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興雄
摘要:了解中等職業教育的學生音樂教育的現狀,抱著這一問題,筆者對新進來的一年級的學生對做了一次問卷調查,發放問卷1000份,收回有效問卷917份,調查結果表明:98%的學生喜歡流行音樂,幾乎每個學生都能列舉出一大串流行歌手的名字:周杰倫、《創造101》毛不易、TFboys等等,對于他們的代表作品,更是了如指掌,很多學生都希望在課堂上能聽到自己喜歡的流行音樂,以上這些現象,引發了筆者這樣的思考:流行音樂究竟能否走進課堂?如何引導中學生正確對待流行音樂?
關鍵詞:中職;音樂;教育;思考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06-0232-01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么是流行音樂?流行音樂(Popularmusic)是屬于一種有著廣泛聽眾極具吸引力音樂,相較于藝術音樂站和傳統音樂。流行音樂是一個不分年齡人人共享音樂以“雅俗共賞”通稱。流行音樂是根據英語popular music翻譯過來的。按通常的說法,所謂流行音樂,是指那些結構短小、內容通俗、形式活潑、情感真摯,并被廣大群眾所喜愛,廣泛傳唱或欣賞,流行一時的甚至流傳后世的器樂曲和歌曲。
本文作者從事音樂教學工作以來的經驗,就以上問題提出以下思考:
一、提高認識,正確對待
流行音樂作為一種音樂形式,具有它自身的特點。雖然沒有高雅音樂生命力強,但并不能因為它是流行的,就將其貶得一文不值,一味排斥,與之相反把高雅音樂捧上天,在課堂上絕對禁止流行音樂,這樣做也是不現實的,學生會很反感。音樂教師一味的提升高雅音樂,鄙視一切流行音樂,或者禁止學生聽唱,這個也違背了中職音樂教育宗旨。音樂也要提倡百花齊放,不拘一格。任何一種音樂形式都有其獨到之處,比如流行音樂貼近生活、容易抒發情感,這些特點就是讓廣大青少年學生對其鐘愛的原因,關鍵在于如何引導學生正確對待流行音樂。由此可見,對于廣大音樂教師而言,首先自己要正確認識流行音樂,然后才能引導好學生如何正確對待流行音樂。
二、循循善誘,正確引導
1.青少年學生特有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決定了他們對流行歌曲的偏愛,同時,現有的知識結構,使他們還沒有具備完善的鑒賞能力,還不能區分它的優劣,按照自己的喜好全盤吸收流行音樂,難免會受到負面的影響,這就對教師如何引導學生正確對待流行音樂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青少年學生正處在生理發育的特殊階段,生理發育引起的第二性突變和生理上自我意識的增強行成的合力,使中學生的性意識迅猛覺醒、涌動,對異性充滿好奇和渴望,進而對朦朧的愛情生活十分向往,同時,中學生心理發育和自我控制能力還不夠完善,對人生、對生活的思考欠周全,向往與異性交往。而流行音樂絕大部分涉及情感生活、節奏明快,比較符合青少年期間十分膚淺的愛情觀和欣賞特點,所以他們對流行音樂情有獨鐘,與之相反,課本上節選的歌曲和欣賞曲目就顯得枯燥、乏味,缺乏情趣。事實并非如此,課本上的歌曲和欣賞曲目都是經過仔細推敲和篩選的,關鍵在于教師要精心備課、上好每一節課。
2.正確引導。首先,課堂上節選優秀流行音樂,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和欣賞。流行音樂中不乏優秀作品,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欣賞并討論其價值所在。優秀的流行歌曲對學生一樣能起到思想教育作用,比起空洞的說教效果反而會更明顯。比如流行歌曲《愚公移山》歌頌了人類不畏艱難、艱苦創業的精神,教師可以聯系歌曲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在學習上要發揚不畏艱難、發奮圖強的精神,刻苦學習,爭做對社會有益的人,當然對于一些不健康的歌曲,教師就要明確態度,杜絕其進入課堂。其次,精心挖掘現有教材的內涵,充分揭示作品中豐富的內容和藝術形象,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本教學內容能讓學生接受并喜歡。高中課本上的欣賞曲目《梁山伯與祝英臺》,它來源于美麗的民間傳說“梁?!钡膼矍楣适?,教師在給學生欣賞之前,可以先請學生講述自己了解的故事、創設欣賞情境,再通過“化蝶”舞蹈的觀看,結合音樂的聽賞。久而久之,學生對課本上的歌曲會漸漸喜歡,并會主動去了解和接受它們。最后豐富學生的文化視野,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讓他們懂得如何鑒賞音樂的優劣。其實青少年對流行音樂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問他們為什么喜歡周杰倫、《創造101》,他們回答大都是:喜歡就是喜歡,但談不出自己喜歡的原因。筆者認為最主要的還是要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豐富他們的知識視野,這樣才能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自己懂得如何區分優劣,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從優秀的音樂中吸收養分,陶冶情操。
三、結語
以上,正確引導學生對待流行音樂還是一個急需解決的現實問題,筆者只是談了自己的一些體會,教育部門應該對這種現象加大力度進行研究,加強素質教育,而音樂教育工作者正肩負著實施素質教育的神圣使命,更應去探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