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緒芹
摘 要:語文核心素養主要可分為人文素養以及言語能力兩個重要部分,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應當著重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這樣方可促使學生全面發展,日后進入社會也可長遠立足。本文主要針對具有學科核心素養的初中語文課程整合實施方法進行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見解與思考。
關鍵詞:學科;核心素養;初中;語文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落實,學生核心素養跟學科核心素養的轉變已經成為現階段必須思考與解決的問題,而本文針對以上問題進行探討與分析,要求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重視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以下是針對初中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策略的分析。
一、全面整合學習內容
第一,整合文體內容。現階段部分教師的問題意識相對薄弱,未能意識到媒體整合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大多仍舊沿襲傳統的講課程序,授課過程中更多的選擇介紹作者、闡述段落大意、教授字詞含義以及表達寫作背景等等,這種被動式的教學方式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針對以上問題,建議教師適當補充與此類文體相近的閱讀材料。例如,在教授《孔乙己》這篇文章后,還可針對性地引導學生自行閱讀《藥》《阿Q正傳》,從而達到拓展文體的目的,間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拓展視野的效果。
第二,整合主題。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適當地補充、融合以及刪減,將主題教學作為主體。比如,在教授《喬治傳》這一文章內容時,可針對性地設計與過橋相關的主題課程,引導學生全面參與其中,增添語文課堂的活力。
第三,整合作者的作品。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環節,將會學習許多蘇軾的詩詞作品,那么在教授《記承天寺夜游》后,可將《水調歌頭》的精彩語句陳述給學生,從而達到作者作品整合的目的,還拓展了學生的知識范圍,提升對蘇軾的認知,并發現其人格魅力,進而達到精神增長的效果。
第四,讀寫整合。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寫作教學可謂是極其重要的內容,也是許多學生的弱項,那么教師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應當明確主題,特別是在寫人物的過程中應當抓住主要特點,并突出全文特色,這樣的教學方式方可為學生的學習指明方向,還能使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嚴謹參照主題要求完成寫作任務,對以往的知識進行回顧與整合,使撰寫的內容更加豐富。
二、結合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行整合
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若想提高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就應當使課程更加符合學情,并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發展服務。正如醫生對病人診斷后所開的藥方,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個性特征,并總結課程建設中的不足,將課程整合的重點放置在滿足學生學習需求這一層面,而后針對性地設計課程分類方案。
對于初中語文課程教學來講,需要從難度層次方面入手,對語文課程知識加以整合,然后使學生做好自我定位,進一步選擇選修的層次與方案,在此基礎上,實施動態管理,最大限度地發掘學生的潛能。這一個性化的課程轉化方式,可滿足學生的學習與成長需要。譬如,學生對于課外閱讀具有濃厚的興趣,那么,此時就可贏得良好的閱讀氣氛,總結學生的興趣愛好,再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使得教學效果達到更佳的狀態。比如,許多學生對于專場朗誦會保持著一定的興趣,那么此時就可針對性地設立以《三國演義》為主題內容的專題講座,要求學生在專題講座中積極探討、主動思考,并提出自身的看法與見解,而后再加以朗讀,保證朗讀
效果。
三、以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為目標,幫助學生重構學習方法
每位初中語文教師的課程教學過程中都應當將提高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為目的,而后再將目光轉移到學生身上,組織各類語言實踐活動,進而增強學生的文字應用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若想達到以上目標,就應當將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作為基本目標,而后幫助學生重構學習方式。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尤為必要,眾所周知,學科教學可謂是極其重要的教學形態,在學校教學工作中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同時也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因此,本文主要針對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方式進行分析,分別從內容整合、結合學生需求進行整合以及幫助學生重構學習方法三個層面入手,提出了相應的見解與思考,以期為有關的初中語文教師帶來借鑒與參考。
參考文獻:
[1]李梅.基于學科核心素養提升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探析[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8,12(14):34-35.
[2]王明瑩.芻議初中語文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8,13(14):154.
[3]鞏建華.淺談初中語文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J].考試周刊,2017,10(14):13.
[4]譚友利,申群友.落實初中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前提條件[J].新課程(中旬),2016,28(4):6-7,9.
編輯 梁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