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平
摘要:20世紀80年代,伍純道在廣西師范大學創建藝術系,開始書法教學,主張學書應根植于傳統、注重法度、強調書寫的流動性,不斷研修相近學科知識以充實書法本體;其教學理念對現代書法教育的專業定位、專業展覽利弊、書法就業前景和少兒書法培訓泛濫等問題引起思考,尊重書法本體,在傳統的基礎上革新,是書法教學的準則。
關鍵詞:伍純道;書法教育;思考
中圖分類號:G623.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05-0245-01
1988年,伍純道以一己之力在廣西師范大學創建藝術系,開設美術教育專業,在美術教育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將書法作為重要科目設置。廣西師范大學伍純道的教育模式在嶺南地區,乃至整個西南地區有較大的影響。
伍純道的書法教學根植于傳統,在經典碑帖臨習的基礎上創新。注重對經典碑帖的臨摹,在其教學中視古法為學習書法的第一要義。伍純道認為“書法創作的前提是對古法的吸收,是經典碑帖的理解”,只有在經典的基礎上才可以將書法技法運用的得心應手,做到創作有源、有據可循。楷書方面,伍純道注重對唐代楷書的臨摹,書法從柳公權楷書入門,后學顏真卿,從書法的發展歷程看,柳公權在顏真卿之后,而伍純道的書法學習軌跡是從成熟時期的柳公權復學顏真卿,由此可以加深對顏真卿楷書的理解,在法度上可以更加深入了解唐代楷書的整體風格。
法度是書法的本源。伍純道在書法教學上強調書法之“法”,重視書法的規律性,教導學生應在書法法度可承受的范圍內進行創作。東漢崔瑗在《草書勢》中講到“觀其法象,俯仰有儀,方不中矩,圓不副規”,用自然中的物連接漢字筆畫,突出漢字的自然之感、規律性和秩序性,將漢字的美表述出來。唐代以崇尚法度為風尚,尤其在楷書中最能體現,初唐歐陽詢根據自己楷書的書寫法則,總結出“三十六法',成為后世學習楷書的重要教材。唐代科舉考試中,將書法獨設一科,將“楷法道美”作為選拔官員的評判標準,足可體現唐代對法度的重視。
伍純道書法教學除了強調“法”以外,書法的節奏感同樣重要,主要表現在毛筆在紙上的流動。韻律是書法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用墨的濃、淡、枯、濕和結構參差變化表現節奏感,觀者在欣賞書法作品的同時感受作品內在韻律,書法不再是靜態的文字,而是無言的音樂。
書法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文化間的互通性使得伍純道在書法教學中增加國畫、古文字、古漢語等相近學科的教學。書法是將文字通過毛筆表現在宣紙上的線條藝術,書寫內容多為古代詩詞、對聯等,即要求書法家有較深的文學修養,且對文字學有所研究。書法的本源可以追溯到原始圖畫,在仰韶文化遺址出土的陶器上還能清晰看到類似圖案的文字,可證實書法和國畫的本源是同一的,在書法的教學中增加國畫的教學。
伍純道創建藝術系旨在培養可以從事中小學基礎教育的書法教師,為廣西中小學美育教學服務,具有實用性;如今書法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略有不同,為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多方面的書法人才。
書法教學的專業定位。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8年6月,中國有近100所高校招收書法專業學生,包含了藝術院校、綜合類院校、師范類院校和專科院校,書法專業在高等院校的專業屬性上有獨立專業、隸屬美術類和隸屬中文系三種類型,不同的專業定位便有不同的教學培養模式,以廣西師范大學為例,伍純道創建藝術系的初衷是將書法隸屬于美術教育,書法的定位為可從事書法教學的美術人才,所學課程以教育學類為主;現廣西師范大學成立書法學專業,在專業定位上由培養廣西基礎教育書法人才轉向培養全方面的書法人才。
書法專業展覽的利弊。中國書法家協會是中國最大的書法團體,其通過舉辦書法賽事、書法培訓等活動推動書法的發展。書法比賽可以激發學習書法的熱情,通過展廳觀賞書法作品,可直接推動書法的發展,也是檢驗書法專業學生的學習成果的途徑之一;然而,書法展覽的功利性使部分學生急于求成,從臨習古人經典轉向現代書家,把獲獎入展作為個人學習目標。本科階段的學習,應以古代經典碑帖的臨習和創作為重點,伍純道先生主張學書必先師古,亦是說臨摹古法的重要性。
書法專業的就業前景。國家積極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小學相繼開設書法課程,書法師資的極具缺乏為書法專業學生提供較多的就業機會,是明清以后書法發展的最好時期。高校開設書法專業的院校日益增加,仍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國家鼓勵開辦少兒書法培訓,不少江湖書法家也悄然產生,成為書法教學的“毒瘤”,在書法高速發展的同時,亦為書法的快速發展敲響警鐘。
在書法教育盛行的今天,伍純道先生的書法主張依然是現在書法教育一直遵循的準則。尊重書法本體,將“書”和“法”有機結合,做到書法有“法”;尊重傳統,在優秀經典碑帖的基礎上完成創新,做到筆筆有據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