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麗
【摘 要】目的:分析研究心理護理對改善艾滋病患者不良情緒與生活質量的臨床效果。方法:抽取艾滋病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給予心理護理,對比兩組患者不良情緒評分以及生活質量評分。結果:觀察患者生活質量評分以及不良情緒評分和對照組相比較差異顯著,P<0.05。結論:對艾滋病患者給予心理護理對改善患者還說呢過質量,緩解患者不良情緒評分具有顯著效果,值得推廣。
【關鍵詞】心理護理干預;艾滋??;不良情緒;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24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6--01
目前艾滋病患者的發生率呈現為增長趨勢,對人們帶來嚴重影響,已經逐漸上升為公共安全問題,在臨床實踐過程中一般采用高效抗逆轉錄病毒治療方法延長患者生命,但是不能完全清除患者體內的病毒,需要經過長期的救治,而且在治療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大量的不良癥狀,很多患者會拒絕治療,因此需要在艾滋病患者治療過程中實施心理護理,進一步提高患者治療依存性[1]。現將心理護理在艾滋病治療過程中的應用效果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被確診為艾滋病的8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患者各40例,對照組男女比例為24:16,平均年齡為(53.14±1.33)歲,觀察組中男女比例為24:16,平均年齡為(52.48±1.24)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沒有明顯差距,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實施心理護理,措施如下:①對患者開展心理咨詢,為患者以及家屬詳細進行相關問題的講解,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保持良好的工作態度,緩解患者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為患者詳細介紹艾滋病相關健康知識,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通過藥物治療等方式控制患者病情發展,同時還能降低患者病情的傳染率。進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為患者詳細介紹臨床治療效果顯著的病例,提高患者治療信心。②和患者進行交流、溝通,根據患者意愿開展交談,通過采用肢體語言等方式更關心患者生活狀態,讓患者充分感受到醫護人員的溫暖,進一步提高患者治療過程中的配合程度[2]。③艾滋病是患者隱私,醫護人員需要為患者保守隱私,合理安排患者取藥時間以及隨訪時間,避免患者取藥時間以及隨訪時間一致,對患者臨床資料進行保密。和患者家屬交流,掌握患者心理狀態,減輕患者對自身病情的抗拒,保護艾滋病患者隱私以及尊嚴,指導患者定時用藥,提高患者接受治療、護理的主觀能動性。
1.3 觀察指標 采用醫院制定的調查統計表對比評價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的生活質量評分以及不良情緒(焦慮、抑郁)評分。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數據評價患者生活質量以及不良情緒評分,為計量資料,用()表示,t檢驗,采用SPSS22.0版本的統計學軟件進行相關數據處理,P<0.05表示研究結果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評定患者不良情緒、生活質量評分。護理干預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不良情緒評分數據對比沒有明顯差距,P>0.05;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和不良情緒評分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且數據對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1。
3 討論
艾滋病是一種由于免疫缺陷病毒引起感染的疾病,主要臨床表現為患者免疫系統受損和感染,是一種不能治愈的疾病,針對患者實際情況給予抗病毒治療、有利于改善患者病情,降低病死率,規范的抗病毒治療方式與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增強患者生命時間。但是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會產生不同程度的不良情緒,對患者治療依存性具有一定影響,從而影響患者治療效果。
本文研究數據表示,觀察組護理干預后的不良情緒評分低于對照組,生活質量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P<0.05,原因如下:①心理護理措施有利于緩解患者負面其情緒,可以充分利用家庭以及社會功能,提高患者治療信心,通過針對性的護理計劃,有利于增強患者承受能力,對增加患者治療依存性具有重要意義。②對艾滋病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干預,可以提高患者認知情況,緩解患者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采用規范化的治療措施有利于減少患者不良癥狀。經過心理護理,患者負面情緒得到有效緩解,患者生活質量在隨著增加[3]。
綜上所述,針對艾滋病患者實施心理護理,有利于緩解患者負性情緒,進一步提高患者生活總質量,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楊敬梅.分析心理護理干預對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療依從性及治療效果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75):218+220.
朱麗萍,趙殿萍.艾滋病患者應用心理護理的免疫及生活質量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19):213-214.
覃鐘敏.心理護理干預提高艾滋病患者治療依從性的效果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16,20(08):1106-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