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巍
摘要: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推進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對構建小康社會,完善國家治理體系,提升國家治理能力和文化軟實力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深入探究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路徑,為推進體系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路徑
中圖分類號:G24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06-0269-01
一、前言
國家在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過程中,第一步要在城鄉范圍內覆蓋公共文化設施網絡,第二步要加強建設文化惠民工作,第三步要針對貧困區域民眾提升公共文化服務質量,第四步貫徹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構建,對提升國家綜合實力具有重要價值,有必要深入探究具體的建設路徑,有效推進體系建設。
二、基于傳統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快轉型發展
基于當今時代發展主題,各個區域需要加強深化改革,通過轉型促進發展,將提升質量與效益作為發展立足點和著力點。所以,要建設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就要基于傳統文化服務體系,探索轉型道路,在不斷創新和發展中,推進體系構建。在以傳統體系為基礎,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過程中,需要重視對傳統體系加強創新,完全超越傳統體系,而不是簡單修補傳統體系,或者對傳統體系既有功能進行升級就可以的。根據國內外一些先進的體系建設經驗,證明只有從傳統體系轉型到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才可以保證新建體系的與時俱進,并同步提升發展效益與發展質量。因此,在新體系建設中,需要正確認識轉型內涵,增強轉型意識,逐步推進轉型工作進程,將轉型發展作為工作重心,推進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三、借鑒西方先進建設理念,謀劃體系綜合建設路徑
西方先進國家在促進公共文化服務轉型過程中,主要側重于四個方面:(1)基于新公共服務等先進理論,強化政府管理職能:(2)借助社會和市場的力量,將傳統體系轉為社會、政府以及市場相互合作的體系;(3)建立完善的標準體系和法律法規,提升各方參與程度與富有效率;(4)構建績效評估機制,逐步提升服務效率和質量。我國在建立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過程中,需要基于目前我國面臨的政治背景、經濟背景、國際背景、文化背景和時代發展背景等,將國家治理體系以及治理能力現代化、新公共管理理論和新公共服務,當做建設思想,依據管辦分離、政事分開的原則,盡快轉變政府的管理職能。同時,要將體制改革當做體系建設主線,突出供給層改革這一重點,確定先進的目標,積極改革體制,統籌規劃體系建設途徑,創新公共文化服務,保持規范、科學的發展,逐步構建成布局合理、集群發展、供給合作、服務多維且管理科學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全面滿足新時期人民群眾優質、多元的文化需求。
四、圍繞建設重點和關鍵環節,加快建設步伐
基于國家治理體系以及治理能力現代化,需要注重發揮體系建設中政府的主導地位,并在行政與法律管理層面,保證社會、市場主體在體系建設與管理中具備合法地位,逐步建立起社會、政府與市場全面共治的結構體系。一方面,要加強區域宏觀治理,按照監督、執行和決策三權分立原則,構建三級治理結構,保證各級公共文化治理體系高于文化行政部門。另一方面,要重視治理各基層文化單位,賦予其獨立的法人地位,按照理事會這一形式建立主體多元開放,極具包容性和民主性的基層治理結構。社會、政府與市場進行合作供給,需要按照產供分離原則,基于政府市場化采購方向,推動基層文化事業單位加以轉制,同時鼓勵社會、企業以及工商資本與公共文化服務相融合。在改革供給側結構過程中,需要基于文科教體融于商旅休閑、文化產業互動等時代特點,形成大文化觀,兼顧外圍層、中間層以及核心層,構建多元、多向對接服務體系。在統籌規劃方面,要按照層、軸、點、線、面、圈、群、網對公共文化設施進行規劃。
五、重構組織體系,推進體系建設
流程再造是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基礎理論,需要以此為基礎重構組織體系。首先,要合并重組公共文化管理各項職能,在統籌行政、區域、行業與城鄉前提下,構建形成管理體系。其次,要將體系建設重點逐步轉移到治理方面,構建有關法律法規與政策體系。最后,要促進體系向標準化、均等化方向發展,圍繞人民的需求,強化建設網絡設施體系、組織管理體系以及建設標準體系等。
六、結語
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對滿足新時期人民群眾的多元化文化需求,提高國家綜合軟實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有關部門需要深入探究體系建設路徑,促進傳統體系的轉型與創新發展,借鑒先進管理理念,抓住重心和關鍵點,重構組織體系,全面推進新體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