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紅英
摘 要:課堂教學活動是教師與學生交流溝通的橋梁,是學生獲取知識、獲取信息、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場所。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不僅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就提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展開論述,旨在進一步優化教學過程,并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隨著新課改理念的深入實踐,教師的教學策略也在悄然地發生著變化,由傳統的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由以教師為主導向以學生為主體轉變,由引導學生被動接受向引導學生主動探索轉變。即,新課改理念下,初中數學教育教學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是教師依然要再接再厲,結合班級學生的學習特點,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運用不同的教學策略,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巧用多媒體課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新課標中指出,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教學方式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教師要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有力工具,從而有效地改進教與學的方式。課堂教學要實踐新課標的要求,教師就要將現代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有效結合起來,進而從根本上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而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多媒體課件已經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能夠圖文并茂地呈現教學內容,能夠創設直觀的教學情境,所以,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借助多媒體課件的直觀性展開有效教學。
例如“多邊形和圓的初步認識”,教學這節課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呈現生活中常見的圖案或者標志,然后讓學生從中找出他們熟悉的圖形。如教師可以出示奧運五環的標志圖,可以出示交通標志圖,可以出示各式各樣的地板圖案,學生從這些豐富多彩的生活圖片中能夠發現圓形、三角形、長方形等多個常見的圖形。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呈現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七邊形等多個多邊形,然后引導學生結合直觀具體的多邊形圖形,總結出多邊形的概念、特點。緊接著,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展開多邊形對角線的學習,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呈現層次性的練習題目,促使學生展開系統化的學習。
多媒體課件能夠在短時間內呈現大量的圖片信息,能夠省去教師的板書時間,進而促使學生用盡可能多的時間展開知識的自主探索和總結,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學習效率均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二、科學運用小組合作,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新課標中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而小組合作就是教師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將班級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然后引導學生在自主合作的基礎上展開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重難點的突破,引導學生在互幫互助的氛圍下,互相啟發,互相影響,共同提升。
例如“整式的加減”,這節課的重難點就是引導學生理解同類項的概念,并正確合并同類項。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就整式加減的具體例題展開合作探討。學生在解決例題的過程中,要理解同類項的概念,要清楚合并同類項的法則,才能做出正確的答案。小組合作過程中,學生要先嘗試著自主練習,如3x2y-4xy2-3+5x2y+2xy2+5,學生自主練習之后,再展開合作交流。如果發現了錯誤之處,學生會共同探討,整理出最優的答案,如果不能達成共識,可以求助教師。小組合作背景下,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會帶動學習能力欠缺的學生,每一個學生都會深入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學生存在疑問的地方可以得到及時引導,學生的錯誤之處能夠得到及時糾正。
三、靈活設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所謂的數學實踐活動,即,以解決某一實際的數學問題為目標,讓學生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和對數學本身的探究中理解、掌握和應用數學,進而讓學生獲取數學知識的直接體驗。數學是一門源自生產實踐的學科,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展開實踐活動,進而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認識數學、感知數學,提升數學能力。
例如“角的比較”,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親自動手,在一張紙上畫出一個角并剪下,然后將這個角對折,使其兩邊重合,進而讓學生通過這一實踐活動來全面理解角平分線的知識。
例如“數據的收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常見的問題出發,進行收集數據的實踐活動。教師可以出示具體的問題情境:讓學生調查班級學生對新聞、體育、動畫、娛樂、戲曲五類電視節目的喜愛情況。學生要設計調查問卷,要設計具體的問題,要分析調查問卷中的數據……當然,教師可以出示其他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嘗試多種數據收集的方式,讓學生結合實踐活動來判斷數據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總而言之,新課標背景下,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和班級學生特點,通過多媒體課件、小組合作、實踐活動等不同的教學方式,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在提升學生學習效率的同時提升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王敏.分析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數學大世界(中旬),2018(10).
[2]張艷波.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新課程(中學),2018(10).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