在教學實踐中,幫助學生通過對上述系統的分析,實現文章作者和學生的互動,讓學生自身融入到文章中去,使學生對于文章的學習由被動變主動,這樣學生就會積極地去查找相關資料,由與文章作者互動擴展到自愿與同學互動、與教師互動,來查找不足,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學習效率。
3)將語篇功能應用于大學英語寫作教學。語篇功能是指語意層中把語言成分組織成語篇的功能,主要涉及到主位和述位。小句的主位是信息的起點,主位一旦確定,剩下的成分便是述位。如:The man said something to me.“The man”就是主位,said something to me就是述位。這樣來分析句子比照傳統語法對句子結構的分析更簡便易懂,繼而更方便學生掌握整個語篇的意義。寫作教學實踐也說明語篇的緊密銜接也都是通過實現語篇功能的主位系統來實現的。而早在1981年功能語言學的銜接理論就被嘗試用來指導英語教學[5]。這也充分說明了語篇功能的重要作用。對于語篇功能的了解有助于學生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了解語篇銜接的手段;使得學生對于文章的篇章結構有著更深入的了解。
4 結語
事實證明韓禮德的系統功能語法在指導英語寫作教學上的確有明顯的收效。但作為一名教師,應盡快把這些對外語教學有價值的理論與教學實際結合起來,真正理解體會系統功能語法的功能和用途,有效地發揮其作用并創新出更科學的教學方法,以真正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黃國文.功能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J].外語藝術教育研究,2006,(2):5.
[2][3][4]胡壯麟,朱永生,張德祿,李戰子.系統功能語言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9:22.
[5]楊玉林.英語中的銜接規律與英語教學[J].山東外語教學,1981,(4):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