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超華
摘 要:當前,新課改理念實現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倡導在教學中要發展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尤其是在數字化背景下,小學語文呈現出新的發展態勢,教師應從數字化平臺上獲取豐富的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語文主題拓展課程。從教學實踐入手,探索數字化背景下的語文主題拓展課程。
關鍵詞:數字化背景;語文主題拓展課程;立足教材;課外閱讀;課程開發
隨著教學改革的逐步深入,傳統的教學理念已經無法與當前的教學環境相融合,需要教師采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來面對小學語文教學。同時,很多新技術出現在語文教學中,尤其是網絡信息技術,能夠為語文教學提供大量的資源,為教學提供輔助。教師應充分利用數字化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語文主題拓展課程。
一、立足教材,補充豐富教學資源
在進行主題拓展課程之前,教師應為學生夯實基礎,讓學生能對基本知識進行掌握,具備拓展的能力,為主題拓展課程的實行奠定良好的基礎。教師可以在進行日常教學的過程中,為學生適當補充教學資源,讓學生對數字化教學進行初步了解。
例如,在學習《沉香救母》的時候,為了讓學生能對這個故事產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我為學生在網絡上搜集了資源,為學生播放了動畫片《寶蓮燈》。學生被新奇、有趣的動畫所吸引,走入了故事情境中,在動畫片中對整個故事進行了了解,也體會了沉香救母的情感。我向學生介紹,《寶蓮燈》就是基于《沉香救母》的故事而創作的。學生對《沉香救母》的課文激發了更大的興趣,想要去教材中一探究竟,看看動畫片與教材有什么樣的差異和相似之處。通過補充數字化資源,能夠讓學生的視野得到開闊,對教材進行了補充和發展,有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
二、課外閱讀,引導學生自主探索
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閱讀是吸收語文知識的重要途徑,能讓學生對字詞、句子、語法等基礎內容進行積累,還能形成獨具特色的寫作風格,讓學生在日常學習中進行應用和發展。在進行課外閱讀的時候,教師可以采用數字化的手段,鼓勵學生接觸不同主題的作品,讓學生圍繞一個主題進行探索,從而提高閱讀的有效性。
例如,在一次課外閱讀中,我以“那些關于秋天的文學作品”為主題,讓學生自由搜尋相關作品,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進行自主閱讀,并且與同學進行交流。為了學生交流方便,我創立了班級微信群,讓學生在群里對自己喜愛的內容進行交流。有的學生比較喜歡散文,她選擇了《故都的秋》作為自己的課外閱讀作品,在這篇散文中,她感受到了作者對故鄉秋景的回憶,也體會到了作者濃濃的憂郁;有的學生喜歡古詩,他選擇了《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作為自己的課外閱讀作品,從這首詩中看到了班婕妤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深深地為人生的悲傷境遇而傷感,與秋天的景色融為一體。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學生有關于“秋天”的感悟,都可以在微信群中進行交流,互相補充與“秋天”有關的文學作品,使學生的語文知識與能力能夠共同提高,也能夠實現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通過使用數字化手段開展課外閱讀,能夠使學生在興趣愛好的引導下,圍繞一個主題進行探索,從而實現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發展。
三、課程研發,開發主題拓展課程
在數字化背景下,教師不僅能對教材內容進行補充,還可以自主研發課程,幫助學生對語文知識進行整合,在主題拓展課程中實現綜合能力的發展。同時,教學研究能力也是教師必備能力之一,教師應通過數字化手段,提高自己的課程研發能力。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我將教學內容進行整合,以主題的形式,讓學生在同一類體裁中進行探索,從而讓學生對每個主題進行深入的認識。例如,在學習小學五年級上冊的時候,我以“自然的力量”為主題,將《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裝滿昆蟲的衣袋》《變色龍》《金蟬脫殼》《黃山奇松》《黃果樹瀑布》等文章放到一個主題中進行講授,讓學生形成一個系統的認知,能夠對“自然的力量”這個主題產生更加深刻的認識。很多學生主動從網上搜集了相關的名人佳作,要求加入這個主題中進行學習,使這個主題拓展課程更加豐富。通過對課程進行研發,補充主題拓展課程,能夠幫助學生產生結構化的認知,促進學生語文應用能力的發展。
總之,在數字化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教師認識到拓展課程的重要性,并積極搜集教學資源,為學生呈現更加豐富的教學盛宴。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教材作為基礎,從數字化的渠道為學生挖掘豐富的教學資源,幫助學生在數字化信息中尋找有利于自己發展的語文信息,拓展自己的閱讀面,讓學生能夠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對主題拓展課程的學習,增加自己的語文知識積累,使自己能夠實現語文綜合知識的廣泛應用,從而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也使教師成為教研能力出眾的優秀教育人才。
參考文獻:
[1]肖冰.應用數字化資源打造語文高效課堂[J].漢字文化,2017(15):44-46.
[2]周嗣榮.智慧學習環境下小學語文閱讀課生成性教學路徑的探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1(22):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