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霄
摘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的招生制度的不斷改革,醫學類高職院校學生的綜合素質相較改革之前有著較大差異。該課題調查分析了醫學類高職生的養成教育的現狀,并針對出現的問題提出針對性的建議和意見。大學生活是學生在學校與社會進行交接的一個媒介,是否能夠在大學中培養好自己的良好的素質教育與行為習慣,關系到能否順利的融入社會,是否能夠最全面的發掘自身潛力的重要階段。因此,對于醫學類高職院校學生的開展養成教育既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也有利于學校形成良好的學風、班風、校風。該文將在學生的行為習慣、素質教育、遵守約束等方面進行分析并提出改進措施。
關鍵詞:醫學類高職院 養成教育 培養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1(c)-0165-02
1 醫學類高職院校學生養成教育的現狀
1.1 醫學類職業院校的特殊性
相對于本科院校學生而言,高職院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生源質量受限,人才培養專業技能指向性較強,自身的控制力薄弱,從而導致高職學生綜合素質不高的問題。作為一名醫學類高職生,在畢業后作為一名服務群眾的醫務人員,本身的工作性質就具有特殊性與專業性。對于醫學類高職院校學生,養成教育問題更是被放大了數倍,醫學類學生本身就被要求技能基本功扎實,需要大量的技能培訓,需要養成一些專門的醫學職業道德,學生們往往沒有足夠的時間去了解養成教育。
1.2 學生自身對養成教育的忽視
大部分高職院校學生對于養成教育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不懂何謂養成教育,對養成教育缺乏興趣了解。因此,他們不能夠認識到養成教育對于自己成長的重要性。隨著學生自身心智的不斷增長,學生們的自我控制能力也在不斷增強,學生們普遍存在不愿意聽從學校管理者一些格式化語言的問題,自身控制力不足,但他們按章辦事的意識與能力已基本形成。這就形成了一種沒有要求就不去做事情的一種現象。
1.3 學校對于養成教育的重視性
在學校中,對于學生們的養成教育往往是很薄弱的一環,大部分職業院校中,往往沒有對應的課程,學生們對于養成教育的了解通常是片面的、不準確的,這是學校對于學生們養成教育的忽視與不重視所造成的影響,對于醫學類高職院校的學生,養成教育還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在對于這類學生的養成教育問題上,還存在很多的不足。
2 醫學類高職院校學生養成教育的培養路徑
2.1 規范校內制度, 強化養成教育
在學習上,高校通過學籍管理、學分管理、課程管理等一些策略來引領學生完成大學期間的學業與任務,同時培養大學生的多種能力與興趣愛好,彰顯自己的個性;在行為習慣上可以制定大學生的一些基本準則與規章制度;在思想意識上,可以一起探究新時代大學生應當具有的思想覺悟,組織一些相應的討論活動,在平時要建立可以健全團課制度、建立黨課制度、干部選拔培養制度等。在建立活動遵照“六定”原則:定活動目標、定活動內容、定活動形式、定活動時間、定活動地點、定活動人員。每次活動內涵要深遠,活動目標要建立在新時代大學生成才標準上進行舉行,活動內容要豐富,避免無事可做的情況,發揮每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每個學生參與其中,并為實現活動目標服務,要進行一些新穎化的活動組織,吸引學生們主動參與;要選擇一個恰當時間地點,有針對性地選擇參與活動的對象。每一次活動要有計劃,要事先制定好活動的策劃案,要根據學生的需要和興趣為出發點。
其實,無論是規章制度、培養目標和教育方式都應當在和諧的情況下進行改進。通過改變與創新,我們才能造就一個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人文環境,從而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讓學生在和諧的校園文化活動中進行耳濡目染,體驗感悟,享受校園,讓學生在和諧的校園環境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也是養成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2.2 制訂考評計劃,全方位開展教育
對于醫學類高職學生的養成教育,學校必須結合醫學高職教育的特點,調整培養對象的特殊性,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 結合醫學教育的職業特點, 加大力度改革教材和課程體系, 建造出一種深化專業素質教育、強化醫學職業技能訓練、重視教學實踐的環節、加強職業道德的教育、突出人文素質教育的科學性,理性合理安排的新課程教育體系,以培養學生的自身能力為目標, 加強教學改革,從而培養出適合社會的高素質人才。
培養高職院校學生良好的養成教育工作,既需要學校的正確引導,也需要學校制定明確的獎懲機制,讓學生在批評聲和鼓勵聲中不斷改進和成長,發現自己的優點和所存在的不足。對一些自身行為習慣較差的學生,學校既要耐心與之溝通,也要采取多鼓勵,多激勵的方法,善于發掘這些學生的閃光點,這樣,在未來作為一名基礎醫務人員的時候,他們會更加的有耐心與信心去做自己的事情。同樣,對一些對待批評態度不好且屢教不改的學生,我們不能置之不問也不能全盤否定,應該在學校規章制度允許的范圍內對其進行相應的處罰,從而引導和鼓勵他們逐步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且加以改正。
確立一個對學生的行為習慣形成最終的評價和考核體系是落實養成教育的重要基礎。在每個學期結束的時候,通過師生互評多收集意見,進行定期的反饋,從而發現存在的問題,并進行及時的溝通與解決,切實關心學生,進行養成教育。這種多方面的考查評分體系,是學生自我參與和自我教育的過程,同樣也是落實養成教育的重要組成方式。
2.3 提高教師創新能力,言傳身教,帶動養成教育
面對醫學類高職學生這樣特殊的教育群體, 必須要讓他們對高職教育政策有全面深刻的了解,明確自己的定位,引導他們進行正確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明確自己未來的目標。因此,我們可以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提高醫學專業課教師的教學素質。通過完善教師教學培養制度和通過選課制度、教學評估、校內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等多種手段, 激勵教師不斷擴展和創新知識結構,加強自身能力發展,以此來提高教學能力和水平,創造出一批高質量、高水平的醫學類高職教師隊伍。只有教師自己本身素質的有效提高,才能夠做到育人,才能夠將醫學類高職院校的學生教育為高質量人才。我們要將重點放在青年教師的培訓上,青年教師是年輕的血液,只有他們能力提高了,養成教育才能夠不斷推進。對于青年教師的培訓我們可以采取集中培訓和參講帶教相結合, 使用請進來和送出去相結合的方式,從而增強全體教師的整體素質。
3 結語
綜上所述,養成教育是高校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的基礎,是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人才的根基,同樣也是醫學類高職院校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實現人才供給的重要手段,重要性不言而喻,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從“知、情、意、行”4個方面促進醫學類高職學生的全面協調發展。在校園里,無論哪一門課程,任課的教師都有進行養成教育的職責,養成教育應該是所有教職工全部參加的一項工程。只有養成教育的工作成功的進行,學生們才能更好地融入社會,更好地服務社會,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展現出自己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俞偉忠.高職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J].才智,2013(24):41.
[2] 石磊.高職院校養成教育的問題及對策[J].武漢交通職業學院報,2010(3):54-57.
[3] 宋強玲.醫學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及對策分析[J].西北醫學教育,2008(6):3.
[4] 李娟.高職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J].管理師資育人,2017(22):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