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仁英
摘 要:近幾年,隨著中職院校的不斷擴招,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也在逐漸拉大。而在新課程教育體制改革以及素質教育理念不斷深入推進的背景下,國家教育部門也越發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并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依據學生的不同學習能力與個性特征來制定出相應的教學方略。本文就圍繞著因材施教原則在中職英語教學中的運用進行相關探究。
關鍵詞:中職英語;因材施教;新課改
隨著社會經濟與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與發展,為了順應時代變革的發展需求,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標準也越來越高。對于當下的社會發展趨勢而言,具有多元化素養的、具有創造力的復合型人才更加受到各個行業的喜愛。而在經濟、文化、貿易全球化的進程不斷推進的新時期,社會各界對于外語人才的需求量也越來越高,但需求標準也隨之越發嚴苛。[1]作為一種在全世界范圍內應用最廣泛的語言,在中國屬于英語人才的競爭市場也越發激烈。為了使得自己所培養的英語人才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脫穎而出,中職英語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就注重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并且依據每一位學生不同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以及學習態度來制定出細分化、有針對性的教學方略,并為學生進行細致的職業規劃,以學生畢業之后的職業發展為導向,來開展個性化的教學活動,來真正培養出一批又一批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技術型、應用型人才。
1 中職英語教學現狀
1.1 學生素質較差
在中職學校近幾年的教育發展進程中,由于招生面的擴大以及招生標準降低等等各方面的因素,中職學生的個人素養普遍呈現出一個下滑的趨勢。通過一定系統的調查研究,我們能夠發現中職學生選擇中職院校的標準也是普遍較低的,絕大多數的中職學生往往是由于自身學習能力的不足而選擇了中職院校。在這部分學生當中,有許多并不具備考入普通高中的能力,甚至于在還未完成初中學業時就選擇了放棄。因此可以說,絕大多數的中職學生各個學科的素養都無法與普通學校的學生相比較,英語能力自然也就無法拿上臺面。但在整體英語學科素質較為低下的情況下,也有少部分成績較為優異的學生,他們的基礎知識較為扎實,能夠進行標準的詞匯發音以及圍繞著相應的主題完成流暢的英語對話,書面性的語言組織能力也較強。但絕大部分中職學生并不具備這樣的英語科學素養,他們在單詞拼寫階段就會出現較大的困難,并且難以理解教師所講解的文法知識。久而久之,這些學生就會對英語學習產生一定的疲憊感以及厭倦感,從而形成消極的學習態度。
1.2 教學設施不夠完善
在全國范圍內的中職院校都因為形勢原因而不斷擴招的情況下,許多學校的教學設施已經無法滿足當下學生英語能力發展的教學需求。而學校方面也沒有對教學設施的改進或者更換引起足夠的重視。除此之外,部分英語教師也沒有對當下的信息技術手段以及多媒體軟件、網絡資源等新興的教學方式形成一個較為系統的認知。部分中職英語教師,特別是擁有較長教齡的英語教師,更加不愿或者沒有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的意識。他們在實踐教學過程當中仍然采用的是一種單一的講解式的教學方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將自己作為教學活動開展的權威以及主導,只顧一昧單方面地向學生灌輸英語知識,而沒有留出充足的時間與空間來與學生之間進行交流與互動,不注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以及對于所學知識的吸收情況,也沒有有意識地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思維以及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長此以往,中職學校的英語教學課堂就根本無法發揮出它應有的效果,學生的英語水平也在長時間內都無法得到有效提升。
基于此種情況,中職英語教師應當通過合理引入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來進行一定的改善。
2 因材施教原則在中職英語教學中的運用探討
2.1 備課分層
備課屬于英語教學過程中的準備環節,也是整個教學步驟中所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職教師應轉變傳統“一刀切”式的教學模式,以發展學生的個人素養為核心目標來制定教學計劃。[2]兼顧班級所有學生,保障當前教學的層次性。教師需要在開展正式的教學活動之前首先圍繞著課程教學內容進行細致研究,然后深入到學生群體的內部,了解每一位學生不同的認知水平與學習能力,從而根據他們的發展需求來制定出更加細分化的教學目標。在開展實際教學活動之前,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當下的英語能力來劃分出大致的學習層次。例如將英語學習能力較強,基礎扎實又具有自主學習意識與能力的學生劃歸為A組,將英語學生能力處于中游階段的學生劃歸為B組,將英語學習基礎較差,學習能力較為薄弱的學生劃歸為C組。在進行大致的學習層次劃分之后,再依據學生不同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性格喜好等各種因素來進行更為細致的小組劃分,并明確各小組各位成員的不同分工。例如讓具有領導意識與組織能力的學生擔任小組長的職責,讓口語交際能力較強,課外實踐豐富的學生來策劃小組的課外英語學習活動,讓性格文靜,做事細致的學生進行小組活動中各項數據的記錄。在教師備課的過程中,需要依據班級內學生大致能達到的平均學習水準來制定基礎的教學目標,然后同時兼顧尖子生與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對于尖子生提出比平均能力高一個層次的教學目標,對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就主要以夯實他們的英語學習基礎作為教學任務。教師需要根據不同層次學生不同的學習能力制定出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以有效提升中職英語教學的效益。
例如在《At the hotel》的學習中,教師就需要要求C組學生主要掌握check in、need、complain、offer、accommodation、menu、delicious、average等基本詞匯的讀音以及釋義,要求B組學生掌握Here we are.Here it is.I can manage it.等句型的使用場合以及方式,并合理運用于對話交流之中。最后要求A組的學生掌握全部詞匯、短語、句型并能完整流暢地進行圍繞賓館場景的相關話題對話,并掌握it的用法與便條的寫法。英語教師需要依據不同層次學生特點制定不同教學目標,從而有效提升英語教學效益與學生的英語素養。
2.2 課堂教學分層
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目標,教師不能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只一昧遵循著預先指定的教學計劃來開展教學活動,而是要依據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與反饋情況來及時進行調整。并適當的對本節內容中的單詞、詞組、課文進行分層。在中職英語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當中,需要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模式。例如針對于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應該以幫助他們強化基礎積累為主,讓他們在課堂內外多閱讀、多積累,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積極的學習態度。對于中等生教師應當對他們的現有能力進行適當的拓展,主要提升他們的實際運用能力,比如引導他們用英語進行交流對話或者課文閱讀。而對于成績較為優異的學生,教師應當以引導、啟發式教學為主,給優等生足夠的自主思考、 探究時間與空間。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需要按照學生的知識接收情況來及時進行反應與調整,并按照由淺入深,由簡到難的教學步驟來一步一步循序漸進地開展教學活動。
例如,在課堂提問環節,教師也需要根據學生不同的能力來提出不同難易度的問題。比如針對C組學生提出一些可直接在原文中找到直接答案的問題,對B組學生提出一些總結與概括文章內容或者找出文章主旨的稍有難度的問題,幫助他們培養邏輯思維。而對A組學生提出一些開放性較強,自主發揮空間較大的問題。
總而言之,在中職學校的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遵循新課程改革與素質教育的要求來合理運用因材施教的教學手段,以科學實現個性化教學方案,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綜合英語素養。
參考文獻
[1]梁淵.論因材施教原則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2006(S1):31-33.
[2]劉艷.大學英語分級教學的探究[J].海外英語,2016(21):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