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靜


【摘 要】本文以梧州市衛生學校 2016 級護理專業的兩個班為研究對象,就 BOPPPS 與微課相結合教學模式在護理學基礎教學中的應用效果進行調查和分析,發現試驗組的操作和理論成績均高于對照組。提出將預習環節中學生的表現納入平時成績、強化學生的溝通交流意識、制定護理學基礎課程能力測評報告、開展專業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等建議。
【關鍵詞】BOPPPS教學模式 微課 護理學基礎教學 實訓教學 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12B-0090-03
護理學基礎是護理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課程集護理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操作于一體,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不少教師單純采用講授法,導致課堂上師生之間互動性和參與性較差,學生在課堂的興趣點不高,已經不能滿足信息化時代護理專業學生的學習和發展需求。近年來,微課在護理學基礎課程教學中得到了比較廣泛的應用,它使教學以教師為中心真正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為學生創造了個性化學習、按需學習的學習方式,是傳統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補充和拓展。但微課教學是針對某個知識點的講授,不利于學生系統掌握知識,部分學生反映知識點缺乏連貫性,難以全面把握知識。BOPPPS教學模式起源于加拿大教師技能培訓工作坊,該教學方法將教學過程分為六個階段:導言(Bridge-in)、目標(Learning objective)、前測(Pre-assessment)、參與式學習(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測(Post-assessment)、總結(Summary)。該教學方法的核心是強調學生全方位參與式學習,教師及時獲取學生反饋信息以便調整后續的教學活動。BOPPPS 教學模式的實施可有機整合教學內容,使每個教學環節環環相扣,有效地彌補微課教學不能及時獲取學生教學信息反饋的缺點。我們將 BOPPPS 與微課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應用于護理學基礎教學中,實現優勢互補,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從梧州市衛生學校護理專業 2016 級班級中隨機抽取一個班作為試驗組,共 67 名學生,另外一個班為對照組共 68 名學生,兩組學生均為女生,兩組學生在年齡、入學成績及醫學基礎課程學習等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二)方法
護理學基礎課程在入學后的第一學期開設,兩組學生均選用同一教材、同一教師、同一授課計劃,并同步授課。對照組采用傳統的授課方法,先理論講授,后進行技能操作示教和練習;試驗組采用 BOPPPS 與微課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進行授課,具體教學實施步驟如下。
1.課前準備階段。課程開始前,教師在移動端(電腦和手機)上創建護理學基礎微信雨課堂助學平臺,學生則通過微信使用邀請碼進入雨課堂。教師根據護理學基礎教學大綱要求,通過雨課堂網絡助學平臺上傳教學資源,包括《護理技能綜合實訓指導和考評》(校本教材)、規范化操作視頻、微課、教學課件、測試題、課前學習任務單等,通知學生登錄平臺進行學習,讓其提前熟悉本次課知識點和護理技能操作流程等,并根據課前學習任務單進行討論和完成課前測試,引導學生自行完成課前預習。
2.課堂實施階段。課上采用 BOPPPS 與微課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進行授課,以“血壓的評估及護理”教學為例。(1)導言(B)。教師通過展示工作案例,創設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提出學習任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引出本次課學習內容。時間約 5 分鐘。(2)目標(O)。教師通過微信學習群發放本次課的任務單,讓學生明確本次課的學習目標和學習重點、難點,讓學生明白通過這堂課學習應該掌握什么內容。時間約 5 分鐘。(3)前測(P)。教師根據課前學生就“影響血壓測量因素”討論的情況制作 PPT,請學生結合 PPT 匯報,師生共同分析點評,以檢查學生的課前預習情況。時間約 10 分鐘。(4)參與式學習(P)。首先,教師帶領學生分析案例和明確學習任務,組織各學習小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使學生認識到要完成血壓的測量這一學習任務必須從評估、計劃、實施、評價四個步驟進行,從而形成對任務的解決方案。其次,教師示教血壓的測量并通過三位一體教學錄播系統展現清晰的操作細節,幫助學生掌握血壓測量的操作流程,并將測量血壓的操作步驟歸納成順口溜幫助學生記憶。最后,讓學生以組為單位,運用角色扮演的方法練習血壓的測量,并利用智能手機進行錄制回放糾錯。教師巡視指導,并用智能手機拍攝操作中存在的問題。練習過程中反復播放血壓的測量規范化操作視頻,學生可以隨時觀看視頻也可以詢問教師,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時間約 40 分鐘。(5)后測(P)。練習結束,每組推薦一名學生完成血壓測量的考核,根據《護理技能綜合實訓指導和考評》的評分標準進行評分,通過自評、互評、教師評價,檢查學習效果。該環節的實施可了解學生對課堂內容的掌握情況。時間約 10 分鐘。(6)總結(S)。教師根據學生在操作中的表現肯定他們在操作中的優點,例如在操作中能準確核對患者的床號、姓名做好操作前解釋,能與患者有效溝通等。同時教師利用實時投屏設備將操作中拍下的照片播放給學生看,結合照片指出操作中存在的問題,讓學生知道自身存在的問題,以便今后練習時糾正。時間約 10 分鐘。
3.課后拓展階段。教師組織學生到社區義診,走進社區,為社區居民測量血壓,宣講高血壓預防的保健知識。活動結束后,以小組為單位完成一份高血壓預防的手抄報上傳平臺。請學生在微信上預約護理技能實訓室以組為單位練習,并參照下發的評分標準,完成考核。
(三)教學效果評價
1.課程考核。(1)理論考核:兩組學生采用相同的試卷進行統一考核,滿分 100 分,其中 A1 型題 30 題,每題 1 分,共30分;A2 型題 30 題,每題 1 分,共 30 分;A3/A4 型題 40 題,每題 1 分,共 40 分。(2)操作考核:兩組學生均考核生命體征的測量,兩組學生均采用統一評分標準,由同一教師完成考核。
2.教學評價。對實驗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學生對該教學模式的滿意度。問卷調查設計 9 個項目,每個項目設非常認可、比較認可、不認可。課程結束后,采用問卷星平臺通過微信學習群向實驗組學生發放問卷鏈接,并向學生介紹問卷填寫的方法和注意事項。一共發放問卷 67 份,回收問卷 67 份,有效回收率 100%。
二、結果
(一)兩組學生考核成績比較
兩組學生考核成績比較見表 1。
(二)實驗組學生對教學效果的滿意度調查
實驗組學生對教學效果的滿意度調查見表 2。
(三)結論
一是 BOPPPS 與微課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有助于提高中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主體,學生在課堂上完全成為配角,未能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思考與辨認,未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甚至抹殺學生的創造靈感和個性。BOPPPS 與微課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遵循著“課前導預習—課中導學習—課后導拓展”三段教學為一體的教學過程,課前教師通過雨課堂上傳學習資源,學生可借助 IPAD、智能手機等登錄學習平臺進行課前預習,教師通過雨課堂推送通知等提醒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學習任務,并且通過雨課堂收集學生所有的學習行為數據,以便實時掌握學生的課前預習活動情況。通過實踐,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的學生能夠做到課前預習上傳的課程學習資源,慢慢形成了預習的習慣。課中學生已對所學知識進行了預習,在參與式學習(P)環節中,教師通過開展小組討論,讓學生以組為單位去尋找信息,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和探索,自主解決問題,這一過程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獨立思考、轉化和運用,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教師也由授課者變為討論的引導者,改變了以往課堂教師唱“獨角戲”的現狀。此外,為了完成課后拓展任務,學生可通過小組討論、圖書館查閱、護理專業網站搜索等資源的利用以克服學習中的困難,完成任務。教師通過雨課堂討論板塊答疑解惑,通過互動學習,激發教學雙方的主動性和探索性,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是 BOPPPS 與微課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提升學生的課程考核成績。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更有利于激發學生對課程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成績。一方面,微課教學以微型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教師針對授課中的重點和難點通過精彩有趣的微視頻呈現能增加學習的趣味性,使知識形象直觀,有利于學生理解知識,從而提高學習效果。學生通過觀看微課,可將微視頻與自身操作對比,發現問題,更加注重細節的把握,加深對知識點的印象。課下學生可登錄雨課堂,選擇聽課、測試、提問等項目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教師通過雨課堂平臺與學生討論,既可以發現教學中的不足,又可進一步加強教學的互動,有利于促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形成良好的雙向溝通關系。另一方面,BOPPPS 與微課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讓學生不再被動接受知識的灌輸,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如學生在練習血壓的測量時,發現自己無法辨別收縮壓和舒張壓,通過教師在旁講解示范,增加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降低師生間的陌生感。在總結階段,師生自評互評、參與課堂討論等創造了寬松愉悅的教學環境,打破了以往“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模式,真正實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解放師生的身心,提高了教學質量。
三是 BOPPPS 與微課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有助于優化教學過程,提升教學效果。單純的微課教學容易導致知識點的孤立,不利于學生全面把握課堂學習內容。BOPPPS 教學彌補了微課知識點孤立的缺點,BOPPPS 與微課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遵守“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行為—組織學習活動—進行教學評價”的教學閉環的循環過程,教師通過制定電子學習任務書,可將教學目標、學習重難點、學習任務、考核方式等制作成骨架性的提綱和流程,以此作為學習和復習的導向系統,有利于優化教學過程。對教師而言,實施 BOPPPS 教學能夠讓教師及時了解學生預習的情況和課堂學習效果,及時獲取教學反饋信息,幫助教師及時地調整教學策略,合理地調整教學內容時間的分配,從而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提高教學效果。對于學生而言,學生通過教師課堂教學的引導,能夠明確課堂教學流程,構建完整的實訓課程知識點體系。研究顯示,91.8% 的學生認為該學習模式有助于把握知識點。
三、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BOPPPS 與微課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融合了 BOPPPS 模式和微課教學的優點,有效地整合串聯了各知識點,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滿足了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學生的認可。但從整個教學過程來看,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在前測環節中,部分學生沒有提前預習課程知識點、未根據課前學習任務單完成學習任務,導致前測未取得較理想結果。因此,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我們會將預習環節中學生的表現納入平時成績,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是許多學生在考核中,在面對模擬人進行操作時,護患溝通技巧不嫻熟,缺乏人文關懷。例如在靜脈輸液考核時,許多學生在交代注意事項時就像在背書,全程與患者交流過少,不注意保護患者的隱私與安全等。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應不斷強化學生的溝通交流意識,盡量組織學生走進社區、養老院、醫院等,讓學生進行健康宣教、病史收集、生活護理等,提高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強化人文關懷意識。
三是在實施過程中,教師將學生的理論和實踐考核作為最終的評價,未能體現過程性評價對學生學習的促進作用。因此,我們將過程性評價調整為學生的線上評價和線下評價之和。其中線上評價包括學生在線觀看視頻的時長、參與討論的次數、課前自測的完成情況、作業等,鼓勵學生在線自主學習;線下評價包括自主練習、小組練習、考核等。在每一次教學任務結束時都要完成一份由教師制定護理專業護理學基礎課程能力測評報告,報告包含理論基礎、操作能力、課后測試、溝通能力等項目,并進行評分,由教師對每位學生報告進行分析與指導,讓學生及時了解自己的成功與不足,以便學生更好地掌握和消化該學習內容。
四是在微課制作中由于教師經驗不足、信息化能力不足等原因,未能將教學難點通過微課的形式展現,如在《血壓的測量》微課中如何辨別收縮壓和舒張壓這一難點未能通過微課突破。今后在教學中我們應多開展專業教師信息技術培訓,邀請專業技術人員手把手指導,不斷提高教師的信息化技術,將水銀跳動的畫面與聲音搏動同步,以進一步突破教學難點,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夏小艷,葉 楓,向 琳,等.高資源下婦產科護理實訓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13)
[2]胡鐵生.“微課”:區域教育信息資源發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10)
[3]莊淑梅.微課在護理本科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教育,2016(1)
[4]張 瓊,陳 丹,蔣 玲,等.微課在高職危急重癥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教育,2016(11)
[5]曹丹平,印興耀.加拿大BOPPPS教學模式及其對高等教育改革的啟示[J].實驗室研究及探索,2016(2)
[6]鮑袆敏,歐陽旭平,陳 丹,等.模塊化教學結合微課在婦產科護理實訓課程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教育,2018(1)
【基金項目】2019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智慧教學平臺學習通的混合式教學在基礎護理實踐教學中的應用研究”(GXZZJG2019B227)的階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閉 靜,女,梧州市衛生學校高級講師,研究方向:中職護理教學。
(責編 李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