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行武
摘 要:小學數學是小學階段重要的學科,它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要重視開展多樣活動,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關鍵詞:數學興趣;創新思維;實踐能力
隨著新課程改革理念的不斷深入,學生的素質教育越來越受重視,教師也在積極探索教學方法,幫助學生發揮自身潛能,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而數學學科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具有天然的優勢,那么,教師優化教學設計,培養學生數學興趣,注重動手操作,可以切實促進學生創新思維意識的樹立和實踐能力的提升,對學生未來的發展也有重要意義。
一、優化教學設計,激發創造熱情
在綜合實踐的教學中,教師要著眼于學生的“學”而不是教師的“教”。想要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就需要教師有效地指導發現,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積極探索途徑。那么,教師應當精心設計教學程序,對整個課堂活動做到明理清楚,認真研究激發學生思維的活動形式和內容,激發學生的創造熱情,再進一步引導學生自由發現、想象,更深層次地融入教學活動中來。
以蘇教版數學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奇妙的剪紙”為例,教師首先要在課前為學生準備好各式各樣的活動工具、材料,供學生自由選擇,誘發創新意識。然后教師講課的內容用簡短的視頻代替,騰出更多的時間給學生自己去做。學生可以自由組隊,根據教學視頻的指導,自己選擇喜歡的材料、風格。有的學生可能選擇大紅紙,有的學生選擇報紙,有的選擇顏色鮮艷、質地較厚的卡片。接著,教師向學生介紹不同的剪紙作品,如人物、花草、動物、文字等,以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在小組創作完畢后,教師開始點評,對一些優秀作品加以表揚,并讓學生相互交流,談談漂亮的圖案是如何剪成的。最后,利用學生的作品加深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讓學生深刻感受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也能激發學生的審美熱情。
由上述例子可見,優化教學設計,要讓學生切身感受到自己是實踐的主人,感受到實踐的樂趣。同時,教師還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通過觀察分析,適當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啟發學生做什么,如何做,為什么這么做,進一步深化數學知識。
二、培養數學興趣,拓展創新思維
興趣是創新的基礎和前提。小學生具有旺盛的求知欲,當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強烈的興趣,學生的思維最敏捷、開闊。對此,教師在開展綜合實踐教學活動時,要緊抓學生這一心理特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激發創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開拓學生思維。另外,盡量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樂于接受的教學方式,滿足學生心理需求的同時,讓教學效果和學生收益最大化。
以蘇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有趣的七巧板”為例,首先教師課前播放《七巧板之歌》,為課堂營造歡快的學習氛圍,再向學生展示各式各樣由七巧板拼成的圖案,引出教學內容——七巧板。接著,用視頻介紹七巧板的歷史、意義以及發展現狀,初步感受七巧板的魅力,激發求知欲。隨后,從游戲入手,讓每位學生將準備的七巧板快速任意選出兩塊拼成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等。學生選擇的板大小不同,形狀不同,拼法不同,但是拼出的形狀相同,讓學生感受到七巧板的“巧”。隨著板數的增加,拼法更加靈活多樣,但還是可以拼成所學的圖形。當教師要求板數相同時,學生自由拼接移動,變換不同形象、復雜、奇妙的圖形。在這個過程中,留給學生充足的創造空間,充分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培養個性,培養數學興趣,體會七巧板的神奇與“趣”,感受我國古代數學文化的智慧。
由上述例子可見,對學生興趣的培養可以很好地發散思維,拓寬想象和創造空間。學生的興趣越強烈,對知識的接受能力越強,理解和掌握的程度越深,綜合實踐活動的效果也越佳。
三、注重動手操作,鍛煉實踐能力
“綜合與實踐”活動的重點在于實踐,實踐就需要學生親自動手操作,不能大而空地講解。在動手操作中,學生不僅體會到實踐的辛苦,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還能夠創新操作過程,鍛煉實踐能力。
以蘇教版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校園綠地面積”為例,教師提出問題:我們學校的綠地面積是多少?人均綠地面積呢?小組自主探究實踐方案,教師可以適當引導,如綠地面積包括哪些面積?想要知道學校的綠地面積和人均綠地面積,需要收集哪些數據?這些數據如何收集?組內確定實踐方案后,共同去測量并計算草坪、花圃、樹木等面積,做好記錄,便于后期交流檢驗。各小組匯報結果后,完成課本上的統計表,教師及時詢問各小組在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小組又是如何解決的。通過交流鞏固實踐收獲,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樂趣。
由上述例子可見,在動手操作過程中,教師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雖然可能會走很多彎路,但是學生的收獲會更大。而且這可能需要團隊合作,期間也會遇到挫折,合理的解決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和綜合素質的提升有更大的幫助。
總而言之,在“綜合與實踐”活動中,教師的組織能力和指導作用十分重要,要將學生從傳統的學習方式中釋放出來,不再一味地死學知識,促進知識與技能有機融合。同時,在多元化的活動中,為學生創設一個輕松、愉悅、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樂于思考,勇于創新,勇于實踐。只有按照科學有效的方式,才能將學生培養成具有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徐冬山.培養小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探索與實踐[J].新課程(上),2014(11).
[2]余順花.立足課堂主渠道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J].吉林教育,20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