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洋 蘇彥方
摘要:民間舞蹈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對于東北民間舞蹈而言,舞蹈編劇需要擁有強大的Jl頂應潮流能力和與時俱進的藝術敏感度。尤其在經濟文化不斷發展的新時代,受眾對于舞蹈形式和內容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創新能力對于舞蹈作品質量的好壞是起決定性作用的,這也是一門深邃的學問,值得我們去研究與反思。因此,本文主以東北民間舞蹈為切入點,分析如何創新民間舞蹈的策略,希望能夠提升民間舞蹈的質量和水平,以獲得更大的進步。
關鍵詞:東北民間舞蹈;創新道路;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J722.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02-0097-01
一、東北民間舞蹈創新的現狀
1.東北民間舞蹈編導人員缺乏創新能力。提起東北舞蹈,最容易被想到的就是東北大秧歌,東北大秧歌雖然是一種喜聞樂見的舞蹈表現形式,受到全國各地人們的喜愛,但是,隨著新型舞蹈形式的熱度逐漸增加,東北大秧歌呈現出過時之勢,因此,必須對其進行創新。然而,從東北大秧歌的舞蹈編導以及舞蹈制作人員的素質上來看,創新能力還有待提升,東北民間舞蹈作品的形式不夠新穎和多樣化。新時代以來,我國的文化得到了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提升了,對于享受型需求的要求也大幅提升,傳統老舊的舞蹈作品已經不能夠有效吸引觀眾的目光了,這不僅僅是表演者和作品本身的問題,更多的是舞蹈本身的結構出現了問題,這也就很自然地歸于舞蹈編導的頭上了。作為舞蹈編導,如果不能夠跟隨時代發展不斷學習新的理論和研究觀眾不斷變化的心理狀況,就無法獲得進步,創新能力就得不到提高,進而導致自身素養和專業知識只停留在一開始的原點,不能繼續上升到順應時代發展的高度。近年來出現的很多粗俗舞蹈作品就可以很好地印證這一點,一些舞蹈作品惡意篡改古代流傳佳話,用粗俗的方式和形式來吸引觀眾獵奇眼球,從而達到追求經濟效益的目的,這樣的錯誤創新永遠不可能達到想要的效果。
2.民間舞蹈創新形式缺乏個性化。所謂的個性化,就是對創新提出的一種高層次的要求,民間舞蹈具有地方性特征,有著自己的獨特的特點,因此在創新的時候,不能隨大流,按照主流創新形式學習別人的創新,這樣原本的民間舞蹈的獨特特點就會不復存在,不能夠良好保留民間舞蹈的自身獨特性與文化傳統特征。所以,并不是發生非常大的變化才意味著創新,本文所討論的創新是指一種正向的創新、有意義的創新,而不是舊瓶裝新酒式的虛假創新,而想要真正具備創新能力,就是要有自主性。在舞蹈編導中,要拒絕從眾創新,也就是“別人改什么,我就改什么”的心理。真正的創新是有自主性的,要在保留個性的基礎上來進行創新,編導要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和獨立的視角,用一種全新的有效形式來進行創新,己達到真正的創新能力發展和創新效果,尊重民間舞蹈原本的特征和個性。
二、改善策略分析
1.提升舞蹈創新人員的理論儲備與素養。對于民間舞蹈的創新,就是要改善舞蹈編導在經驗和理論素養方面的不足,但是,對于從事舞蹈編導行業的人員的專業水平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須經過自身的不斷努力。
一個合格的具備創新能力的編導應當做好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要多多閱讀有關舞蹈創新能力提升方面的書籍,經常參加相關實踐活動以及向舞蹈作品研究專家咨詢創新中的不懂之處,從專業方向的具有權威性的人員方面得到有效幫助。其次,舞蹈編導人員也要注意個性化與個人的優勢,選擇適合自己的舞蹈編導形式。每個人都是有著自己的獨特的思想和模式的,通過舞蹈作品展示的不僅僅是舞蹈本身,也有著編導的想法。因此要注重個人素質和個性融入,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勇于創新,審時度勢觀察時代進程與觀眾喜好,創新出符合大眾審美與國家價值觀的“接地氣”的舞蹈形式,這樣才能與時俱進地發展,走在時代的前列。
2.國家和政府要加大對舞蹈創新領域的支持力度。對于民間舞蹈,國家和政府應當負起責任,從制度上促進民間舞蹈的質量保證和創新能力的加強。加強監督體制,減少粗俗、低俗以及三觀不正的舞蹈形式,弘揚正能量的舞蹈主題表演。對舞蹈機構素質與資質進行測評與監督,定期組織舞蹈管理部門進行專業化理論課程。同時也應該定期舉辦專門的舞蹈表演實踐活動,讓各種民族、各種國家的舞蹈形式相互碰撞,擦出創意的火花,以提供給民間舞蹈更多創意的來源,并為其提供舞蹈交流的便利性。
三、結論與反思
民間舞蹈是一種珍貴的藝術瑰寶,需要我們一起來保護和創新,保持它的生命力。舞蹈這需要國家和個人的共同努力,同時也應該得到社會支持。本文對于民間舞蹈的創新道路的分析可能還存在片面與不足,但是也希望能夠帶給這個領域更多的想法和促進力,希望我國的民間舞蹈創新方面能夠越來越好,展現出我國厚重的藝術品味與文化表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