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月嬋
摘 要:“有效教學”指教師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實現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個性培養與全面發展,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從教師在課堂上注意語言表述、多媒體的正確使用、合理板書這幾個方面進行闡述,嘗試先改變教師的教學手段來改變課堂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有效教學;肢體語言;多媒體;課件;繪畫板書
所謂“有效教學”的理念源于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但受到20世紀以來科學思潮的影響,以及心理學特別是行為科學的發展,人們意識到,教學不僅有科學的基礎,而且還可以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于是,人們開始關注教學的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的理論基礎,以及如何用觀察、實驗等科學的方法來研究教學問題。有效教學就是在這一背景下提出來的。簡單地說“有效教學”是指教師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實現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個性培養與全面發展,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
筆者認為要在教學課堂上做到“有效教學”,取決于多方面的原因,本人從教師方面進行闡述:
一、教師的教學語言要精準、簡練、到位、有效
課堂上師生互動的基本需要就是語言,當然包括有聲語言還有肢體語言。教師除了可以發揮個人的魅力吸引學生以外,還可以在課堂上相關的教學內容上充分利用個人語言幽默感、廣闊的課外知識來吸引學生,當然擁有豐厚的專業知識更是必需的。在講課時一定要注意教學語言的專業性,授課時要注意教學語言要精準、簡練、到位、有效。不要無病呻吟,一個知識點的描述在教師的口中不斷地重復再重復,對學生來說無疑是一種無效的“嘮叨”,反而不能引起學生的重視。精準的語言表述對學生來說是一種潛移默化的信息傳遞,同時也給學生做了一個標準的語言表達
示范。
二、合理適當地應用多媒體手段
現代教育手段越來越多樣化,也越來越先進,網絡上提供的課件也是多種多樣的,下載以后就可以直接應用了,很是方便。筆者不大贊同“拿來主義”,一是因為有的包含Flash或視頻的課件下載以后不一定能直接使用,電腦上需要安裝一些播放軟件;二是因為下載的課件不一定符合上課老師本人教學設計的思路;三是因為下載的課件設計的例題或習題不符合學生實際的認知水平;四是因為下載的課件甚至可能會有知識性的錯誤。筆者認為最好個人根據各種備課環節(主要是備教材、備學生)在熟悉使用各種多媒體軟件的情況下自己進行課件的制作,如果時間比較趕的情況下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比較符合自己設計的課件下載,下載后首先把課件瀏覽一遍,簡單地檢查是否有原則性錯誤,再根據個人的需要進行修改(如PPT,可直接修改使用)。現在一些學校也都有教學一體機或課室的電腦可連接網絡,也可以根據需要實時選擇網絡的資訊作為教學內容。一方面可以在創作課件的過程提升自己的教研教學能力,另一方面更可提升個人的綜合能力,與時俱進。
三、課堂板書簡潔、生動、有效
隨著教學手段的不斷多樣化和先進化,部分老師覺得黑板的板書已經過時,顯得不重要了。要知道課件、視頻等給學生的信息量是非常大的,而知識點的描述呈現僅僅停留在PPT中的某幾個版面中,隨著講課的內容進程,PPT是一頁一頁過去了,學生永遠注意在當前的一頁,前面所講的知識點過去以后,筆記抄不完的無法再補回來,沒做筆記的看了現在的忘了前面的。故此筆者認為教師在使用任何一個先進教學手段的時候都不要忘記必要的知識點的固定板書,要留在黑板上,一來便于自己檢查所講的內容是否完整,二來可以讓學生隨時回看本節課的重點知識和及時補充筆記,所以板書一定要簡潔明了。在使用多媒體教學時老師也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簡體美工(手繪簡筆畫、手繪課堂需要的簡單圖片)來美化、激活課堂。
綜合來說,上面這幾點做好還是不夠的,還需要教師的精心備課,把握教學重難點,在教學上從淺入深,逐點擊破,舉一反三,還要在教學中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思考習慣、作業習慣等。教師的教、學生的學必須互相配合才能使課堂效率達到最大的滿意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否能長時間地保持,還需要教師多花點心思,時時創新,時時推進。教師要不斷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手段,使自己不落后于學生,不落后于社會,才能帶領學生一起走向新的進步!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