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宏
摘 要: 信息技術是現代教育輔助技術的典型代表,是新課改背景下教育信息化的基礎。從小學音樂教學現狀及發展需求角度看,做好對其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分析,能夠增強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效果。本文結合實踐教學經驗,探討信息技術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 小學教育 音樂學科 信息技術
小學音樂是小學教育階段的基礎學科,也是實現素質教育目標的重要學科。近年來,在新課程改革下,越來越多的教育輔助技術得以出現,給推動小學音樂教學發展與進步帶來重要支持,其中信息技術教學輔助技術最明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不僅可以更好地展現出音樂知識的獨特魅力,還可以實現對學生學習動力的有效激發,對增強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效果具有重要意義。所以,信息技術是點燃小學音樂課堂的星星之火。隨著多媒體和網絡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普及,運用多媒體和網絡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對于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義。
一、信息技術對音樂課堂的價值
1.增強課堂趣味性
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能夠增強課堂趣味性,對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具有重要意義。在傳統教育模式下,音樂課堂教學方法單一,學生興趣不濃厚,課堂教學效果不理想。信息技術的應用改變了小學音樂課堂的境遇,教師借助信息技術的特點讓音樂課堂變得生活、有趣,學生學習主動性被調動出來,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效果由此獲得增強。
2.實現教學多元化
將信息技術應用到小學音樂課堂中,能夠實現對課堂教學模式的多元化發展,為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提供更多空間,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模式變得豐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的科學應用可以讓課堂導入變得具體且有趣味性,能夠讓課堂教學變得生動且直接,還可以讓音樂作品以更多樣化的形式展現出來,例如MV、音樂劇等,還可以讓學生有更多機會接觸各種各樣的音樂形式,例如兒歌、民族歌曲、京劇、外國名曲等。不僅完成對學生的音樂知識教育,還豐富學生的音樂見識,對于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具有重要意義。
3.提高學習效率性
將信息技術應用到課堂教學中,能夠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是信息技術為小學音樂教學帶來的價值。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實現對一些教學難點的簡化,加深學生對歌曲學唱、作品欣賞等方面的理解,課堂教學目標由此實現,課堂學習效率得以提高,小學音樂高效課堂的構建因為信息技術的支持而獲得成功。
4.培養創新能力
創新是藝術發展的根本動力,是藝術教育功能和價值的重要體現。現代信息技術與音樂教學的結合使學生音樂創作能力得以發展。在傳統音樂課堂上,教師常常會啟發學生根據音樂表現場景畫一幅畫。那么能否讓學生自己練習作曲呢?借助各軟件平臺,圓孩子一個小作曲家的夢,已不再遙不可及。在多年教學實踐中,我發現在小學高段課堂教學中學生常常迸發出初級的創作靈感:一句句富有想象力的歌詞,一段段朗朗上口的小旋律,一個個簡潔明快的節奏等,我嘗試利用“TT制譜”軟件平臺讓學生自己創編旋律,或為旋律制作伴奏。我還利用PremierePro、PowerPoint或會聲會影等軟件制作、播放一段很有特色的視頻片段,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即興創作,然后拿學生的“作品”,利用軟件(fina2006,SONAR,TT等)進行配器,讓學生欣賞自己的“作品”,效果非凡。由此可見,無論是情感的體驗,還是音樂演奏形式的變化、樂器的搭配等,都要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二、信息技術在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興趣引導環節中的應用
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興趣引導非常重要,因為只有當學生具備足夠的興趣,才能主動與教師一起學習音樂知識,所以做好新區引導至關重要。信息技術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能夠借助豐富的功能性實現對音樂知識的全面展示,對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和激發學生興趣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在進行《大風車》歌曲學唱時,教師可以在導入階段借助多媒體技術播放《大風車》歌曲的MV,讓學生在熟悉的歌曲和畫面下進入到每天晚上觀看《大風車》節目的狀態下,接著教師提出問題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對學習歌曲《大風車》產生欲望,以此激發學生對音樂課堂的學習興趣,為課堂教學效果的增強帶來最基礎的學習主體動力支持。
2.新歌學唱教學中的應用
新課學唱是小學音樂知識結構中的基礎內容,是提升學生唱歌水平、提高學生音樂認知能力的重要環節。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對信息技術的有效設計讓信息技術貫穿課堂教學環節,以此帶給學生豐富、趣味的學習體驗,并增強他們對于新歌的學唱效果。
例如在《小螺號》教唱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播放歌曲的視頻,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入海洋情境中,感受海邊生活的意境,帶給學生良好的情感體驗。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進行教唱,讓學生通過更直觀的觀察完成對歌曲學習的學唱,提高他們掌握歌曲節奏、音準的能力。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對學生進行舞蹈教學,讓學生在學習歌曲的同時完成舞蹈學習,以此提高學生在藝術水平方面的造詣,并通過歌曲與舞蹈之間的相互作用,強化學生對于歌曲的記憶,為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帶來支持。
3.作品欣賞教學中的應用
作品欣賞教學是培養學生審美情趣和能力的重要環節。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找到教材中欣賞素材對應的視頻內容,讓學生實現對音樂作品的全面欣賞,以此提高學生對于音樂作品的認知和理解水平,為他們的審美能力和審美情趣提高帶來支持。
例如在《大河之舞》欣賞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找到國際著名踢踏舞團的演出資料,讓學生在欣賞《大河之舞》曲目的同時,感受到踢踏舞的魅力,以此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情趣,并實現對學生音樂興趣的有效激發,在他們心中埋下一顆藝術的種子。
三、需要注意的問題
教學實踐證明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是一種實用性極強的現代化教學手段,但信息技術只能是教學輔助手段,應根據教學需要使用。尤其在音樂這門情感藝術教育中,教師的情緒、教師與學生之間情感的交流與互動是信息技術無法勝任的。另外,制作課件時,不能過于追求美觀、講究技巧。如果運用媒體過濫,感觀刺激過多,就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根據教學規律及教學實際恰當地利用信息技術,發揮其圖文并茂、動靜相融的優勢,將美術、文學、舞蹈等多種藝術形式有機結合起來,創設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對改革音樂學科教學,轉變教育觀念,增強音樂教學效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影響。
四、結語
信息技術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不僅豐富了課堂教學模式,還增強了學生的學習體驗,對強化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效果具有重要意義。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為了保證信息技術應用的有效性,教師一定要做好對學生認知水平、興趣需求的分析,結合對教學內容特點的把握進行信息技術應用設計,以此保證信息技術教學模式下的小學音樂課堂既可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又可以實現小學音樂教育目標,在推動小學音樂教育進步與發展的同時,為學生音樂素養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詠梅.小學音樂教學與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有機整合[J].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15(06):20-21.
[2]張慧君.信息技術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5(S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