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道德與法治》作為一門既熟悉又陌生的學科,其于2016年秋季起實現了正式更名。更名不是目的,實現教學改革才是目的所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的開展,要求教師在立足教學內容,采取多樣化的方式,使學生在基礎知識掌握的過程中,初步了解法律規范,增強愛國意識、民族自豪感等,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關鍵詞:實施;策略;教學
該課程教學活動開展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學生在德育參與中,實現思想道德素養、實踐應用能力等發展。要想實現這些任務,倘若教師單純地依靠知識灌輸是遠遠無法實現的。因此,要想提升學生對所學道德與法治知識的理解,提升其實踐應用能力,實踐性作業設計是不可或缺的。在實踐性作業活動參與中,學生不僅可以從傳統的習題演練中解放出來,還可以在親身體驗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促進其知識應用水平的提升。那么,我們要如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開展中設計出有效的實踐性作業呢?
一、 找準切入點,明確作業主題
實踐性作業設計的目的是引導學生借助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在問題解決中實現知識鞏固。在應試教育背景下,學生課堂學習時間和精力是極為有限的,倘若教師在作業設計活動開展中,要實現面面俱到,引導學生對所有知識進行鞏固與應用,這是難上加難的。有時候,面面俱到會導致一面不到。對此,我在道德與法治實踐性作業設計活動開展中,會立足教學內容,找準設計的切入點,以此明確作業主題。以《男生女生》該內容教學為例,我在作業設計活動開展中,會立足教材內容,先對本節課所講授的內容進行全面地分析,挖掘其中的重難點知識,并將這些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以此設計符合學生道德與法治學習所學的作業。《男生與女生》這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引導學生對男生和女生進行區別,并分清二者的優勢與不足,實現優勢互補。立足該重難點,我結合學生的班級生活情況,設計了這樣的實踐性作業。首先,我引導全班學生對自己最欣賞的男生和女生進行評價。在評價的過程中,其需要將這名男生和女生身上的優勢與不足點出來。在評價的過程中,其需要根據優勢與不足,以表格的方式直觀地展現出來,以此在對比中分析男生與女生的優缺點。在這樣的實踐活動參與中,學生不僅可以有針對性地對本班學生進行分析,以客觀的事實來加深對男生、女生區別的理解。而且,在優缺點的對比過程中,學生可以自主地找出男生與女生對立的幾個方面,以此使其意識到男生和女生之間是有區別的,以此為基礎,探尋二者互補的內容和方法,以此在知識鞏固的過程中,驅使學生積累生活經驗,為其更好地應對未來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 結合書本與生活,精選作業素材
在確定了實踐性作業主題之后,教師需要以該主題為中心,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生活實際,選擇與之有關的極具多樣化的素材。在新課改背景下,一些教師由于對新課改理念在理解上存在偏差,其錯誤地認為,新課程改革就是拋棄教材內容,將課外內容作為教學的重點,只有對課外圖片、視頻等資源進行靈活的運用,才是教學創新。其實,教材是教師組織教育教學活動的載體,同時也是教師設計實踐性作業的載體。在初中道德與法治實踐性作業設計過程中,我一般會將教材內容作為作業設計的主要素材。因為部編版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中所收錄的內容,是教材編寫人員精挑細選的,其中蘊含著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最新的方針政策,具有較強的學科性和應用性,其所選取的內容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是具有代表性的,如《魯班的創造》《保衛黃河》等都是可以拿來作為作業素材的。
三、 遞進性設計,環節過渡自然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師舍是則無以教,弟子舍是則無以學。”從朱熹的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出,科學的設計對于教育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其不僅可以保證課堂教學有序實施,還可以使學生在活動參與中獲得全面發展。對此,我在確定了實踐性作業設計主題、作業素材之后,往往會從各個環節和步驟入手,系統地進行作業設計。需要注意一點,實踐性作業設計活動的開展不是要學生一下子就獲得成長與發展,而是要學生在循序漸進的過程中,通過對各個環節進行實踐參與,自然而然地獲得成長。要想實現這一點,教師需要立足實踐性作業設計要求,立足不同的環節設計出過渡自然的活動,以此滿足學生的成長需求。以《愛的家人間》該內容教學為例,這節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掌握與家人溝通的方法,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對此,我在層次性原則的指導下,這樣設計了實踐性作業。首先,學生回歸家庭,幫助自己的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如做一頓飯,幫助父母打掃衛生,為媽媽洗腳等。其次,學生在幫父母的過程中,要與父母進行溝通,對父母的身體、工作等給予關心。最后,則需要以日記的方式將本次活動記錄下來,用語言文字將自己對父母和家庭的珍愛與愛意表露出來。在這樣環環相扣的作業活動參與中,學生不僅可以在親身體驗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還可以在情感實踐中掌握與父母相處的方法。
總之,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要立足該學科特點,采取多樣化的方式設定作業目標、選擇作業內容、設計作業活動等,以此使學生在實踐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提升學生的思想意識。
參考文獻:
[1]程勁梅.道德與法治課實踐性作業探索[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8(17).
[2]尚延敏.活動型道德與法治課校本課程實施中的問題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7.
[3]路國新.淺談初中思想品德課的導入[J].當代教育科學,2006(13).
作者簡介:
李靜,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吳忠市紅寺堡區回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