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初中語文教師隊伍素養整體上確實存在一定的問題,同時,筆者認為,這些潛在的或者顯性的問題都是可以通過自我努力、反思和持續學習能夠解決的,“沒有到不了的明天”,也沒有解決不了的難題。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師;素養;現狀;策略
近些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以及社會競爭中對于人才的標準的提高,社會對教師的評價標準也開始與時俱進,教師的德行、綜合能力、各方面素養的協調發展、語文專業化走向等逐漸被重視起來,甚至有人將之總結為教師素養。那么,如果將時空還原回初中語文教學中,初中語文教師的素養內容應該是什么呢?
一、 初中語文教師素養的概念
語文的概念真正出現于1905年科舉制廢除后,當時叫作“國文”,五四運動后叫作“國語”,1949年葉圣陶和夏丏尊將國語和國文合并為“語文”的概念,并認為語文不僅僅是書面語和口頭語的有機統一,還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
特級教師葉瀾認為,語文教師的專業結構除了專業理念和智能、專業服務精神以外,還可以涵蓋自我專業的發展意識維度。而胡玲玉則提出,語文教師的素養應該是動態和靜態兩個方面的內容,靜態的是職業理論和素質,動態的是為理論和素質所修習的努力。
綜上,筆者總結出了做好當前時代的一名初中語文教師的素質要求:綜合性、動態性、養成性。然而,就目前看,當前初中語文教師素養現狀并不樂觀。
二、 當前初中語文教師專業素養現狀
首先,部分初中語文教師對于新課改了解不深且知識面相對狹窄。新課改發展到了今天可謂是“校喻師生曉”了,然而相當一部分初中語文教師對于新課改的態度依然保持觀望狀態,當問及理由的時候,他們一般會說自己所帶班級學生基礎差,按照新課改的思路走,學生可能會跟不上。
其次,教師的科研創新能力較為缺乏。當前初中教師對于教學經驗總是有一種天然自豪感。確實,教學經驗對于我們教學工作的開展必然是可以助力的,但是問題就在于我們大部分初中語文教師沉溺于對于“教學經驗”的迷信中,認為有了經驗便可以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暢行無阻。殊不知,在教學中一旦沉迷于經驗論中,用過去的經驗代替對于未來的認知是非常可怕的。現代化的教育應該是面向未來,面向世界,面向現代化的,而非面向過去。過去的經驗只能為我們未來的教學提供一定的參考,而非代替我們未來的教學。教師普遍缺乏科研創新能力,就近些年的初中語文教師科研課題申報的情況來看,申報人數寥寥無幾,申報成功者更在少數。
再次,教學回報存在差異,教師缺乏工作積極性。從課程安排上來說,當前初中語文教師隊伍仍然吃的是大鍋飯,且為了考慮年紀偏大老師,一般給年輕教師排課比較多,年紀較大教師排課較少。而從教師職稱情況來看,年紀較大教師的職稱較高,相對收入也較多,這就造成了部分年輕教師心理不平衡,并影響了自己的教學。
鑒于以上現狀,根據理論結合實際的策略,筆者認為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策略出發提升初中語文教師的素養。
三、 初中語文教師素養提升策略
第一,細化基礎教學準備,做一個智慧型教師。在筆者看來,初中語文教師想要提升自己的素養就得從日常教學入手。一般來說,一個教師起碼的教學狀態應該是分為三個環節:備課、上課和課后反思。筆者非常認同民族學家所謂的“語言即思想”的理念,在筆者看來,每一個教師的每一堂課程都是充滿了教師個人思想的,是獨一無二的。教師想要使得自己的課程真正能夠受到學生的歡迎,并能夠從情感態度價值觀層面對于學生起到比較正能量的作用,就得備課、上課和課后反思一個環節都不能落下。這就要求教師的備課要有屬于自己的教學理論或者理念,在掌握學生學情的前提下,不僅僅要備知識點本身,還要備學生,備教師,以理論指導備課行為,而非隨意備課或者只備知識點。在具體的上課過程中,得有一定的教學機智,即面對一些臨時出現的、在備課之時尚未預料到的問題或者狀況,教師一定要機智地處理,理智地讓一些突發性的沖突或者矛盾較為平緩地度過,而非情緒化。課后反思也極為重要,筆者發現當前很多教師的教學技能之所以停滯不前,很大程度上的原因就是教師只注重推廣成功的經驗,卻不注意總結失敗的教訓。其實,在筆者看來,從個人專業發展看,失敗的教訓的價值比成功的經驗更大一些,因為教訓是試錯的過程,只有錯了我們才能知道“此路不通”。因此,課后反思教學,復盤自己的教學行為,對于教師個人的成長也是極為關鍵的。
第二,挖掘學習的深度,體現出自己的專業性。在當前初中語文教師隊伍中,存在這樣一種怪象:只要是普通話標準的、文科知識相對比較好的教師似乎都可以帶語文課。這就造成了語文教師隊伍素質的參差不齊。從另一個層面看,這也恰恰說明了專業語文教師的水平與非專業的差距不明顯。在筆者看來,要體現出自己的專業性,初中語文教師就得通過挖掘教學內容的深度,以情感態度價值觀作為主要目標傾向,在這其中,教師得有滿腔的熱情、淵博的學識、激趣的能力才行。而具體的操作方法,因人而異,需要教師根據個人情況去挖掘,去探索。
第三,讓自己成為學生學習的標桿。前文已經提及,我們的初中語文教師在某種意義上存在教學積極性不夠、科研創新能力缺乏、教師對于學生心理層面關注有限等問題。對于這些問題,筆者認為都是可以通過課堂教學來實現的。當教師言行一致,說到做到的時候,學生自然便會被教師的人格所感染,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師的影響,也會不自覺地成為像老師這樣的人。而教師看到自己的引領行為對于學生能起到如此積極的作用之時,教師的教學成就感和積極性也會被調動起來。另外,我們初中語文教師做教研,其“田野”點就是課堂。我們完全可以通過研究學生、教師、教學內容間的互動關系來實現我們的科研。
總之,在筆者看來,當前初中語文教師隊伍素養整體上確實存在一定的問題,同時,筆者認為,這些潛在的或者顯性的問題都是可以通過自我努力、反思和持續學習能夠解決的,“沒有到不了的明天”,也沒有解決不了的難題。
參考文獻:
[1]梁潤秋.培養初中語文教師專業素養的對策研究[J].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科研成果集,2017(12).
[2]曹睿.中學語文教師素養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錦州:渤海大學,2016(6).
作者簡介:周瑩,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甘肅省甘南州合作藏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