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數學是一門獨特的學科,具有較強的邏輯性、抽象性等特征。這一特征,使得一部分學生對其產生了數學難學的錯誤認知。實際上,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是學生學好其他科目的基礎,也是培養學生邏輯推理、數學抽象等思維的重要途徑,因此,數學教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對于學生產生的錯誤認知,教師不應置之不理,而是可以采用多元化教學方法,來搭建學生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橋梁,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數學計算、數學抽象等數學核心素養,發展其多元思維。
關鍵詞:多元化教學法;初中數學;運用
一、 采用情境教學法,激發、延續和保護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不僅是一個人前進的動力,也是其主動學習的根源,還是其克服困難的重要支柱,因此,如何激發、保護和延續學生的學習興趣,成為眾多教師關注的焦點。情境教學法在這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通過創設貼近學生生活、興趣、疑惑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跟隨教師的腳步,進入到虛擬情境中學習,探究,讓枯燥的數學教學具有了活潑、有趣的內核。
例如我在教授人教版九年級數學上冊《中心對稱圖形》一課時,就為學生創設了游戲情境。考慮到大部分學生對魔術很感興趣,我便在上課之初,拿出已經準備好的一份撲克牌,模仿魔術師“劉謙”的招牌動作,向學生們說道:“同學們,老師會變魔術哦,有沒有學生愿意配合老師呢?”這個問題拋出后,學生臉上紛紛露出了驚訝的表情,一些活潑好動的學生已經高高舉起了自己的手。此時,我便讓舉手的同學來到講臺前,抽取一張撲克牌,并記住花色和點數,然后放回去,讓另外一名學生洗牌,全程我無法看到學生抽的是哪張牌。之后,我直接說出學生抽的牌是哪一張,學生們看到這一幕時,臉上流露出佩服之情。此時,我問學生們是否想知道我是怎么做到的,得到了他們的一致回答。對此,我告訴他們想要像我一樣會變魔術,認真學習本節課知識即可,這樣的教學設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 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法,讓學生喜歡學數學
人是群體性動物,具有交流互動的需求。合作學習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為學生情感、學習交流提供了渠道。教師在教學中,適宜采用合作學習教學法的教學內容,將學生進行分組,并設置相應的小組任務和激勵機制,讓他們在組長的安排下,合理分工、互助合作,來完成教學目標。
例如我在教授八年級數學上冊《軸對稱圖形》一課時,就采用了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法。在講授了基礎知識之后,我將學生分為了若干個小組。之后,我利用多媒體展示了一個剪窗花的視頻,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觀察,動手剪一剪窗花。學生在完成個人作品的基礎上也需完成小組作品,并在課堂開展比一比活動,評選出最優秀的個人作品和團隊作品。這樣的教學任務布置后,有的小組各自為戰,只考慮自己的作品,對小組作品關注和重視度不夠,導致團隊作品完成度不高,甚至是半途而廢。有的小組則先討論剪窗花的方法、步驟,大家對團隊作品的意見,先進行團隊作品的創作,再進行個人作品創作,這樣的方式,反而事半功倍,無論是個人作品還是團隊作品均獲得了很好的成績。對此,我讓各個小組介紹自己的經驗和心得,講一講自己是如何剪窗花的?為什么要這樣剪?剪紙的步驟等,通過這樣的方式,使學生明白只有先找到對稱軸,才能使剪出來的物品更美觀,用時更短。
三、 采用生活化教學法,轉變學生對數學的看法
我國大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觀念,該觀念為初中數學高效教學指出了一條新路徑,教師在教學中采用生活化教學方法,通過數學教學內容的生活化、課堂的生活化、教學語言的生活化,建立數學和生活的聯系,使數學教學更貼地氣,轉變學生對數學學科的看法,使他們感受到數學的實用價值,提高其學習動力。
例如我在教授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上冊《正數和負數》一課時,就采用了生活化教學方法。在上課之初,我先列舉了生活中的賬單正負現象,然后讓學生們開動腦筋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事物或現象也是如此。這個問題拋出后,我在給予了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后,讓他們和同伴說一說他們的“重大”發現,并比一比誰發現得對,發現得多,通過PK的方式,來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對于學生無法確定的事物,便可拿到課堂中進行集體討論。如對于電池正負極,學生具有不同的看法,通過讓學生暢所欲言,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還激發和培養了學生的探究意識和質疑精神,可謂是一舉多得。
四、 結語
總之,多元化教學方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教師在教學中應立足于學生的多元思維構建,以一題多解、多種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并進的方式,來打開學生的思維通道,培養其數學素養。本文從情境教學法、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法和生活化教學法三方面出發,來闡述其具體應用,希望能為一線教師提供一些嶄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1]劉忠勇.新理念下的職高體育多元化教學模式的建立分析[J].教育現代化,2018(12).
[2]田華富.新課改下的初中數學多元化教學模式[J].重慶與世界(學術版),2012(4).
作者簡介:
葛媛媛,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南寧沛鴻民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