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大力推行之下,對初中體育教學也提出更高要求,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初中體育教學水平的逐步提升,取得了良好的發展勢頭。然而,縱觀當前初中體育教學現狀來看,還存在諸多問題對教學改革形成制約,不利于學生體育素養的培養。而通過分組教學模式的應用,這種教學現狀得到了良好改善,因此文章將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對初中體育教學中的分組教學模式運用策略展開分析,希望能夠為教育同行提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體育教學;分組教學模式;運用策略
分組教學是小組合作、交流教學中常使用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它可以讓學生通過相互切磋、合作互助,在課堂討論中主動求知識。這樣,學生上課由被動變為主動,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抓住這一優勢,優化課堂結構,必將形成一種高效的課堂格局,從而展現教學獨具的優勢。分組教學模式主要是將學生分為多個小組,在特定的學習目標與任務的推動下,通過組內成員之間的相互鼓勵與學習,實現全員能力提升的效果。在初中體育教學活動中,分組教學模式得到了廣泛應用且取得了一定效果,不僅能夠讓擁有相似個體素質的學生能夠接受針對性訓練,同時照顧到了能力存在差異的學生的心理感受。鑒于此,筆者將主要針對分組教學模式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重要作用進行分析,并對其具體運用原則及策略展開探討。
一、 分組教學模式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體育教學是一種以身體參與活動的學科,與其他學科教學有著本質的區別,在實踐課教學中,要求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要求掌握運動技術,提高運動技能。在活動時,由于活動有一定的范圍,有一定的合作群體,所以在人多的情況下常采用分組教學法,合理的分組方法進行體育實踐課的教學能使課堂組織有序,能保證體育課的順利進行。
一方面,可有效激發學生對體育的學習積極性。分組教學不僅能夠營造出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更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習潛能,促進全面發展,較好地實現體育課的目的和任務。如通過分組展開團隊比賽,讓學生相互之間進行借鑒學習,總結出在運動中自身存在的不足,進而加以改善,尤其是在分組競爭過程中,勝利一方的自信心得到加強,失敗一方會一起分析不足,糾正自己的缺點,在后續學習中則極力改善。另一方面,分組教學能夠助力學生團隊合作精神的養成。通過將學生進行分組展開教學,讓學生在各個小組的體育學習中學會如何與他人進行有效合作,懂得集體的力量要遠大于個人力量,逐步培養學生的團隊能力;此外,分組教學還能大大提升學生體育素養。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通過示范引導而讓學生自己領悟學習,但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明顯且接受能力存在高低之分,學生體育素養的提升并不明顯,而采取分組教學模式能夠實現因材施教,在提高教學效果與增強學生體育素養方面有著明顯效果。
二、 初中體育教學中運用分組教學模式的策略
(一) 遵循因材施教的分組原則
在初中體育教學中運用分組教學模式,一定要確保分組過程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首先,在分組中教師要始終把握主導地位,從體育專業角度去審視學生在運動方面所表現出的能力差異,進而以此為依據進行合理分組,倘若任由學生分組,則難以保證科學性,所以一定要堅持占據主導地位;其次,體育教師在分組過程中同樣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意愿,倘若教師的分組受到大部分學生的反對,或是個別學生存在特殊情況,體育教師一定要尊重學生意見,在可行的情況下予以變通,進而確保學生能夠積極投入到體育鍛煉當中,樂于接受教師指導;最后,體育教師還需具備過硬的專業技巧與豐富的專業知識,懂得分辨不同體育項目中的分組規律,進而確保分組的合理性。
(二) 基于學生運動能力進行分組
在分組教學模式的運用中,教師應當結合學生運動能力方面的差異去進行分組,確保學生能夠挑戰自我而獲得良好運動體驗。同時,在各個小組內,組員的運動能力相近,其比拼的過程中心理壓力會減輕,從而對鍛煉的投入度會提高。比如,在進行長跑測試的過程中,倘若讓所有學生混合在一起測試,運動能力強的學生遙遙領先,而運動能力較弱的學生表現的差距過大,便會對其自信心與自尊心形成一定打擊,久而久之便會影響其體育鍛煉的積極性。所以教師在展開長跑測試的過程中,可依據學生的運動能力進行分組,從而讓學生在同組測試中不會顯得差距太大,每一位同組學生都有撞線可能,讓學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成功體驗。
(三) 按照男女性別進行分組
眾所周知,男生與女生的身體素質存在明顯差異,所以在初中體育教學當中如果對男女生安排相同的運動內容,設定相同的標準則顯得極不科學,導致許多女學生逐漸喪失體育運動信心,而男生則會顯得標準過低而失去興趣,無法發揮出體育教學的實效性。所以,在展開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便可對男女進行分組教學,比如為女生安排訓練強度較輕的項目,如排球、跳繩等項目;而男生則可安排籃球、足球等項目。在相同的體育項目中,也可根據男女性別不同設置不同內容,比如在籃球教學中,由于男生多少會有一定籃球基礎,所以在對男生的教學中應當放在籃球技巧提升與團隊合作方面;而對于女生而言,大部分缺乏籃球基礎,所以教學中更應注重對女學生籃球基本動作的傳授,培養女生的籃球基本功。此外,教師還應對教學評價標準進行相應調整,確保男生女生都能得到科學訓練,在合理評價中收獲自信,進而激發對體育的學習興趣。
(四) 結合興趣愛好進行分組
興趣是提高學生對體育學習效率的內在驅動力,所以在運用分組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教師還應以學生的體育興趣愛好作為分組依據,將擁有相同興趣愛好的學生分在同組,能夠大大提升教學效率。比如,在學生中有人喜歡跑步,有人喜歡跳遠,有人喜歡打籃球,也有人喜歡打羽毛球等等,因此教師便可結合興趣愛好方面的差異對學生進行分組,在同組學生的相互學習下能夠大大提升其運動技巧,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下也無需耗費精力去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綜上所述,在初中體育教學中運用分組教學模式,不僅是對新課改的積極響應,更是對學生全面發展的綜合考慮。所以,在初中體育教學當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分組教學模式的優越性,并且要對學生的個體情況有深入了解,為分組教學模式的開展提供參考依據,進而保證分組的合理性,激發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興趣,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有所成長,實現身體素質與心理素質的同步提升。
參考文獻:
[1]張文蘭.初中體育教學運用分組教學模式的探討[J].求知導刊,2016(9):131.
[2]姜君.初中體育教學運用分組教學模式的思考[J].教育科學:引文版,2017(6):00016.
[3]楊阿香.分組合作教學模式在初中體育課堂的實踐應用[J].華夏教師,2013(5):55.
作者簡介:
陳祥州,福建省漳州市,福建漳浦達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