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直接關系到小學數學教學效果。融洽的師生關系、充足的課前準備、精彩的教學情境、適當的學習方式、針對性強的課后練習,更加能實現小學數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數學;有效教學
約·艾迪生:工作中最重要的是提高效率。有效教學,始終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生命線。小學數學有效教學是通過數學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認知、能力和情感上在最短的時間里得到最大的發展。在小學數學課改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學發生了變化,教學氣氛活躍,教學手段多樣,華麗熱鬧,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張揚。可是,這樣的課堂,效果并不好,可能優生得到了更大的發展,可是后進生和中等生對數學知識卻是朦朦朧朧、霧里看花。這樣的課堂,有著形似神離的痕跡,有著放任而浮躁現象,產生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課程改革過程中如何實現小學數學有效教學。下面,個人談談提高數學教學有效性的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 融洽的師生關系,是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的基礎
羅杰斯說:“成功的教育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氛圍?!痹谛W數學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師,首先要尊重每一位學生,也要平等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應試教育時,數學課堂有這種現象:對優生,處處偏袒,提問時找他們,個別輔導找他們,他們成為班級的寶貝,老師的寵兒;而對待后進生,在學習上很多時候不聞不問,他們成為教室里被遺忘的角落,甚至罵學生你怎么這么笨。而我在教學中卻有意多讓后進生多回答問題,特別是一些對于他們容易解決的問題。使這些后進生不會感覺到上課回答問題都是優等生的事,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形成全班主動學習,達到小學數學教學的最大有效性。例如,教六年級數學總復習整數四則運算課上,計算1789-275+25。練習時,我叫了一個后進生到黑板上試做。他一開始是這樣計算的:1789-275+25=1789-(275+25)=1789-300=1489,剛做第一步,坐在下面的同學沉不住氣了,議論紛紛,舉手要求上來訂正。這位男生站在講臺上,很不好意思,做不會做,下去不好意思。為了打破這個尷尬,我先示意同學們安靜,然后問男生:“同級運算的運算順序是什么?”經過提醒,這個男生馬上改正了過來,很快算出正確的答案。然后我告訴全體學生,這位同學善于思考,想用簡便方法計算該題,他的錯誤其實提醒我們一個很容易犯的錯誤,許多人都會認為這題可以簡便,實際是不可以的,要再減25連續兩個減才可以利用連減的性質簡便。我們應該感謝他,由于他的錯誤,給我們一個提醒。全班同學這時臉上不再是嘲笑,而是一種感恩,都給他鼓掌,這位同學也很高興。利用課堂上生成的資源,既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又讓學生體會到不怕犯錯、善于改正。學生會覺得自己的老師是愛我的,喜歡我的,可以信任的,形成融洽的師生關系,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從而進一步提高了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二、 充足的課前準備,是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的前提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數學有效教學來自精心準備,上課前的準備是上好一堂課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證。備課要做到備教材、備學生和備教法。備課的表現形式是教案和課件,進行教學的依據。當我們完成了教案的編寫后,再靜下心來好好想一想,教學目標把握準不準、符不符合學生實際?教學內容處理的好不好?教學進度、教學活動在人員、時間、設備配備上有沒有達到最佳的效益?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的“十幾減8”時,讓學生在課前準備19個相同的物品,在教室內辦一個“18個小商店”(十八張桌子),在活動中,讓一個同桌扮小老板(或服務員),另一個同學扮購物者,購物者隨便拿出幾個物品后,問:小商店里還有幾個物品?讓學生列出算式解答,由于學生對“買東西”興趣濃厚,積極性高,讓學生在自己的實踐活動中學數學、用數學,既培養了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使學生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培養了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學生對于參與數學學習活動,不僅不感覺累,反而學習興趣濃厚,主動參與數學學習,真正實現了小學數學的有效教學。
三、 精彩的教學情境,是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的催化劑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師在教學中如果無法使學生產生高昂情緒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而只是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毙W數學教學可以創設數學生活情境,選用學生生活中熟悉的、感興趣的、真實形象的生活情境為素材,創設生活數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提出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達到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的目的。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四年級數學“運算定律”例3時,我把李叔叔騎車的題目改為“濯田5·20藍莓節”的生活情境(多媒體出示):左拔村在5月20日召開藍莓節,當天上午來了四批客人,第一批來了115人,第二批來了132人,第三批來了118人,第四批來了85人。你可以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并嘗試解決。教師應營造輕松愉快的生活情境,學生主動參與,學生涉境體味,實現小學數學的有效教學。
四、 改變學習方式,是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的關鍵
葉圣陶先生說過,培育能力的事必須繼續不斷地去做,又必須隨時改善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率,才會成功?!稊祵W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币虼?,在課堂教學中應給學生提供充分參與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采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實現有效學習,讓學生學得輕松、自然,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如:教學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下冊的“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都大于第三邊”這課,可以這樣設計:
第一步:給學生一組分別是3厘米、5厘米、6厘米的小棒各3根,任意選擇三根小棒擺三角形。把擺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尺寸記下來,再選擇兩根小棒長度加一加,和第三根小棒長度相比較,你發現了什么?
第二步:把長是2厘米、2厘米、6厘米的小棒組成一組(兩邊之和小于第三邊),看看能不能擺出一個三角形?再選擇兩根小棒長度加一加,和第三根小棒長度相比較,你發現了什么?
第三步;小組討論匯報怎樣的三根小棒才能擺成一個三角形?
如何整節課讓老師說,學生背來上課,那么學生雖然記住了概念,但是學生很難理解概念,更不會運用概念。現在學生通過擺一擺、算一算、想一想、議一議,既讓學生深深體會到了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這個道理。又有效地培養了學生嘗試解決問題的策略和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能力,從而達到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的最大效果。
五、 豐富的課后練習,是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的延續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課后練習是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鞏固所學的新知識的重要手段,是課堂是否有效的直接體現。在小學數學實際教學中,學生因不同的能力、不同的興趣愛好、不同的發展潛能、不同的知識結構、不同的學習基礎等原因,學習存在個體差異,對相同的學習內容,有的學生學習太輕松,覺得學習內容太簡單,不夠多;有的學生學習很吃力,覺得學習內容太難,內容太多。為了讓每一個學生在數學上都得到應有的發展,設計分層練習。
例如教學《分數的意義》課后練習設計如下:
基本練習:
1. 一盒巧克力共有16塊,平均分給4位同學,每塊巧克力是這盒巧克力的( ),每人分得( )塊,每人分到的是這盒巧克力的( )。
2. 2/3的分數單位是( ),它有( )個這樣的分數單位,再添上( )個這樣的分數就是1。
3. 說出每個分數的意義。
A. 五(1)班的三好生人數占全班的2/9。
B. 一節課的時間是2/3小時。
變式練習:
1. 把3千克的蘋果平均分給7個人,每人得蘋果的( ),每人分到( )千克。
對比練習:
1. 有一批煤,運走了1/4,還剩下幾分之幾?
2. 有20噸煤,運走了1/4,還剩下幾分之幾?
發展性練習:
1. 分母是8的所有最簡真分數的和是( )。
做練習時,不同的學生做不同的練習,基礎比較差的,需做基礎練習與發展練習,變式練習兩小題對比題都出現,嘗試做發展性練習;中等生,三種練習都要做,變式練習兩小題對比題都出現,盡量做對發展性練習;優生三種題都要做,盡量都做對,給的變式練習先只出現第二小題,不出現第一小題,在沒有對比的情況下,看看能不能做對,發展學生的數學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不同學生做不同的練習,使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摘到桃子”,獲得成功,達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最大有效性。
總之,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課改的要求,是小學數學教學自身發展的要求。我們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章玉容.淺談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考試與評價,2017.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數學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徐林.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科學咨詢,2017.
[4]張俊霞.淺談怎樣打造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2.
作者簡介:
林紹海,福建省龍巖市,長汀縣濯田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