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宏
摘 要:近幾年,教育領域的改革一直未曾停下腳步,而改革的初衷也是為了保證教育理念能緊跟時代的進步,符合社會的需求。在小學數學教學開展的過程中,如何有效提升教學水平,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一直是教育改革的重點。生態課堂這一理念的提出,是教育改革不斷發展的產物,對于改善現有的教學效率也有十分大的益處。那么,在實際教學中,如何將生態教學模式與小學數學課堂充分融合,從而打造小學數學生態課堂呢?結合實際的教學經驗,就這一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希望能對其他教師有所幫助,共同構建小學數學生態課堂。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態課堂
生態課堂強調學生才是數學課堂的主人,主張通過豐富的教學內容和新穎的教學形式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喜歡上數學,充分開發學生的潛力,讓學生通過數學學習,鍛煉自身的思維能力,構建教學與學生發展的真正統一的課堂。在小學數學生態課堂教學中,學生不止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對象,相反,學生要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與教師一起探索數學的世界,通過各類教學活動與學習活動,體會數學的樂趣與精妙,在掌握數學技能的同時,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也能得到充分發展。關于小學數學生態課堂的創建,筆者自身也有很多體會和想法,下面就圍繞如何構建小學數學生態課堂進行簡要闡述。
一、在課堂中讓學生合作學習,共同進步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對知識點理解得更加透徹、掌握得更加牢固,教師往往會讓學生反復進行訓練,以達到強化學生記憶的目的。這樣做有一定的道理,但另一方面,也要鼓勵學生基于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相互之間多進行交流,彼此之間共同成長。在教學中,教師要多開展一些學習活動,讓學生之間合作探討,取長補短,共同進步。比如,三年級“數據的整理和表示”教學中,就可以組織學生分成小組,一起完成數據的分類和整理。教師要引導小組內部成員協調分工,讓每個組員明確自己負責的工作,群策群力,讓這個小組的學生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共同整理數據。同時,每個學生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意見不統一時可以進行協商,求同存異。這樣每個學生在充分發揮自己個人能力的同時,還學會團結合作,明白了集體力量的強大性,正確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個人成績也能很快提升。
二、讓學生掌握數學思想方法,學會歸納和總結
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讓學生學會總結和歸納數學規律,這樣的學習方式可以做到事半功倍,教學效率才能顯著提升。只有掌握了正確的數學思想方法,在面對同一類問題時,不管題目內容怎樣變化,學生都能從容應對。否則,只是記住某一題的解題方法,而不弄清楚其背后的數學思想,當題目內容變換時,學生又是一頭霧水,這是典型的一知半解的表現。所以,教師要讓學生學會學習,掌握數學思想方法,才能促進學生的自信和學習動力,也才能促進學生對知識的高效汲取。如四年級下冊“認識三角形和四邊形”教學中,教師要教導學生掌握邏輯推理和演繹,首先讓學生明白三角形的面積是底乘高再除以二,而一個四邊形剛好可以切割成兩個三角形,故四邊形的面積等于底乘高,得出正方形面積公式。像這樣教學,讓學生明白數學知識背后蘊藏的思想方法,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會更加深刻,教學的效果也會顯著提高。
三、讓學生切身體會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
數學是一門與生活實際聯系十分緊密的學科,在很多生活場景下都需要用到數學知識,所以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一定要凸顯數學在生活中的實際運用,這樣能更好地吸引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將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盡可能拉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與學生生活的距離,這樣學生在課堂中也能實際感受數學的實際用途,課堂教學也會因此更加豐富生動。畢竟,單純地講解理論、公式會讓學生感到枯燥,提不起學習的興趣。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賦予了數學教學更多新的內涵,從此數學不再是符號、公式、定理,它還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這樣來實施數學教學也能使教育的實際價值凸顯出來,使生態課堂更加具備實際意義。
例如,在學習完加減乘除法以及混合運算后,可以相應地布置一些與學生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應用題。如學校要組織學生去看電影,從學校到電影院有一段距離,可選的交通工具有公交車和出租車,一輛公交車可以坐30人,一輛出租車可以坐3人,每個班級有50個學生,共有10個班級,那么問要有多少輛公交車和出租車才能運送完所有學生?像這種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的問題,學生一定會興趣濃厚,特別是看電影,又是自己日常中會做的事,能更好地引起學生的關注,促使學生進一步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努力尋找解決的辦法。同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在進行恰當地引導,就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解題的方法。
總之,為了更好地創建小學數學生態課堂,教師應該秉持素質教育的理念,再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進行教學設計,認真落實教學方法,在教學中充分考慮學生的感受和意見,以學生的長遠發展作為教學的目標。這樣所開展的小學數學教學才是適合學生發展需求的。
參考文獻:
[1]馬將.論小學數學生態課堂“對話式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人生十六七,2017(2).
[2]唐蘭.自主體驗,合作交流,讓學引思,打造小學數學生態課堂[J].人生十六七,2017(36).
[3]李玉權.構建小學數學生態課堂,煥發小學數學課堂活力[J].速讀旬刊,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