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準備性調研是在設計調研前期所進行的,帶有目的性的設計體驗。從實踐和考察兩個角度,對調研相關的內容進行直接和間接的了解,包括對設計意向進行考察,對設計可能的問題進行考察以及設計相關的準備性調研使設計理念從模糊走向明晰。準備性調研是調研前期必不可少的步驟。
關鍵詞:準備性調研 實踐 考察 設計意向
一、什么是準備性調研
準備性調研就是在設計調研前期,從信息和知識層面上升到設計認知的過程。準備性調研并不是關于設計調研的專業準備,如調研問題和目標、調研方法、調研方案策劃等。準備性調研也可以稱為預備調研,是設計調研開展前期的設計體驗和設計考察。
準備性調研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準備性調研是設計調研的前期預習,雖然不是針對具體的設計調研,但設計師有針對性地積累和綜合基礎信息,可以使自己在設計調研中更有針對性和設計傾向。
二、如何進行設計準備性調研
我們對于設計所有的經驗和體會,都來自于感性的認識,從實踐與考察的角度對調研相關的內容直接和間接的了解,對設計意向進行考察,對設計可能的問題進行考察,進行設計相關的準備性調研。
(一)實踐
知識就是力量,培根所主張的知識來自于經驗。從經驗出發,通過認識歸納成可以表述的經驗。從外界獲得的材料,“加以改變和消化而保存在理智中”,這樣才能形成真正的知識,這是經驗變知識的過程,也是知識改變我們的設計過程。
要想設計得好,先要體驗好的設計,這就是設計的實踐精神。要想做好設計調研,當然也要把相關設計實踐作為設計調研的必要準備。
實踐和理論是相輔相成的,把調研實踐中獲得的認識和經驗加以概括和總結所形成的設計知識體系就是設計理論。用科學的設計實踐提高設計師的設計認知能力,為后期的設計調研提供科學的工具手段,理論也一定要隨著設計實踐的發展而調整。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是設計實踐和理論提升的首要前提。
(二)考察
考察是進行準備性調研的方法,它能使設計師對主題有初步的了解,考察結果通常會影響你隨后選擇的設計調研方法。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沒有設計調查就沒有設計發言權。設計是交流的藝術,設計調研過程要與事物交流,與受眾交流。作為一種羈絆藝術,設計需要從現有條件,也要從現有存在的問題出發,要使得設計具有針對性,并能夠真正地解決問題,對于設計對象的考察是設計調研的第一步。
設計意向的考察,簡單地說就是已經基本明確要設計什么,并針對某個設計目標可能需要解決的問題展開關于設計構思的考察,明確解決問題的方向,進而促進初步設計概念的形成。設計之初對整個設計總體方向形成綱領性的把握,為下一步的具體深化設計明確目標。設計意向是提前對設計提出假設,考察就是對這種假設進行求證的過程,對設計意向的考察是設計定位的關鍵。
設計不是只關注原創的美感,而是要用設計的手段來解決問題并提升生活品質,設計師要有在設計前期發現問題、歸納問題、判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設計是由功能、結構、材料等方面展開的關于形態的設計,所以關于設計問題的調研也會針對這幾個方面展開。對于設計問題的考察不能急于求成,必須經過反復的觀察研究才能得以了解。
三、準備性調研的價值與現實意義
(一)從未知走向已知,從模糊走向清晰
準備性調研獲取的形式,并非是為了某項設計而進行的具體行動。各式各樣的信息或有用或無用,通過進一步整理、分析、歸納都可以在設計階段成為提升的素材。準備性調研的另一目的是驗證設計“方向假設”能夠成立,如果沒有方向假設的存在,那么正式的調研和設計就無法展開。為了開展正式的調研活動和研究設計,并且提高分析效率,預備調查和假說設定是不可缺少的步驟。準備性調研是設計理念從無知走向已知,從模糊走向明晰的過程。
(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設計是發現并解決問題的過程,我們在考察的過程中,不僅僅是考察設計方面的問題,生活現狀問題是我們考察的一個側重點。問題背后承載了社會和背景信息,也許我們不能在短時間內改變這些現狀,但設計可以潛移默化地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對社會環境和文化潮流的敏銳把握是設計師逐步發展的能力。
(三)打破思維,打開思路
準備性調研是啟發式的,更著重去發掘未知的部分。我們需要準備性調研來幫助我們定位最關鍵的用戶痛點,或是最難發現的潛在機遇。在這個明晰的過程中,當所遇到的是自己所不熟知的,就不得不采取新方法去解決應對,這反而會打開新的設計思路,實踐和考察也是尋求自我突破的過程。打破自己的思維定式,準備性調研就是必不可少的步驟。
四、結語
準備性調研無處不在,設計師要保持捕捉的敏銳度,無論是哪個方面的設計師都要對社會現實問題和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從而形成對主流文化的認知。
參考文獻:
[1]戴力農.設計調研[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4.
[2]代爾夫特.設計方法與策略[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4.
(作者簡介:白新蕾,女,碩士研究生,魯迅美術學院大連校區,講師,研究方向:空間形態與構成)(責任編輯 劉月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