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曉紅
摘要:本文以校企合作為背景,以武陵山地區最大的室內裝飾人才培育基地為平臺,通過分析國內家具行業現狀和對地方高校家具設計課程面臨的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提出建立一套比較完整的家具設計人才培養模式,就如何通過合理的設計及人才培養模式的應用,使資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并且在新的時代滿足新一代家具行業的設計需求。
關鍵詞:校企合作;家具設計;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J525.1-4;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05-0230-01
一、中國家具行業現狀
20世紀80年代以來,短短幾十年時間,從手工作坊進入工業化生產,接受了多重考驗,經歷變革、創新、競爭。而自2006年開始,中國家具制造超過制造業強國——意大利,成為全球家具消費、出口和生產第一大國。但是“大而不強”的傳統印象始終伴隨著我們,為了消除這一觀念,近年來,我國家具行業開始注重企業管理的水平和工藝技術的提高,不斷進行新材料、新技術的研發,科技含量逐步增加,經歷了“制造”——“質造”——“智造”時代。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具生產工藝的成熟,開始涌現出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家具明星企業,例如尚品宅配、索菲亞這樣的定制家具品牌,家具產品不僅能滿足實用功能,更加關注房屋空間整體布局。
二、地方高校家具設計課程存在的問題
家具行業市場競爭激烈,企業發展和提升除了需要強大的數字化制造技術和先進的信息化技術以外,人才的儲備是關鍵。現今的家具設計模式已經由過去客戶被動選擇變為主動參與設計,這就要求家具設計師具備設計、營銷、生產等多種能力。懷化學院地處湘西,是一所地方性院校,家具設計作為設計藝術學院成立伊始就開設起來的專業課程,在為社會培養應用型設計人才方面取得了豐碩的辦學成果。然而,時代在發生巨變,市場需求也隨之改變,僅有的課程只強調造型完成能力和圖紙繪制能力,學生缺乏溝通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人才培養和課程設置中缺乏市場需求的多元化知識結構。因此,我們必須考慮如何在課程建設上、教學模式上縮小與家具設計專業本科院校的差距。在就業壓力逐漸增強的現今,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利用校企合作模式,堅持應用與創新教育,與市場無縫接軌,建立一套真正屬于地方高校的,較完整的家具設計校企合作教學模式。
三、地方高校家具設計課程校企合作教學模式實踐與探索
(一)校企合作模式的可行性
傳統家具行業順應時代、進行發展轉型,企業開始明顯感到與之相適應的懂技術會營銷的復合型人才缺乏。在此背景下,家具企業寄希望于地方院校,能為地方經濟和行業企業輸送高層次的設計人才。2015年懷化學院設計藝術學院與深圳居眾裝飾有限公司福建分公司簽訂了校企合作辦學協議,2016年獲批為省級校企合作項目。為了更好地推進校企合作平臺建設,先后與廣州上域展覽設計有限公司等多個設計公司,在人才培養方面取得共識,簽訂了合作協議。
(二)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在地方高校與企業合作教學模式探索上,以武陵山地區最大的室內裝飾人才培育基地為平臺,與企業協同建設人才培訓基地、頂崗實習、雙師型師資培養、職工培訓等方面的長期合作,達到“共贏”的目標。具體措施有如下幾點:(1)將公司的實際項目納入家具設計實訓課程之中,進行模擬作業,提高學生項目設計應用能力,對特色文化進行推廣。(2)為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激發學生的熱情,企業可與學校聯合舉辦以企業產品為基礎的競賽,如竹產品研發設計、某概念家具設計大賽等。(3)著力打造“雙師型”師資隊伍,派遣家具設計課程主要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增加教師實踐經驗,與市場接軌。(4)企業派遣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設計師擔任學校的企業導師,走進課堂,承擔課程的實驗實訓、學生技能鑒定、設計營銷等工作,使學生直接接觸行業前沿。(5)明確校企職責,制定教學計劃,并在條件成熟情況下可設立“居眾裝飾設計獎學金”、“道潤設計獎學金”等。(6)邀請行業專家(如該企業行政、設計、營銷等部門精英)以講座的形式開展課題交流。(7)根據家具設計的課程特點,可以聘請經驗豐富的學校專家和企業專家,成立“課程教學委員會”,關注行業動態,定期根據市場共同探討調整教學內容,明確人才培養目標。
(三)校企合作模式的展望
通過校企合作教學模式的探索,建構環境設計專業校企合作背景下家具設計課程的全新教學方法,優化學生的知識能力結構,提升學生的素質與能力。充分考慮企業的實際用人需求意向,憑借校企合作新教學模式的實施經驗與成果,為教育主管部門的決策提供些依據,為同類院校相同專業、校內外其它兄弟系部的教學,提供有益的啟示。
四、結語
利用校企合作平臺,通過對教學模式的探索,把課堂搬進企業,把企業導師引入校園,讓學生與市場接軌,實現行業與專業無縫對接,建立培養復合型家具行業人才教學模式,在日益激烈的發展競爭中持續發展,達到校企雙方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