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萬金
【摘要】小學數學課程改革對小學數學教學逐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多元化教學成為這種變化下小學數學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基于此,文章首先簡要分析了多元化教學的必然性,然后進一步對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共性問題進行了簡要的剖析,最后提出了小學數學實施多元教學的策略建議,以期提高我國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多元教學法;小學數學教學;必要性;應用對策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深入發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多元教學成為近年來小學數學教學的發展趨勢。多元教學就是將教學過程中的資源同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進行整合,促進教學成效在多種資源的輔助下取得切實提升的一種教學方法。傳統數學課堂教學中,由于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深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缺乏正確認識,久而久之導致學生在實際教學中比較依賴教師的引導,不能夠開展自主探究式學習,對數學思維和數學品質的形成十分不利。當前,我國小學教育強調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這就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小學數學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教師要想立足于發展小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開展教學,就務必樹立起以多元化教學推進小學數學學科教學的意識。
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多元化教學的必要性分析
多元化教學作為近年來被廣大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廣泛接受并認可的新興教學模式,簡言之,就是將一切有利于教學進行的教學資源進行高效整合,通過在小學數學中充分發揮教學催化劑的作用,讓小學數學教學成效得到切實提升。當前,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不斷深化改革以及小學數學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通過學科教學培養學生綜合數學素養成為教育教學的主旋律。以這個目標為教學的出發點,教師就要基于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與認知能力發展規律等,通過多元教學在實際教學工作中的應用,不斷增強小學數學教學的實效性。
一方面,教師要不斷總結教學經驗,豐富學生的知識體系,以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構建并完善知識體系;另一方面,隨著社會發展對小學生數學能力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教師基于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和水平,豐富教學手段,將多元教學理念與小學數學學科教學高效融合起來,也逐漸成為新時期下小學數學發展的必然趨勢。
二、單一手段下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缺乏對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激發,課堂氛圍乏味
在傳統小學數學教學的單一教學手段下,由于傳統教學觀念的根深蒂固,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發揮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小學生由于身心發展規律等影響,通常對新鮮事物充滿了好奇,如果教師只是一味地讓學生被動地學習,那么學生的學習效率肯定是無法提高的,甚至對學習表現出抵觸或反感等極端情緒。尤其是當前的小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在面對困難或挫折時缺乏迎難而上的勇氣。因此,教師如果不重視對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激發,一味地對學生聽之任之,那么小學生對學習表現出三分鐘熱度也就不難理解了。在傳統小學數學教學模式下,不難發現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小動作等不良現象比較多,課堂教學缺乏生機,師生之間的互動不夠,因而教師在講臺上自說自話的情況十分普遍。由于學生對數學學習提不起興趣,對教師布置的課后作業也就談不上認真完成了,敷衍了事的態度成為學生數學成績不高的最大原因。
(二)教學觀念和模式存在弊端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下,教師的教學觀念停留在傳統教學階段,存在嚴重的滯后性。雖然教育體制在不斷改革,小學數學教學改革也在深入推進,但由于部分教師的教學理念沒有與時俱進,導致教學成效受到嚴重影響。例如,缺乏以發展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為宗旨的教學手段,沒有為學生設置獨立思考和自主體驗式教學的空間,缺少發展學生綜合能力和數學素養的評價機制,只是單純地追求教學的表面成效,以考試成績論英雄,不利于學生發現并感悟小學數學教學的實際價值,對學生數學思維和數學能力造成負面影響。
(三)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沒有得到重視
正是由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觀念還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導致學生的主體地位無法體現出來,不符合小學數學教學大綱要求。最新的小學數學教學大綱要求教師緊緊抓住課堂教學這一主要渠道,在課堂教學中滲透素質教育。因此,教師要真正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閃光點和潛能,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帶動課堂教學的氣氛。在傳統課堂教學中,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得很隨意:教師要求或者教材上要求的就多學一點,沒有要求的則少學一點甚至不學。這種懈怠的思想與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有很大的關系。教師在設計教學模式的過程中,若不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上課授課,那么學生不愿意學的心理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隨著小學數學教學的深化改革,教師首先應當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凡事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充分遵循小學生身心發展的實際規律,在有利于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探究式學習的前提下,合理設置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在不斷的提問和質疑中獲得提高。
三、多元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對策
(一)以生活化教學促進學生正確認識數學
在小學階段的教育中,不論什么學科都強調理論知識回歸生活實踐,數學學科也不例外。通過將學生熟悉的領域帶進教學任務,一方面有利于知識更加形象、直觀地呈現在小學生面前,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是符合當前小學數學教學大綱的重要教學途徑。引入生活化教學,能夠使學生將課本知識與自己的生活實踐結合起來,大大推進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促進學生對數學學科形成正確的認識,進而提高對學科的學習興趣。例如,在五年級“小數混合運算”相關知識點的講解中,教師積極引導學生:“大家現在已經不是低年級的小朋友了,所以在生活中要學著為父母分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對不對呀?上周星期六,媽媽給了你50塊錢,希望你能去超市幫她買一瓶醬油和3斤大米帶回家。你走進超市,發現媽媽說的醬油3.5元一瓶,大米3.3元一斤,你去結賬的時候售貨員應該給你找零多少錢呢?”通過課堂運算50-(3.5+3.3x3)=36.6,同學們很快便得出了答案。為了促進數學理論知識在學生心中落地生根,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一道開放性的作業:讓學生周末獨自一人去超市買東西,真正落實在生活中體驗數學,從而激發學生正確地認識數學。
(二)以多媒體教學簡化數學知識的難度
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多媒體設備在教育領域基本已經實現了全面滲透的融合,廣大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對此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多媒體設備作為一種新興的輔助教學設備,在小學數學課堂上能夠發揮強大的數據信息處理和圖片演示等功能,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以多媒體音視頻、圖片、動畫等小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教學,對學生來說降低了數學知識的難度,增強了數學知識的趣味性,是一種值得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大力提倡的教學方式。例如,在四年級“圖形的平移”相關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圖形平移的過程以動畫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或者利用制圖軟件現場為學生演示圖形平移的全過程以及圖形在移動過程中的位置變化,幫助學生更加直觀、清晰地了解圖形平移的概念。通過對視頻資料進行反復觀看,教師還能通過本章節的學習為學生在下一階段的圖形面積等衍生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
(三)制定并完善科學的評價體系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檢驗師生教學成效的有效因素就是制定科學的評價體系。運用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可以有效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有利于激發學生興趣,發展數學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對教師來說,要能夠靈活、正確地對學生展開評價,積極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面對學生的進步應當不吝嗇表揚,對學生的錯誤只要不是原則性的錯誤,都應當以鼓勵為主。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的解題思路講解出來,注意找出學生犯錯的癥結所在,并采取積極的措施對學生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筆者建議教師在開展賞識性教育的同時,注重樹立學生正確的榮辱觀,避免個別學生在表揚中失去學習根本性的現象。
四、結語
總而言之,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不斷深化改革,在小學數學教育中運用多元化教學手段成為課程改革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的根本要求。教師首先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基于學生的主體地位,以促進學生發展為根本目的開展多元化教學,切實促進小學生數學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黃曉云.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J].新課程(上),2018(01):86-87.
[2]楊艷娜.淺談數學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8(05):146-147.
[3]何玉龍.多元化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學周刊,2018(25):91-92.
[4]汪楊.基于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策略的實施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14(16):129.